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突破北京外交封鎖大利多 台灣與索馬利蘭宣布共採石油

索馬利蘭外長穆雅辛(H.E Yasin Hagi Mohamoud)2020年2月在台灣與蔡英文總統見面台灣外交部提供

兩岸外交和軍事角力不斷,台灣去年突破外交封鎖,與非洲之角的索馬利蘭互設代表處後,最新傳出共同開採石油、可望共創數十億美元的外交紅利,招致北京眼紅阻撓,美國馳援解圍。此外,台灣國防部發布應對中共戰力報告指出,今年已有近千架次共機擾台,國防部長也證實台灣潛艇國造傳出「卡關」。

台灣和非洲之角的索馬利蘭(Somaliland台灣譯「索馬利蘭」),過去都是不被國際承認的「國家」,去年雙方宣布互設代表處,曾經遭到外界質疑,只是台灣備受中國外交輾壓,作出象徵性的外交拓展。不過,倫敦證交所上市「吉尼爾能源(Genel Energy)」12月20日發布新聞稿證實,已經與索馬利蘭和台灣中國石油公司完成三方協商,將共同開採石油的一大利多消息,規劃2023年開鑿第一口油井。

台灣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22日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指出:「索馬利蘭礦產資源豐富,外交部樂見台灣中油公司與英國Genel公司,以及索馬利蘭政府達成三方協議,將共同開採索馬利蘭境內的石油,我們相信這將有助提升雙邊互助互惠的合作關係。」

歐江安還說,外交部將持續協助台灣企業拓展索馬利蘭及東非地區的商機,深化台灣與非洲國家的經貿交流。

執政的民進黨籍立法委員王定宇表示,這是台索在互設代表處後,展開實質合作的重大突破:「由中油海外投資公司購得索馬利蘭擁有百分之四十九的開採股份,根據倫敦證交所吉尼爾能源的估計,這個油源大約有五十億桶的石油容量,那是相當龐大的開採量。中國非常眼紅,在背後破壞台灣跟索馬利蘭的交往。」

索馬利蘭在1991年索馬利亞內戰時,從索馬利亞獨立,遭索馬利亞的反對,至今沒有獲得國際普遍承認。王定宇提到,索馬利蘭是民主國家,與索馬利亞不同,但因主權紛爭遭索馬利亞外交封鎖,索馬利亞和中國有邦交,索馬利蘭和台灣命運相似。

台灣駐索馬利蘭共和國代表處2020年8月17日揭牌,是第一個以「台灣」為名運作的外館,台灣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在東非飄揚。「索馬利蘭駐台灣代表處」2020年9月9日則在台北揭牌。台灣總統蔡英文和索馬利蘭總統阿布迪各自都透過視頻致詞,強調彼此是基於共同價值的民主國家。當時面對北京抗議,索馬利蘭駐台代表穆姆德強調,索馬利蘭是主權獨立國家,有權利決定與誰交往。

台灣駐索國代表羅震華(左)及索馬利蘭外交暨國際合作部部長穆雅辛(右)2020年8月17日共同為台灣駐索馬利蘭代表處揭牌。(台灣外交部提供)

綠委:北京居中作梗美台合作穩住索馬利蘭與台灣的關係

台索互設代表處之後,中共仍不斷透過索馬利亞對索馬利蘭施加軍事威脅,甚至與索馬利亞合作在紅海進行軍事巡弋。索馬利蘭仍不為所動。今年年中,索馬利蘭順利舉行大選,北京動員了索馬利蘭反對黨黨主席,公開反對該國政府與台灣發展關係的路線。

王定宇就指出:「中國只能透過索馬利蘭在野黨要破壞索馬利蘭跟台灣的交往以及油田開採計劃。美國知道這件事以後,在十二月份派出特別工作團到索馬利蘭,不只見到索馬利蘭總統、執政黨,也見到台灣駐索馬利蘭的公使(羅震華),可以說是台美合作穩住了台灣跟索馬利蘭相關的外交關係。」

