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煤炭為什麼忽然暴漲成「瘋狂的石頭」?

作者:

2021年註定是讓所有期貨交易員心驚動魄的一年,大宗商品的價格在這一年輪番創造歷史記錄。

先是上半年的鐵礦石和鋼材價格刷新歷史新高,2021年5月12日鋼材綜合指數報收6633.84元。再是下半年煤炭價格持續高位運行讓各大用煤大戶叫苦不迭,電力企業更是面臨著「發一度電虧一毛錢」的窘境,這讓人不禁要問,究竟是什麼會讓鐵礦石和煤炭這些貌不驚人的大宗商品變成「瘋狂的石頭」?

1

CCTD環渤海動力煤現貨5500K參考價指數

隨著新冠疫情的結束,經濟的復甦刺激著煤炭價格的回升,而在去年取暖季煤炭價格便一飛沖天,CCTD環渤海動力煤現貨5500K參考價指數一度破千,達到了歷史最高的1005元/噸,此後隨著採暖季的結束,煤炭價格恢復到相對合理的水平。

而進入今年3月,煤炭價格便如同坐上火箭一樣飛速上漲。2021年5月,李克強總理在國常會上指示調控大宗商品價格,此後煤炭價格略有下降。進入7月用電高峰期後,雖有國家調控,環渤海動力煤現貨5500K參考價也回升到逼近千元的水平並一直保持到現在。

我們大可不必陰謀論,說以鐵礦石煤炭為首的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是因為什么子虛烏有的金融戰,大棋黨與宋鴻兵式的奇談怪論可休矣。

經歷過十年前「四萬億刺激計劃」的人都會對當年的「糖高宗」、「蒜你狠」和「姜你軍」等詞並不陌生,經濟刺激計劃帶動上游大宗商品的上漲進而推動下游日用品物價上漲仍歷歷在目。如果對前十年所發生的事有所記憶,那麼為何不能理解近期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呢?

同樣,在十年後面對新冠疫情的衝擊,從宏觀經濟的角度講,各國必須要使用強有力的刺激計劃來為經濟打強心針,那麼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必然要提上日程。

面對疫情帶來的經濟危機,川普政府的大放水經濟刺激計劃將萬億級的美元拋入市場。歐洲央行也迅速跟進,進行超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力促經濟復甦。雖然寬鬆的貨幣政策會造成通貨膨脹,但直到現在各大經濟體央行仍未做出加息決定。

上游已開發國家紛紛大放水使得全球通脹壓力倍增,下游開發中國家只能加息以減少貨幣供應,巴西、土耳其和俄羅斯等國央行已經宣布加息。在通貨膨脹的宏觀經濟大背景下,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是不可避免的。

另外,各國政府的經濟刺激計劃也意味著大規模基建項目的跟進與製造業訂單的大量增加,基建的熱火朝天與製造業的機器轟鳴直接帶動了大宗商品需求的增長。

5月27日,拜登提出6萬億美元的預算計劃提振經濟,其中大量的資金便流向基建領域和新能源領域。美股道瓊斯指數當天上漲200點,基建板塊立馬回應,美國鋼鐵上漲4%,同時以通用為首的汽車板塊也立時跟漲。

一年時間內,進口鐵礦的到岸價格鐵礦石價格一度由86.83美元/噸暴漲到230.59美元/噸,近期才由於中國「去產能」、「碳達峰」與中澳交惡等原因回落。而煤炭價格更是一路飛漲,由於煤炭價格的暴漲,CCTD環渤海動力煤現貨參考價一度甚至被叫停發布。國際上紐卡斯爾港動力煤價格指數直接翻三倍起,從不足60美元/噸飛漲至近190美元/噸。

近一年內紐卡斯爾港動力煤價格指數變化圖

2017-2021波羅的海指數變化圖

此外,上漲的運輸費用也催高了煤炭價格。近一年內波羅的海指數也處於歷史的高點,全球煤炭市場與航運市場供需嚴重失衡,這也提高了煤炭價格。

即將進入第四季度,面對供暖壓力和工業生產,可以預見的是煤價仍將高位運行甚至大幅上漲。2021年9月,高盛已將2021年第四季度的動力煤價格預測從每噸100美元上調至每噸190美元,並將2022年平均價格預測從每噸106美元上調至137美元。將2021年第四季度基準冶金煤價格預測從每噸155美元上調至230美元,並將2022年平均價格預測從每噸155美元上調至每噸175美元。

