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第三次世界大戰將如何開始?跟上一次一樣

克拉格特·威爾遜的《死亡之花——一枚炮彈的爆裂——不是外觀,而是感覺、聲音和氣味》,作於1919年前後。 SMITHSONIANAMERICAN ART MUSEUM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的日期通常被認為是1939年9月1日,當時,希特勒在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後入侵波蘭。但這只是一系列事件中的一件,在當時,這些事件看起來可能毫無關聯。

這些事件包括1931年日本入侵滿洲。1935年義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亞。1936年萊茵蘭重新軍事化,同年西班牙內戰爆發。1938年的德奧合併及蘇台德區危機。1939年,蘇聯在德國入侵波蘭幾周後也入侵波蘭,次年德國西侵。還有1941年的巴巴羅薩行動和珍珠港。

重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是慢慢積累起來的,就像水位上漲到衝破水壩。如今我們也經歷了幾年來的水位上升,儘管直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才引起了世界上大部分人的注意。

在此次入侵之前,俄羅斯入侵了喬治亞、克里米亞和烏克蘭東部;對阿勒頗進行地毯式轟炸;在英國領土上對俄羅斯異見者使用特製放射性物質和化學製劑;干預美國選舉,大規模入侵我們的電腦網路;謀殺鮑里斯·涅姆佐夫,公然對阿列克謝·納瓦爾尼投毒並將其監禁。

這些侵犯主權、違反法律、違反條約的行為,以及戰爭罪和危害人類罪中的任何一項,是否遭到了有力的、統一的、懲罰性的回應,從而避免下一輪暴行的發生?西方對敘利亞向平民使用化學武器,北京剝奪香港的自治權,伊朗對其鄰國發動代理人戰爭等違反國際準則行為的反應,是否能讓普京暫時停下來?

簡而言之,在2月24日之前,普京是否有任何理由認為,他將無法逃脫入侵行動所帶來的後果?

他沒有。有人聲稱普京的行為是西方挑釁的結果——比如拒絕徹底排除烏克蘭最終成為北約成員的可能性——與此相反,22年來,西方主要是通過重新調整和小小懲戒的漫長循環來安撫普京。烏克蘭遭受的破壞就是這種綏靖政策的結果。

拜登政府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它是否想結束這個循環。答案並不明確。制裁損害了俄羅斯的經濟,向烏克蘭運送武器有助於減緩俄羅斯的前進步伐,而俄羅斯的殘暴使北約團結一致。這些都是總統取得的成績。

但拜登政府目前依然在一系列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的幻想下運作。

從長遠來看,制裁可能會對俄羅斯帶來破壞。但烏克蘭當前的直接鬥爭只是短期的。制裁的主要影響之一是導致數以萬計的俄羅斯中產階級逃離當地,實際上,制裁削弱了政治反對派的強大基礎,從而幫助了普京。至於寡頭們,他們可能失去了遊艇,但他們不會拿起槍。

用標槍和毒刺飛彈武裝烏克蘭能給俄羅斯軍隊帶去傷害和羞辱。向基輔提供米格–29戰鬥機和其他可能改變遊戲規則的武器系統可能有助於扭轉局勢。拒絕這樣做可能只會延長烏克蘭的痛苦。

經常有人說,普京已經輸掉了這場戰爭,或者當烏克蘭人團結一致地憎恨他時,他不可能贏,又或者他正在尋找出路——而我們應該想出巧妙的辦法為他提供一個出路——這些意見可能是正確的,但為時過早。這場戰爭才進行到第三周;納粹花了更長的時間來征服波蘭。能否征服難以駕馭的人民,主要取決於占領者願意施加什麼樣的痛苦。要了解這一點,可以看看普京在他執政的第一年對格羅茲尼做了什麼。

拒絕在烏克蘭設立禁飛區可能是合理的,因為這超出了北約國家準備承受的風險。但認為這樣做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想法忽視了歷史,也暗示了軟弱。在朝鮮戰爭中,美國人與在中國或朝鮮掩護下作戰的蘇聯飛行員對峙,但沒有炸毀世界。我們對於對抗的強烈反感,是在鼓勵俄羅斯將戰爭升級,而不是對其起到威懾作用。

現在,這些幻想很有可能突然破滅。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證據表明普京急於減少損失;相反,在付出了制裁的經濟代價但沒有取得明顯勝利之後,現在止損將危及他對權力的掌控。

最重要的是:預計他還會將賭注加倍。如果本著俄羅斯長期以來的軍事原則,他像巴沙爾·阿薩德那樣使用化學武器,或在戰場上部署核武器,是否會得不償失?問題本身會產生答案。他會迅速取勝。他會讓西方感到恐懼。他會鞏固權力。他所面臨的後果只比已經承受的後果嚴重一點點。他在北京、德黑蘭和平壤的同道都會注意到這些。

下一次世界大戰會如何開始?跟上一次一樣。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韻

來源:紐約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