台灣上報報導,在石油開採合作上,吉尼爾能源繼續持有百分之五十一的股權擔任營運商,目標為2023年開鑿第一口油井,投入成本約四千萬美元。這項礦權讓渡協議歷時逾一年,已獲得索馬利蘭政府批准。將開採的石油區域距離索馬利蘭Berbera港約一百五十公里,通往國際市場路線十分便捷,具市場潛力。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和索馬利蘭外長穆雅辛(H.E Yasin Hagi Mohamoud)在2020年2月於台北賓館共同簽雙邊議定書,以「台灣代表處」及「索馬利蘭代表處」的名稱互設官方代表機構。」(台灣外交部提供)

北京軍事施壓今年已近千次解放軍機擾台

在兩岸軍事較勁方面,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22日赴立法院專案報告指出,今年1月迄今,共機擾台已逾約940架次,並多次在台灣周邊從事針對性及抗擊外軍的軍事行動。繼11月28日首度派遣運油20加油機,赴西太平洋從事演訓,近日遼寧號航艦穿越宮古水道,執行今年內第2次遠海訓練,漸漸完備區域拒止、反介入作戰編組,除了增加台灣戰力應對負荷,以及企圖擾亂軍心士氣,同時對美國也展現扼控戰略要道與抗擊外軍能力。

台灣國防部報告指出,中共新式航空器、航母、核動力潛艇、驅逐艦及兩棲攻擊艦等將陸續成軍列裝,台海周邊封鎖控制、區域拒止及反介入能力日趨完備,對台灣防衛作戰將形成嚴重挑戰與威脅。

針對應變方式,國防部指出,於遠程打擊、制空、制海、國土防衛作戰、資電網路攻防及聯合指管情監偵等六大面向,提升國軍整體戰力。

對此,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指出,「假設武力犯台,解放軍作戰計劃直接攻擊台灣本身,另一個是應付美軍干預。中共在台灣周邊軍事活動增加,另一方面要練兵,另一方面可能是在驗證作戰能力和作戰計劃。」

台灣亞太防務雜誌總編輯鄭繼文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指出,中共現代化兵力發展愈先進,對台作戰工具愈多:「不只傳統認為的彈道飛彈、巡弋飛彈,包括隱形戰機,未來的隱形轟炸機,還有中共海軍、航母、航母編隊和現代化潛艇,預期可能威脅更大的如無人機、海上無人艇或無人水下探測器或攻擊武器部分,無人化的武器系統也會愈來愈多,這是未來很大的威脅。」

索馬利蘭駐台灣代表處,以「台灣」為名而非「中華民國」。(資料照、記者夏小華攝)

前美軍印太司令接受日媒專訪再提憂心六年內出現「台灣突發事態」

此外,美軍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20日接受日媒共同社訪問表示,他依然擔心6年以內會出現「台灣突發事態」,中共在東海也加強攻勢,有必要讓中共認識到對地區施壓將付出「巨大代價」。

揭仲分析,美軍擔心解放軍在2025年整體作戰能力快速上升,而美軍正面臨開發新武器系統,戰力青黃不接期間,若中共趁勢武力犯台,美軍嚇阻能力下降。

台灣駐索馬利蘭共和國代表處2020年8月17日揭牌,台灣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在東非飄揚。(台灣外交部提供)

台灣潛艇國造出現卡關台防長:有人無所不用其極阻撓

此外傳出台船公司原定在今年4月16日以兩百多萬美元從土耳其取得「魚雷誘標」等輸出許可,但迄今沒有下文,恐淪為一樁弊案。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受訪證實,潛艇國造確實面臨「小卡關」,但已有備案,按進度推動。

台媒追問卡關原因,邱國正說:「很多原因啦,我國外交的狀況大家都很清楚,假如人家不願意看到這個工作推動發展的話,也可以講無所不用其極,但我們都要去面對。」

鄭繼文說,潛艇國造充滿「迷霧」,相關建案執行狀況,政府基於保密都不透露。除了廠房動工、落成、鋪設龍骨、分段建造有公諸媒體,最重要的核心裝備、紅區裝備的取得在國際受到嚴格管制。以台灣的外交和國際地位,要買到紅區裝備阻力很大。能否順利推動到底,把原型艦建造出來,他認為應該可以做到,但時間會不會拉長、性能會不會降低需要拭目以待。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