2

作為一個「富煤少氣貧油」的國家,中國的已探明的煤炭儲量位居世界第四,僅次於美國、俄羅斯和澳大利亞。中國是世界上煤炭產量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中國產煤量38.4億噸,全球占比51%,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國家。

2021年上半年中國煤炭產量為19.49億噸,同比增長6.4%,同期全國累計進口煤炭1.4億噸,同比下降19.7%。

2018-2019年世界各國煤炭產量表

中國不僅是第一大煤炭生產大國,同時也是第一大煤炭消費大國,在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始終占據最大比重。

2018年中國一次性能源消費中,煤炭消費量為81.67EJ,占全年一次能源消費的57%,而同期煤炭消費美國占全年一次能源消費的12%、占澳大利亞全年一次能源消費的8%,煤炭占中國能源消費的比重遠高於其他國家煤炭占能源消費的比重。

與現階段依存度較高的鐵礦石不同,如果增加產能且不考慮環保影響,中國的煤炭資源完全可以做到自給自足,煤炭的缺口並不大,因為缺煤而導致缺電的可能不大。

但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3060」是中國政府向世界做出環保承諾,因此煤炭的產能不會繼續增加,今年上半年中國僅有新疆地區還有新增產能。可以預見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中國煤炭供給側會達到峰值,並逐漸下降。

中國1985-2019年煤炭資源產量柱狀圖

雖然說中國進口煤炭量占比較少,但國內煤炭價格仍受國際煤價影響。通過對比紐卡斯爾港動力煤價格指數和秦皇島5500K煤炭價格指數可知,國內煤炭價格與國際煤炭價格息息相關。

由圖可知國際煤炭價格長期低於國內市場價格,這是由於國內煤炭開採難度大,因此國內開採成本更高;同時基於中國目前「東煤西運」、「北煤南運」的特點,國內煤炭鐵路運輸成本高於澳洲和印尼進口煤海運成本。

以2020年二季度為例,受疫情和通關政策的影響,澳洲5500大卡煤炭FOB價格徘徊在每噸40美元以下,而北方港口國內煤價格高居每噸550元以上,成本差價一度高達200元以上。

此外,進口煤質量也好於國產煤。從環保角度講,隨著國家環保政策日趨嚴格,我國許多地區對清潔能源的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進口煤中有害元素和灰分含量較少,可降低燃燒過程中對大氣環境的污染。如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出運的標準5500大卡煙煤,硫分典型值為0.8%,灰分典型值是21%。印尼標準3800大卡煤炭,硫分典型值僅0.35%,灰分典型值僅6.5%,優於中國北方產區的國內煤指標。

此外,氯離子等微量元素指標,也較國內煤具有較大的優勢,更加符合環保部門的要求。

對於鋼鐵冶金所需的焦煤來說,對進口的依賴度則更高。在限制進口澳洲煤炭的政策出台前,進口焦煤約占總進口煤炭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為保持大型高爐長壽穩定順行,對原燃料配比進行大幅度調整並非易事。

[page]

對於先進大型鋼鐵企業,外購優質焦炭則幾乎成為剛需。一旦使用相對劣勢的焦炭,對鋼鐵廠成本控制將會有較大挑戰。

因此,雖然中國煤炭產量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且國外進口煤總量較少,但基於國際煤價影響和外購煤炭價廉質優的特性,國際市場對國內市場的影響也非常大,中國在國際煤炭市場定價上的話語權並沒有處於應有的位置。

疫情後由於國際關係和疫情封關的影響,短期煤炭價格經常受到突發事件而暴漲,去年10月由於中國停止進口澳洲煤造成市場恐慌,大連煉焦煤期貨連續第六個交易日上漲;今年8月由於蒙古疫情爆發,中方封閉甘其毛都口岸,國內焦炭期貨登時漲停。

