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北美新聞 > 正文

驚! 嫌小費8元太少 DoorDash送餐員竟這樣處理?

無論中國還是美國,外賣平台的送餐員們每天都在為了生計奔波。他們想方設法搶時間,甚至冒著受傷風險,只為了多接單多送餐。但與中國送餐員不同的是,美國送餐員在送餐之外,還要關心消費者到底給了多少小費。小費是他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沒有小費,美國的送餐員們甚至連最低工資都拿不到。

近期一段美國外賣送餐員的吵架視頻引發了網絡熱議。美國紐約長島Smithtown地區一位消費者,通過美國最大的外賣平台DoorDash,從同在長島的Commack地區一家餐館點了份外賣。按照美國外賣平台慣例,他在支付了食物餐費、送餐費、平台服務費、消費稅之外,又給了外賣司機8美元小費。(如果每月支付10美元成為DoorDash訂閱會員,從指定餐館訂餐,可以免除送餐費。)

但令他驚訝的時候,姍姍來遲的送餐員(被稱為Dasher)上門送餐之後,卻一肚子火氣地想找他理論。這名送餐員沒有戴口罩,抱怨自己花了40分鐘跑了12.5英里(約合20公里路程)才送了這份餐,意思是8美元的小費實在太少。而消費者則回應說,這段路程平時開車也就20分鐘,何況自己都已經給了8美元小費。兩人最終大吵一架不歡而散,送餐員竟然一氣之下帶著外賣走了。

眼看著等了快一個小時的外賣又從門口飛了,(餓瘋了的)這位消費者隨後把這段視頻上傳到網絡,立即引發了網絡熱議和媒體報導。DoorDash發言人隨後對媒體表示,平台不會容忍這一錯誤行為,他們已經和這位送餐員解約,並對消費者表達了歉意。北美最大的華人電商網站亞米網CEO週遊對新浪科技介紹,他們生鮮平台的顧客是收貨之後才根據滿意程度決定是否給送貨員小費,而不是事先就支付小費。

這段視頻在YouTube播放量已經超過了56萬次,留言接近5000條。大部分評論都認為這位消費者已經給了8美元小費,送餐員沒有理由再抱怨,,花40分鐘送餐並不是消費者的問題。但也有評論覺得送餐員拿走外賣的確不對,但她的情緒背後也有原因。她趕上了尖峰時間,花了40分鐘送餐卻只拿到8美元小費,加上平台送餐費也就10多美元;再考慮回程的時間和成本,幾乎是沒有賺到錢。而且她可能因此錯過了其他送餐單子,失去了不少收入。

美國小費文化無處不在

事件本身並不複雜,但小費在美國卻是一個無法迴避的社會問題。和其他國家根據滿意程度自願給象徵性的感謝費不同,美國的小費文化幾乎是強制性的「服務稅」。很多中國遊客第一次來到美國,都不太理解這種「不得不給」的小費文化。哪些場所要給小費,應該給多少小費,更是令人一頭霧水。

去餐廳吃飯要給小費,去酒店住宿要給小費,打計程車要給小費,理髮按摩要給小費,叫外賣更要給小費,俄勒岡等州甚至加油都要給小費。除非消費者有足夠的理由投訴服務人員的過錯,否則就必須按照特定的比例,額外再掏出一部分錢。哪怕搭計程車理髮按摩本身就是在購買服務,也要額外再給小費。但是打包自取不用給小費,星巴克、麥當勞等沒有服務員的場所也不用給小費(會有一個小費罐,顧客隨便給)。

不同行業與不同地區的小費也有所差別,裡面也有諸多貓膩。加州去餐館吃飯小費比例大約是稅前小費金額的15%-20%,如果就餐者超過6人,餐館會在結帳時自動加上小費;高級餐廳的小費比例更高。我還在拉斯維加斯遇到這樣的情況:一些專門做外地遊客生意的餐館,在結帳時先加上小費,然後還列出一個小費欄,遊客要是不仔細看帳單,可能就會給出兩倍小費。

