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俄軍戰機被「殺很大」! 面臨「災難性的一天」專家:主要是這2因素.......

美國《動力》網站《戰區》頻道5日報導,根據公開資訊,在26小時內,俄軍在烏克蘭被擊落了1架蘇-30SM多用途戰鬥機、2架蘇-34戰術轟炸機、2架蘇-25攻擊機、2架米-24/米-35和2架米-8直升機以及1架Orlan-10小型無人駕駛飛機。

俄國空軍的蘇-30SM遭到烏克蘭軍隊擊落,在地面上燒成一片殘骸,只剩下兩個尾翼挺立。圖:翻攝自推特

社群媒體上流傳的視頻和照片顯示,俄軍3月5日在烏克蘭上空可能損失了多達10架戰機,讓俄國空軍遭遇「災難性的一天」。

美國《動力》網站《戰區》頻道5日報導,根據公開資訊,在26小時內,俄軍在烏克蘭被擊落了1架蘇-30SM多用途戰鬥機、2架蘇-34戰術轟炸機、2架蘇-25攻擊機、2架米-24/米-35和2架米-8直升機以及1架Orlan-10小型無人駕駛飛機。

報導稱,上述戰果中不少都有相關影片或者照片佐證,包括擊落蘇-30SM、米-24的過程影片以及蘇-34、蘇-25、Orlan-10、米-24等軍機殘骸照片等。

報導承認,儘管這些照片和影片不一定都是同一天的戰果,也不排除其中有造假和水分的可能,但俄空軍當天在烏克蘭遭到較大損失是可以確定的。

中國軍事專家張學峰對此表示,俄空軍損失的飛機種類很多。其中蘇-30SM是以制空作戰為主的多用途戰鬥機,用於執行護航、奪取制空權任務。蘇-34主要用於縱深遮斷、防空壓制以及打擊關鍵要害目標的任務,蘇-25主要用於對地面部隊進行近距離空中支援。另一方面,多架飛機被擊落也從側面說明俄軍飛機出動次數增加,用於加強對地面目標的打擊。

俄軍蘇-30SM戰鬥機。(示意圖)圖:翻攝自環球網

張學峰表示,具體來看,俄軍機被擊落有兩個直接原因;第一個是飛行、攻擊高度比較低,特別是直升機。影片顯示,一架遭攻擊的米-24直升機距離地面只有十餘米,其他固定翼飛機飛行高度也不高。而可攜式防空飛彈最大射高在3,000米左右,足以覆蓋低空、超低空飛行的俄羅斯戰機,這就為烏軍使用可攜式防空飛彈進行偷襲創造了條件。

此外,超低空飛行還面臨小口徑高炮等多種多樣的威脅,很難避免損失。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軍大量運用中空轟炸模式,避免了較多損失,而歐洲國家派出的「狂風」戰鬥機仍然採用超低空突防轟炸的方式,結果導致較多戰機被擊落。近年沙特等國在與葉門胡賽武裝作戰時,也在低空損失了多架先進的西方戰機。

第二個原因是白天作戰較多,現有影片顯示俄軍機幾乎都是白天被擊落。由於可攜式防空飛彈通常並不具備夜間作戰能力,因此俄方如果在夜間行動,應該能大幅降低被可攜式防空飛彈射手目視發現的概率,進而減少被擊中的情況。

烏克蘭武裝部隊公布5日單日擊毀俄國軍機9架。圖:翻攝自烏克蘭武裝部隊推特

張學峰認為,俄羅斯戰機之所以堅持進行低空飛行,可能是因為缺乏足夠數量的機載精確制導武器,特別是防區外發射武器,而不得不更多地使用無制導武器。

後者必須降低高度才能較為準確地對地打擊。值得注意的是,俄軍目前在戰場上沒有大規模使用精確制導武器可能並非是已經耗盡儲備,也可能是為應對更大規模的後續戰鬥而省著用,畢竟俄烏衝突進行的時間並不算長。此外,也可能是由於俄軍仍沒有對烏克蘭的大型防空飛彈系統完成摧毀和壓制,烏克蘭仍然擁有一定數量的「山毛櫸」、S-300等防空系統,俄軍不得不在必要時通過低空方式躲避其探測,以形成攻擊的突然性。

至於俄軍多在白天而非夜間執行任務,主要是因為缺少夜間作戰的技術裝備和相關訓練。

烏克蘭軍隊使用的FGM-148標槍反戰車飛彈成攻反制俄軍攻擊。圖:翻攝自推特Terrence@terrencekuanum

烏克蘭武裝部隊貼出多名被俘虜的俄羅斯空軍。圖:翻攝自烏克蘭武裝部隊推特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韻

來源:新頭殼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