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陳宥樺:挑釁的中國 讓日本忍無可忍

作者:
自2012年起,安倍晉三轉而宣示日本未來將要做一個「積極的和平促進者」,不再亦步亦趨跟隨美國腳步,日本不應只被動回應國際關係的衝擊與變化,而是應更積極、主動地去創造對日本更安全的國際環境,扛起現行國際秩序維護者的角色。區域上越來越挑釁的中國,和美國對東亞安全承諾的不穩定性,是讓日本向此角色轉變的主因。

日本總理大臣的更替不易帶來戰略上劇烈的改變,至多只有友台強度的差別。(岸田文雄/湯森路透)

過去一年雖中國施予台灣的壓力不曾因疫情而放鬆,然台日關係快速且強健地的發展,日本對台灣的支持與保護比起美國有過之而無不及。日本至今總計捐贈台灣近四百萬劑新冠肺炎疫苗,超越美國成為贈台疫苗最多的國家。日本總理以往在公開場合均將台灣稱為地區,但菅義偉在今年六月的一場內閣辯論中,卻明確地指出台灣是個國家,這和美國總統在台美斷交後便不再如此公開表述有所不同。

今年八月,台日首次舉行准「2+2國防外交會談」,由日本自民黨議員佐藤正久和大冢拓與台灣民進黨立委羅致政與蔡適應參與,這類會談也尚未出現在台美之間。日本政界向中國示警「台灣安全就是日本安全」的聲音愈發響亮也趨於頻繁。

這一連串台日關係發展顯示日本對台灣正逐漸轉向戰略清晰,日本這一戰略轉變著實令人欣喜,但也有人擔心新上任的岸田文雄是否將會改弦易轍。

就國際關係而論該可能性並不大,因日本政界對日本應該在全球事務上扮演何種角色的定位已產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日本雖一直為世界經濟龍頭之一,但以往的外交政策卻多唯美國馬首是瞻,對全球事務參與程度相當有限,致力經濟發展。以至於二十年前的日本被人評為是一個沒有外交政策的國家,十年前的日本則被國際關係軟實力之父Joseph Nye擔心是否將淪為二流國家。但自2012年起,安倍晉三轉而宣示日本未來將要做一個「積極的和平促進者」,不再亦步亦趨跟隨美國腳步,日本不應只被動回應國際關係的衝擊與變化,而是應更積極、主動地去創造對日本更安全的國際環境,扛起現行國際秩序維護者的角色。區域上越來越挑釁的中國,和美國對東亞安全承諾的不穩定性,是讓日本向此角色轉變的主因。

過去十年,日本制定了國家安全戰略、扛住了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推動了四方安全對話、堅持了自由與開放的印太概念等,均是其角色定位轉變的結果,「一個積極的和平促進者」現已成為日本政界的共同語言。對台灣的安全關切也是因為如此而逐漸進入日本政策的優先順位中,此點能從日本的外交藍皮書中一窺端倪,2014年,日本描述台灣為一個「重要的夥伴且有緊密的經濟關係」,但2020年台灣則被稱為「極度關鍵的夥伴與重要的朋友,分享了許多普世價值」。

一個國家的角色定位會因長期不斷地行為而深化,就如同個人效仿他人協助陌生人一樣,行為持續越久越容易內化成習慣的一部分,所以日本總理大臣的更替不易帶來戰略上劇烈的改變,至多只有友台強度的差別。台灣現下應做的,是持續給予岸田政府正面回饋,讓日本政界繼續深化其積極的和平促進者之自我認定。

※作者為日本國際教養大學助理教授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江一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