搭計程車的小費比例同樣是車費的15%-20%。搭計程車的時候需要事先確認能否用信用卡,如果不能刷卡,搭計程車者務必需要確定自己是否有足夠的現金。由於計程車司機的收入並不高,他們很看重小費。如果乘客給少了小費,原本客客氣氣的司機可能會非常生氣,輕則言語衝突,甚至還有可能引發暴力衝突。

小費文化源頭

為什麼全球很多國家都有小費,但只有美國發展出了這樣強制性的小費文化?歐洲的小費只是象徵性給幾塊錢感謝一下。美國小費文化的起源有著多種說法,比較公認的說法是,十八世紀中期一些美國人從歐洲帶回了感謝費習慣,但大幅提升小費額度則可以追溯到19世紀60年代美國內戰之後。

根據加州伯克利大學的食品勞工研究中心(Food Labor Reserch Center)的研究,美國內戰結束後,原先做廚師、侍者、車夫的南部黑人們都擺脫了奴隸身份,成為了自由公民。而此前無償使用他們的白人奴隸主現在變成了僱主。但是這些南方白人又不願意支付足額工資,因此就引入了小費來頂替部分工資。

在很長一段時間,美國人都是抵制反感小費的。直到二十世紀初,很多州還在通過立法禁止小費。艾奧瓦州1915年的法律甚至將小費定性為「商業賄賂」,收取小費的服務業人員會受到處罰。但在大喧囂的二十年代,餐館行業成功促使法院以違憲為由廢除了禁止小費的法律。餐館主當然歡迎小費文化。這意味著餐館就可以減少工資標準。

在三十年代的大蕭條時期,小費文化迅速從美國南部擴散到了其他地區,並成為了諸多行業的慣例。1938年的《公平勞工標準法》(Fair Labor Standars Act)最終不成文確立了小費文化。這條法律規定,如果某個行業從業人員收取小費,那麼僱主只需要保證服務者拿到小費之後的收入滿足聯邦最低工資標準就可以,小費正式變成了服務業從業人員收入的一部分。

廢除小費已經不現實

換句話說,小費實際上是商家僱主為了降低工資成本,將這部分成本以小費的形式強加給消費者的一種手段。然而,小費文化確立之後,要廢除就變成了一個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如果廢除小費制度,那麼很多行業勢必會大幅上調價格,將這部分成本找補回來。消費者可能也不願意看到價格大幅上漲,而且消費完之後給小費也可以保證他們享受到良好的服務。(當然也有服務態度惡劣還嫌棄小費太少的奇葩。)

另一方面,在工資部分沒有得到大幅提高的情況下,服務人員更不願意廢除小費。小費已經成為他們收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沒有小費收入,僱主支付最低工資的話,他們的收入反而會明顯下滑。智庫機構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的研究現實,餐飲行業服務者的貧困率只有7%,明顯低於其他行業平均的18%。

紐約市餐館服務員目前的現金最低時薪僅為8.65美元(有小費情況下),而紐約市法定最低工資則是15美元,這意味著服務員收入大部分都來自於顧客額外支付的小費。而2017年研究機構PayScale的一項調查顯示,小費占美國餐館服務員收入的比重高達62%。即便如此,餐飲行業服務員工會組織過去幾年一直在遊說國會,希望通過法律將收取小費的從業人員的最低工資和其他行業看齊。

在今年的新冠疫情中,餐飲行業也成為遭受衝擊最大的行業;很多疫情嚴重地區禁止提供堂食,導致服務員失去了大筆小費收入。上調最低工資的需求就顯得尤其緊迫。西雅圖等民主黨主導的地方政府已經通過了類似法案。隨著大選之後,民主黨全面控制國會兩院和白宮,這一立法議程或將在拜登政府正式提上日程。

共享經濟也要靠小費

話題回到美國共享經濟從業人員。儘管引領著全球新經濟模式,但Uber、DoorDash這些市值數百億美元的共享經濟巨頭依然和傳統行業一樣,要靠消費者給的小費來補貼自己的簽約司機,實際上還是在變相轉移自己的用工成本。如果沒有小費,這些共享經濟巨頭的簽約司機可能連法定最低工資都拿不到,因為他們還要自己承擔油費和車輛費用。

