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同一天,杭州、成都相繼出手!樓市真變了?

近期,除了特殊因素,不少城市上頭條的理由,似乎都與樓市調控有關。這不,8月5日這一天,就有杭州、成都、北京這三座城市接連在樓市調控上加碼。

近期,除了特殊因素,不少城市上頭條的理由,似乎都與樓市調控有關。

這不,8月5日這一天,就有杭州、成都北京這三座城市接連在樓市調控上加碼。

先是杭州,在新購房資格和新房銷售兩個方面升級調控,最具殺傷力的一點就是:

設籍本市未滿5年的戶籍家庭,在購房之日前2年起已在本市限購範圍內連續繳納城鎮社保滿24個月,方可在本市限購範圍內限購1套住房。

非本市戶籍家庭,在購房之日前4年起已在本市限購範圍內連續繳納城鎮社保或個人所得稅滿48個月,方可在本市限購範圍內限購1套住房。

簡單說,設籍年限和社保都要達標才能拿到「房票」,購房門檻顯著提升。

於日前公布第三批二手房指導價的成都,則在傍晚公布相關通知,嚴格認定贈與住房行為的限購標準,進一步優化購房資格覆核順位。

比如,贈與的住房計入受贈人家庭住房總套數審核購房資格。也就是說,通過贈予房產的方式來規避限購的漏洞被堵住了。

此外,優化購房資格覆核順位,對於登記購房人數在當期准售房源數3倍及以上的商品住房項目:

第一順位: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在項目所在區穩定就業且連續繳納社保12個月以上(含12個月),二是設籍在項目所在區12個月以上(含12個月)。

接著是北京公布《關於進一步完善商品住房限購政策的公告》,明確:

自8月5日起,夫妻離異的,原家庭在離異前擁有住房套數不符合本市商品住房限購政策規定的,自離異之日起3年內,任何一方均不得在本市購買商品住房。

簡單說,假離婚買房的路越來越窄了。

考慮到北京的特殊性,西部菌今天僅聊聊杭州和成都。

比較而言,杭州這次政策的殺傷力明顯更大,影響面也更廣。這主要是成都此前已經有過大力度的調控,比如二手房指導價早就執行。

那麼,對於這兩個城市的調控升級,我們到底能夠讀出哪些信號?

01

首先要說一點的是,對成都、杭州這種級別的城市來講,即便沒有此次限購的繼續加碼,房地產市場相較於紅火期,也已經冷卻很多了。

比如,上個月,杭州市區新建商品住宅供應9126套,環比下降32%,供應明顯回落;網簽成交10821套,環比回落39%,網簽成交數量為2021年至今最低。

二手房共成交6314套,環比下跌22.2%;同比去年7月的11374套,更是下滑了45%,接近腰斬。

同期,成都市新房交易量雖然保持基本穩定,但二手房同樣明顯下滑。

其中,總成交3558套,環比減少2.92%,同比減少28.71%;成交總面積約34.98萬㎡,環比增長2.62%,同比減少29.14%。

所以,在現有的調控下,目前兩座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已經可以說是「強弩之末」了,至少穩定的目標是暫時達到了。

但是,「房住不炒」的決心不能低估——有漏洞,必須繼續堵;已有的調控成果,必須捍衛。

以杭州為例,有分析指出,「一夜之間,杭州50萬大學生買不了房了」。如果將遷入杭州戶口不足兩年的、外地人社保滿兩年但不足4年的都包括進來,此次新政影響的群體,可能是百萬級的。

面對一個如此大的潛在上漲「隱患」,杭州的調控升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02

眼下這輪調控升級,基本上可以說是由深圳領銜,隨後西安上海、成都、合肥等相繼跟進。這些城市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除上海外,基本都是過去幾年人口增勢突出的城市。

成都、杭州就屬於典型代表。前者,過去十年新增常住人口接近600萬,後者也增加了300多萬,都屬於搶人大戰中的贏家。

所以,它們房價上漲的壓力靠前並不讓人意外。相應的,這些城市吸引了調控的重點火力,也就是必然的事。

一定程度上說,它們需要做好表率。

反過來說,這些城市目前房價上漲的勢頭遭遇強阻擊,決定了依靠人口來托舉樓市的路徑走不通了。

事實上,這一兩年來,隨著設籍即獲得房票的路徑被堵死,「搶人大戰」實際已經明顯降溫。那麼,在新一輪調控出現後,各個城市的人口「吸引力」是否會有變化,確實值得觀察。

不過,從長遠看,同一能級城市的購房門檻將基本拉齊。設籍就能換房票已成過去式,或者說,一二線城市的房票,都將越來越難拿。

觀察這輪調控,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現象,那就是從珠三角到長三角,能級高的中心城市最先調控加碼,緊接著便是一干次中心城市,比如珠三角的佛山、惠州,長三角的徐州、金華等。

最近一次被約談的城市就是:銀川、徐州、金華、泉州、惠州。

這說明,調控不只限定於人氣靠前的中心城市,也在同時防止中心城市的溢出效應傳導給次中心城市。從剛需的角度講,那就是在好的區域板塊上車,一定要趁早。

當然,現在是「早」還是「晚」,就要因地而論了。

但可以明確的是,不被調控盯上的區域和城市,在投資上就更得慎重了。

03

有統計顯示,2021年7月房地產調控政策井噴,從中央到地方,密集調控政策高達66次,刷新年內最高紀錄。累計看,1-7月合計房地產調控已經高達352次,平均每月超過50次房地產調控。

就眼下看,這輪調控顯然還沒見底,後續跟進的城市名單肯定還會再拉長。可以說,在目前的形勢下,從購房者到城市,都不應該再有什麼僥倖心理。

不過,這輪調控的最嚴之處,不只體現在抬高購房門檻,更體現在對開發商、購房者、銀行的全盤限制,再搭配集中供地、二手房指導價等多味配方。如此圍追堵截,要改變的其實是整個房地產的格局,而不僅是房價過快上漲的問題。

所以,這樣一種大氣候之下,接受考驗的,不只有購房者,也還有開發商,以及地方政府。

比如,我們知道,這次調控加碼的杭州,已經連續幾年蟬聯全國城市賣地收入第一名。

那麼,在更嚴的限購限地限貸的全方位調控之下,各個城市的賣地收入會有變化嗎?這個問題,如果結合目前地鐵審批放緩的事,或就更耐人尋味了。

當然,這種大氣候到底會維持多長時間,目前恐怕誰都不敢打包票。

不過,上個月八部門聯合發文,提出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實成屋地產市場秩序明顯好轉,或可看作某種參考。

那麼,問題來了——未來3年,房地產格局到底會經歷怎樣的變化?房地產「讓位」後,會有新的替代產業站出來嗎?城市格局又是否也會跟著洗牌?

我們拭目以待。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西部城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