3

經濟像一個蜘蛛網,牽一髮而動全身。當上游煤炭價格上漲時,下遊行業自然會受到影響。

中國煤炭行業的下游產業主要有電力、鋼鐵、化工和建材,合計用煤量占比高達90%。其中,電力行業用煤量最多,約占54%,這是因為由於中國火力發電量占比73%,而火力發電必須要消耗大量煤炭;鋼鐵行業約占17%,這是由於鋼鐵冶煉過程中消耗大量價格昂貴的焦煤;化工行業和建材行業合計19%。那麼當煤炭價格上漲時,電力和鋼鐵行業受影響便是最大的。

鋼鐵定價已經市場化,即使冶金焦漲價,鋼鐵行業雖有壓力,但也可以通過漲價來轉移壓力。而電價卻因為關乎千家萬戶,已經被國家鎖死。如果煤炭價格過高則會提高煤電成本,電力行業將面臨著虧損的風險。近期「電廠發一度賠一毛」的新聞進入公眾視野,也反應了這一現象。

那麼現在全國各地出現的「缺電限電」情況,是否是由於煤炭價格上漲過快呢?筆者並不這麼認為,首先我們從上半年的發電量來看,即使在煤價高企的情況下,今年1-6月發電量並未減少而是穩中有升,相比去年同期甚至還有13.7%的增速。這說明六大發電集團面臨成本壓力並未減少發電,那麼這就說明並非是發電量減少而造成的「缺電限電」問題。

作為央企自然要承擔一定社會責任,即使出現虧損也要保障電力供應。同時作為官僚體系的一員,電力系統的技術官僚如果不能保供,影響當地穩定則自身烏紗帽不保。

但值得關注的是,隨著煤價的上漲,發電廠補充煤炭的意願並不強。今年中國重點電廠煤炭庫存一直低於往年同期,近期這種情況仍未得到緩解。

有新聞報告本次「缺電限電」是由於部分地區遇到「小風年」所致,那麼根據上文中中國發電結構占比所顯示,煤電發電量占比為73.00%;水力發電量為4826.7億千瓦時,占比為12.47%;風力發電量為2819.2億千瓦時,占比為7.28%;核能發電量為1950.9億千瓦時,占比為5.04%;太陽能發電量為858.20億千瓦時,占比為2.22%。由以上分析可知,風力發電量所占總發電量的比例並不高,如果因為「小風年」而導致如此之多的地區停電,此說法也是值得驗證的。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如此之多地區「停電限電」,筆者認為可能是近期由於「碳達峰」、「碳中和」所帶來的限制「兩高」政策所致。「兩高」行業指高污染、高耗能行業,其中包括火電、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冶煉、建材等六個行業。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所要完成的「3060」的目標,「兩高」行業的發展受到嚴格限制。

首先作為排放大戶,火電發展受到嚴格限制。2021年上半年核准煤電項目同比下降78.8%,同時習近平也在聯大會議上宣布不再境外新建煤電項目。不僅僅是電力行業,鋼鐵、煤炭行業均對新上馬項目進行限制。這不僅反映了」雙碳「目標對於指導投資決策的顯著意義,更體現出中國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實現能源結構退煤化轉型的決心。

限制上馬「兩高」行業項目的同時,發改委對各地區上半年能耗雙控情況也進行了巡查,其中廣西、廣東、江蘇、浙江等地能耗不降反升,在雙碳政策背景下,地方政府難免做出「運動式減碳」的相關政策,這也可以解釋這些地區近期「限電停電」與停工停產的現象。

同時,上月中央巡視組也巡查吉林地區,對當地能耗雙控工作進行批評。此輪巡視後,東北地區便出現了大面積所謂「有序用電」的現象,這也讓筆者不得不懷疑,東北地區也出現了「運動式減碳」的現象。

儘管中央做出糾正「運動式減碳」的指令,官媒也在批評地方政府為了完成減排指標進行「運動式減碳」,但在中國現行權力運行模式和考核機制下,這種問題幾乎不能得到糾正。

毫無疑問,當前一系列經濟政策必然會造成中國經濟短暫的波動。中央推廣雙碳政策和地方謀求經濟發展之間必然會產生矛盾,經濟和能源結構的轉型仍然需要時間,其中必然經歷一些波折。

考慮到環保的大目標,能源雙控還會繼續進行,能源結構的轉型不會因為暫時的問題而停止。

願普通中國人都能過上他們幸福滿意的日子。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沉思的托克維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