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政府啊,睜開眼看看這場洪災吧,老百姓都被你那些虛頭八腦的東西害死了

——洪災面前 鄭州「海綿城市」不堪一擊

有網民比較中國宋元時期建設的防水工程,即使鄭州「哪怕是偷工減料十倍,只要是按照基礎樁、梁、板、石板、礫石,這樣的順序來打下的地基,鄭州人行道上那棵樹不會直接往地下長「,最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他又說,這次災情提醒當局,「那些新概念智能城市、智慧城市、海綿城市,不要搞成虛頭八腦的東西」。

洪災揭露鄭州排水能力連元宋時期也不如

河南鄭州水災,令外界關注到中國大城市投資了巨款大搞基建,但成效甚微。水災過後,有鄭州居民發現,人行道的地基中間已被浮土掏空,地面只剩一層水泥砂石,質疑建設時用的材料根本沒有排水能力。有香港工程學者對本台說,即使吸水配套做足了,投資了500億的所謂「海綿城市」也只能吸收20-30%的水,遇上突發情況,完全解決不了問題。

鄭州市早於2016年被納入河南省「海綿城市」試點城市,惟這次防洪無力,讓不少網民質疑「海綿城市」的成效。洪災過後,鄭州多地路面塌陷,有熟悉「海綿城市」建設的網民表示,從媒體拍攝鄭州人行道地陷的圖片可見,地基中間的浮土全被雨水沖走,而在浮土之上,「只有淺淺的一層水泥砂石,最上面的是做面子工程的地磚」,地面下完全看不到任何排水設施。

有網民比較中國宋元時期建設的防水工程,即使鄭州「哪怕是偷工減料十倍,只要是按照基礎樁、梁、板、石板、礫石,這樣的順序來打下的地基,鄭州人行道上那棵樹不會直接往地下長「,最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他又說,這次災情提醒當局,「那些新概念智能城市、智慧城市、海綿城市,不要搞成虛頭八腦的東西」。

2021年7月22日,河南省鄭州市附近的縣級鞏義市最近幾天發生嚴重洪水和山體滑坡,導致道路受損。(AFP)

翻查資料,鄭州市城鄉規劃局、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以及鄭州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在2008年聯手撰寫《鄭州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7-2030年)》,說希望把鄭州市打造「具有吸水、蓄水、淨水和釋水功能的海綿體」,提高城市「防洪排澇減災能力」,並指到2020年為止投入534.8億元人民幣建設相關項目。今年5月底,《鄭州日報》稱,當局已消除125個容易水浸的地點,強調「建成區內未發生嚴重內澇災害」。

鄭州居民質疑:500多億不知花到哪裡去

不過當局斥資500多億元卻無力防洪防水。鄭州居民鄭女士對本台直斥:「不知道錢花到哪裡去」,認為當局雖口說「海綿城市」,但鄭州多地實際上是水泥地,完全發揮不到吸水功能,感覺當局是搞了一場「假大空」。

鄭女士:「建設海綿城市的過程中,根本不是按這個概念來建的。人行道的地磚都不能吸水,大部分都是水泥,水根本一點也滲不下去,根本沒有辦法吸水,現在整個鄭州市沒有說哪一條街道,發揮到『海綿城市』的功能,能夠吸到水。水要麼順著道路流,要麼進下水道,吸納不了,水就是順著馬路在流。」

2021年7月22日,河南省鄭州市附近的縣級鞏義市最近幾天發生嚴重洪水和山體滑坡,導致道路受損。(AFP)

遇上「千年一遇」大洪災工程專家稱「海綿城市」也幫不了多少

香港土力工程處前處長陳健碩對本台分析,現代社會通常以水泥建設馬路、人行道等,流到地面的雨水通常占95%,而「海綿城市」則能減低排水壓力,讓雨水儘可能被滲到地底。不過他說,就算做好綠化、活化河道、建湖等配套,最多也只能吸20-30%的水,當遇到類似鄭州的突發情況,最終還是要依賴城市的排水系統。

陳健碩:「例如1萬升的水,排出來的水只有8千升,即有2千升,可以用『海綿』(工程)滲水,變相減低排水壓力,這些水量可能說是約20-30%,但已經很重要了。如果是鄭州水災的話,突然有大量水衝進來,和(這個地方)是不是海綿城市也無關,即使是海綿城市也吸不了這麼多水。」

陳健碩又說,現時黃河和長江高於地平面,如果要將西面大量河水向東面疏導,估計未來對中國興建防洪系統產生一定的挑戰。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韻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