Uber原本在美國是沒有小費功能的,他們原先想讓用戶帶著手機就能搭計程車,不用帶信用卡或現金。隨著司機逐漸「人多單少」,收入水平慢慢下滑,Uber也在2018年推出了小費功能,讓司機們每單額外多拿幾美元。但和計程車行業要給15%的小費不同,Uber和Lyft的小費則是看著給。

雖然司機送餐員們很需要小費,但他們也在努力爭取「不靠小費的自由」。去年9月美國西雅圖正式通過法案,要求Uber、Lyft等共享經濟平台必須保證簽約司機的實際薪酬高於當地最低工資(每小時16.39美元)。西雅圖市政府委託伯克利大學所做的調查顯示,這些平台簽約司機雖然名義上每小時可以拿到21.53美元,但刨除各種自付成本之後的實際時薪只有9.73美元。

這種基本薪酬加小費的模式也被共享經濟模式的其他企業所普遍採用。無論是共享乘車司機,還是外賣送餐員,或者是生鮮電商送貨,都需要消費者在運費之外額外再加一筆司機小費。而且,外賣平台是根據餐費比例來給小費的。近期DoorDash訂餐還需要再加一筆1.5美元的監管部門政策調整費(Regulatroy Response Fee),這是他們因為加州政府限制外賣平台對餐館的手續費而導致的收入減少部分。

而在2019年7月之前,DoorDash甚至直接用消費者給司機的小費來補貼自己的送餐員,意味著消費者多給一塊錢小費,DoorDash就會少給一塊錢工資。直到引發眾怒被《紐約時報》報導之後,DoorDash才放棄了這一政策,允許送餐員拿到消費者原本就是給他們的小費。而送餐員還需要自己承擔各種費用和風險。

送餐員生活壓力不小

相比Uber和Lyft在新冠疫情中業務急劇縮水,外賣平台卻在疫情期間迎來了需求高峰。據市場研究公司Statista預計,去年美國外賣點餐用戶或達到1.12億人,同比增長17%。而外賣市場總銷售額或將增長20%,達到265億美元,大致是中國市場的一半。然而,業績的大幅提升是否意味著送餐員的實際收入也有相應增長?

DoorDash沒有回覆新浪科技的置評要求。但DoorDash一位華人工程師透露,平台一直很重視送餐體驗,疫情之前哪怕是開發部門員工也要每個月至少體驗一次送餐。DoorDash是根據距離來確定送餐費的,而不會考慮交通擁堵情況,舊金山和紐約曼哈頓的送餐員為了趕時間多送單子,都會騎自行車送餐。

就紐約這個送餐員暴怒一事,這位DoorDash工程師猜測了諸多原因,也許送餐員在餐館等待食物花了時間,也許遇上交通擁堵耗費了時間,也許她當時只送這一個單子。顧客給的8美元小費並沒有問題,但送餐員的確因為這一單白白耗費了太多時間,失去了送其他單子的收入。無論如何,怪罪於顧客以及拿走外賣是絕對不能接受的行為。

然而,一位DoorDash的送餐員告訴新浪科技,DoorDash的確是按照里程來確定餐費的,但是卻沒有算入回程車費,如果這單(去除油費、車輛折舊以及稅費)的實際收入低於回程里程數(即1英里1美元),那麼送餐就是虧本行為。紐約這位送餐員行為的確不對,但真的是生活壓力太大。

DoorDash送餐員到底收入多少?這位送餐員透露,每接一個單,保本薪酬7美元(實際送餐中存在一次多單Batch Order的情況,所以最後報酬並不是簡單的單數乘以送餐費)。在他看來,如果平台給了足夠的薪酬待遇,送餐員也不會為幾塊錢小費大為光火。從來沒有聽說亞馬遜的全職快遞員索要小費,但外賣和生鮮平台上的簽約司機卻需要靠小費,才能保證工作拿到基本酬勞。

另外一位送餐員則曬出了自己的工資單。這一天他在線12個小時,送餐時間10個半小時,送了30單外賣,收到了DoorDash的126.5美元送餐費,加上74美元的小費。全天收入合計200.5美元。雖然看起來收入還不錯,但考慮到紐約市最低工資是15美元,工作10個半小時,也應該有160美元,而且送餐員還需要自付油費、車輛折舊、醫療保險等諸多成本。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韻

來源:綜合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