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通膨成中國經濟新問題 四月份經濟增速趨緩

中國四月份經濟增長速度反而放緩,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國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而一名北大副教授近日撰文指出,歐美國家受到疫情衝擊大於中國,但卻因為社會救助而抑制了當地失業率大幅度持續地上升。美國洛杉磯加大安德森經濟預測中心經濟學家俞偉雄說,他對最新發布的數據「不驚訝」,他認為中國經濟有許多潛在問題,包含通貨膨脹、金融監管,影響人民消費意願。

在西方國家疫情受到控制,經濟、社會逐步開放之際,中國四月份經濟增長速度反而放緩,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國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而一名北大副教授近日撰文指出,歐美國家受到疫情衝擊大於中國,但卻因為社會救助而抑制了當地失業率大幅度持續地上升。

中國國家統計局5月17日公布四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工業、投資和消費同比增長卻相較三月份明顯回落,雖然工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四月份數據仍超出市場預期,但國內消費者支出的增長依然緩慢。

國家統計局表示中國國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疫情變化使世界經濟復甦前景面臨不確定因素,加上國內經濟恢復過程仍存在不平衡現象,整體經濟發展出現「新情況、新問題」。

國外疫情、國內通膨成為中國經濟新問題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付凌暉在記者會上說:「從國際來看,主要是部分國家的疫情出現了新的變化,可能對世界經濟恢復前景造成一些不利的影響。從國內來看,主要還是短期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國內部分上遊行業原材料價格的推動,可能會對下游的一些企業生產經營帶來一定壓力。」

官方數據顯示,主要衡量國內消費指標的零售總額,4月份同比增長17.7%,遠低於3月34.2%的增幅以及預期值的24.9%,而4月份的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8%,低於3月的14.1%。上個月國家統計局公布2021年第一季經濟數據,其中國內生產總值( GDP)同比增長18.3%,是中國自1992年開始公布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數據以來的最高增長率。

美國洛杉磯加大安德森經濟預測中心經濟學家俞偉雄告訴本台,他對最新發布的數據「不驚訝」,他認為中國經濟有許多潛在問題,包含通貨膨脹、金融監管,影響人民消費意願。

「人民覺得財富沒有在增加,所以減少消費,這個數據我不驚訝,就是說中國的消費力沒有想像中好。」

根據國家統計局上周公布數據,4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增漲0.9%,漲幅是近7個月新高;而4月份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6.8%,為2017年10月以來的最大月度漲幅,這兩個指標上漲暗示通貨膨脹的風險增加。

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經濟學家分析表示,中國生產者價格指數將會繼續攀升,由於全球供應鏈中斷,加之部分新興市場的新冠疫情反彈,使大宗商品價格呈現漲勢,進而擠壓中國生產企業的利潤。

今年首季中國製造業的投資仍僅相當於疫情前的百分之九十六(路透社資料圖)

學者:官方失業率不可信

北大國發院經濟學副教授張丹丹近日撰文指出,歐美國家受到新冠疫情衝擊,但由於政府著重社會救助,出台許多拯救就業的相關政策,抗疫經濟投入主要體現為失業補助,因此有效控制當地失業率;而中國重視疫情控管來保障全體經濟,沒有相對單一地在集中於失業補助或社會救助。

記者對兩國官方失業率數據進行了比較。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2020年4月份美國疫情爆發之初,失業率達最高點14.8%,隨後緩慢降低,於去年10月份失業率降為6.9%,今年以來失業率並無明顯增減,維持6.1%左右。

而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在2020年2月達到巔峰,為6.2%,之後逐漸降低;中國統計局也在17日公布最新失業率數據,4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比3月份下降0.2%,比去年同期低0.9%。

不過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去年底曾表示,根據他們的一項非官方調查數據,中國失業率高達15%,另有5%處於半失業狀態,推算中國的失業人口恐怕高達上億人,明顯高於官方的統計數字。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在一場研討會上表示,他們的一項調查顯示,有兩成人處於失業或半失業狀態。

美國南卡大學商務教授謝田告訴本台,中共官方數字無法反映真實情況,美國在疫情爆發之初關閉許多工廠,造成失業率高升,不過中國也有封城的舉措,卻不見相關政策反映在經濟指標上。

「中共首先系統性造假,不只在失業率問題上,還包括通貨膨脹、消費者物價指數、經濟增長,全部都是假的,這不可信。」

謝田認為,現在全世界許多國家的經濟逐漸復甦,市場需求增加,將有利於中國部分產品出口,不過許多國家逐漸將產業鏈外移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在未來恐怕會持續影響中國經濟。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