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共否認試射的可攜帶核彈頭高超音速飛彈是種什麼武器

媒體報導中共在今年曾試射一枚可攜帶核彈頭的高超音速飛彈,北京方面予以否認,並表示該試驗是一次例行的太空飛行器測試。高超音速飛彈比常規飛彈高速靈活得多,令它更加難以攔截。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中共在2019年的閱兵式中展示了高超音速飛彈發射台。

媒體報導中共在今年曾試射一枚可攜帶核彈頭的高超音速飛彈,北京方面予以否認,並表示該試驗是一次例行的太空飛行器測試。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指,華盛頓方面對此表示關注,而中共的這一行動令美國情報部門措手不及。

高超音速飛彈比常規飛彈高速靈活得多,令它更加難以攔截。

這一消息正值外界對中國核武器能力越發關注之際。

周一(10月18日),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記者會上表示,該試驗是7月進行的一次例行試驗,用於驗證太空飛行器可重複使用技術。

「這不是飛彈,而是一個太空飛行器,」趙立堅表示,並稱它「對於降低太空飛行器使用成本具有重要意義」。

《金融時報》在上周六(10月16日)的報導援引五個不具名的消息源稱,一枚高超音速飛彈在夏天時被發射,飛過近地太空軌道,然後重回大氣層,最終稍稍偏離目標。

報導稱:「該試驗顯示,中國在高超音速武器上取得驚人的進步,且比美國官員所知道的要先進得多。」

朝鮮宣稱成功試射「高超音速飛彈」

圖像來源,XINHUA

中國火箭軍在最近的夜間演練種試射了射程達4千公里的東風-26彈道飛彈。

這是一種什麼飛彈?

高超音速飛彈可以五倍於音速飛行,並且像彈道飛彈一樣,能夠搭載核彈頭。

路透社分析,它的時速可達約6200公里,雖然比洲際彈道飛彈慢,但是其設計令它更加靈活,在射向目標過程中更加難以被攔截。

路透社指,融合滑翔飛彈和部分軌道轟炸系統(Fractional Orbital Bombardment System,簡稱FOBS)的設計,令這種飛彈會部分進入太空軌道,從而令傳統的防禦系統反應時間不足——而洲際飛彈則不會進入太空軌道。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專家說,帶翼類似飛鏢的流線體在高速高溫狀態下能避免在敏感天線部分外殼形成電離層,避免電子信號被阻斷。

美國和蘇聯在冷戰時期均曾經研究過FOBS技術,它的破壞力比同樣能降低防禦系統反應時間的潛艇彈道飛彈技術破壞力更大,攜帶核武器的能力也令它可以提升一國的核武攻擊力。

蘇聯研發的FOBS技術於1980年代中期退役。

有報導指,美國有發展防範高超音速飛彈的系統,但是能追蹤和攔截它的能力仍然存在疑問。

哪些國家在研究它?

除了中國之外,包括美俄在內的至少另外五個國家均在發展高超音速飛彈技術。

上月,朝鮮聲稱已經成功測試一種新的高超音速飛彈。7月,俄羅斯亦宣布類似的消息,稱在白海的一艘護衛艦上發射了一枚飛彈。

中國在近期的軍演當中,展示了一種疑似是高超音速飛彈發射台的裝置。

路透社則報導,美國在9月表示已經測試過一種「進氣式」高超音速武器,可以像巡航飛彈一樣在大氣中自行飛行。

圖像來源,USAF

2010年美國的B-52轟炸機在高空投擲了被稱為X-51A的超高音速飛行器,飛行器使用超燃衝壓發動機達到超高音速

新的威脅?

路透社還指,超高音速武器和FOBS系統技術有可能突破傳統的飛彈防禦系統和預警,而傳統軍事大國加上一些亞洲國家持續尋求發展飛彈技術,將可能引發軍備競賽。

對於中國在這方面可能的進展,美國武裝解除大使羅伯特·伍德(Robert Wood)表示,美國對此「非常關注」,並表示華盛頓一直「克制發展這項技術的軍事用途」。

但是,他表示,中國與俄羅斯一直「非常積極」地發展軍事用途,意味著美國「必須有所回應」。

「我們並不知道我們能夠如何防範這項技術,中國也不知道,俄羅斯也不知道,」他在日內瓦向記者表示。

較早前,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Hous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共和黨成員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警告指,假如華盛頓繼續保持它現在的方針,將會在十年內輸掉與中國的冷戰。

中美關係持續緊張,北京拜登政府對中共有敵意。

多個西方國家亦對中國近期展示的軍事力量規模表示關注。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的防務、戰略與國家安全主任麥可·舒布里奇(Michael Shoebridge)表示,假如高超音速飛彈測試成功,將符合「升級核武及其他攻擊武器」的行動模式。

「我認為這不如中國發展飛彈發射井或者空中發射核武,又或者開發新型潛艇核武器那麼嚴重,」他說,「但是它符合在不具透明度的情況下提升能力的行動模式。」

「對於北京的戰略思想者來說,透明度是一個生僻的概念,」他說。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韻

來源:BB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