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魔都疫情五問:新增怎麼看?接下來如何發展?

從感情上講,真的不希望上海和其它城市一樣,因為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定不是最終的出路。而經此一役,相信所有人都清晰地看明白了一個基本的事實:我們現有的疾控體系不可能一直防住奧密克戎這樣傳播性極強而隱匿性又極高的超級病毒。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因為變量很多,信息的準確性和全面度也不夠,所以做疫情預測是極難而且極不討好的事情。但是我們今天還是想一起來聊聊,一共五個問題,每個都很硬核。最後特別聲明下,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作為全球最大貿易口岸城市乃至經濟中心城市,上海這一波疫情的進展牽動人心。那麼,目前上海的疫情究竟處於一個什麼樣的階段?後期大概率會如何進展?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簡單科普一下傳染病流行的一般規律。

如上圖,傳染病流行一般可分為五個階段,新冠亦如是。

一般來說,第一步總歸先是有感染,這種感染是隱性的,不被察覺的;隨後進入潛伏期,開始在人群當中擴散;再往後出現爆發流行,大量的病人被篩查出來,病例呈現指數級上升;當傳染源和傳染途徑被控制住以後,新增病例進入一個平台期,每天有不少病人,但是病人的絕對數量相對保持平穩;再到後面就是消散和終止。

當然,上面這張圖只描述了一個波峰的情況。在真實世界中,無論是一百多年前的西班牙流感,抑或是當下的新冠肺炎,都是多個波峰,一波接一波,綿延無絕期。

綜合今天各方信源,封控之後浦東新區核酸普篩的初步結果進一步表明了疫情的複雜和嚴峻程度。3月26日,上海整體新出現病例的地點高達463個,各個區新出現病例的地點均比較多。

而當我們把視線轉回浦西,以長寧為代表的原來新增感染數量相對較少的區,3月28日篩出來的數字出現了倍增,新增地址也極其分散。這進一步證實了「本市疫情呈現區域聚集和全市散發並存兩個特點,存在面上爆發的潛在風險」(28日新聞發布會,吳凡通報)的基本判斷。

     【上圖,28日長寧區新增點位;下圖,26日各市轄區新發現感染點地圖,不同顏色代表不同區】

綜上,我們的判斷是上海疫情目前應該還處於早期階段,介於快速擴散期和爆發流行期之間。控制不好的話,接下來每天的新增數量會呈現更大規模的爆發,然後才能轉入平台期。

換句話說,新增感染數目前仍未「登頂」。

至於後期如何進展,這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的管控措施以及廣大市民的自律和配合程度。

截至目前,魔都已經「祭出」有新冠疫情以來最大力度的管控措施。

正如本公號在27日的推文中所說,首批封控面積4000平方公里左右,占上海市域面積超過60%;涉及人口超過800萬(加上流動人口大約在900萬),占比超過三分之一。

傳染病流行的一般規律告訴我們,強有力的干預(管控)措施會降低感染量。那目前上海的措施預期會對疫情進展產生哪些效果或者說影響呢?

先說結論:已經並且將會大幅度壓低這一波的感染總量。

眾所周知,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這是預防傳染病中最為重要的三種措施。通過封城這種非常態的極端手段,限制人員流動,可以同時達成上述三重效果。我們在此前的推文中已經多次講過,因為奧密克戎BA.2變體的高傳播性和隱匿性,大量的斷鏈和失鏈導致我們沒有辦法繼續精準防控,目前唯一的選項就是封控(不管是半城還是全城,道理都一樣),通過讓城市(或者說部分區域)完全靜止下來這樣一個辦法,一方面徹底切斷傳染鏈條,另一方面通過核酸篩查讓那些隱藏的病例得到充分暴露。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核心要義有二,一是核酸檢測要全覆蓋,確保無漏網之「人」;二是嚴控人員流動,一旦「禁足」不徹底,前面那些篩查就白做了。

按照27日的通告,有司計劃是在4+4天之內完成這項工作。

我們還可以從更宏觀的視角看一下干預(管控)措施是如何影響疫情進展的。講到這裡可參見新冠疫情以來歐美的防疫措施,他們經常一會兒松一會兒緊的調整防控措施,其本質上就是根據當下的情況用不同的干預力度去壓曲線,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把感染峰值壓在醫療容量之內,避免醫療擠兌。當然,他們經常沒做到。

講回到上海,如果沒有強力干預,這一波疫情的基本走向就會呈現第一個問題中所說的五個時期(階段)。而強有力干預的結果,就是把這個曲線壓低,同時往後推,因為干預一般會拉長每一波的時長。

干預得越強,會越有效的降低峰值,但是降低不了時長。因為封控(阻斷人群接觸)降低不了疾病本身的發展進程,包括潛伏期,但治療會。

也因為疾病的進展是個體行為,每一個個體的疾病進展決定了這一波的流行周期,所以對每個個體進行治療可以縮短流行周期。

27日封控通告一出來,當時就有很多人議論4天的封控會不會短了點。等到這兩天新增數字更加嚇人,擔心的人自然更多了。那麼接下來我們聊第三個問題,4天是不是真的不夠?萬一不夠,後續會有產生哪些影響?

老實說,我們也是有擔心的。

原因很簡單:

四天之內,我們能否把黃浦江東邊(或西邊)區域內所有人群一個不漏全部篩查完?答案肯定是yes,因為專家組一定極其嚴肅認真負責任的評估過;但是,篩個一兩次或者兩三次就萬事大吉了嗎?上千萬人的體量啊,就算我們有這樣的一個力量,有這樣一個核酸的檢測能力,短短4天之內,也完全有可能出現有的人剛剛被感染還沒有篩查出來就被解封的情況,因為奧密克戎潛伏期的離散度一定會造成有一部分人的潛伏期會超過四天。

所以,4天的封控頂多只能把那些一個陽性都沒有的小區,那些看起來完全安全(其實也是可能存在「潛伏者」的)的小區給「解放」出來;而那些查出來有病例的有陽性感染者的小區(重點區域),誰敢不繼續封控?

所以結論是:浦東幾乎沒有可能在4天後全部放開,這次篩查出來的重點區域只能選擇繼續封控,從當下的「半城封控狀態」回到之前的「網格化封控狀態」;反之,如果4天後浦東所有地區真的同時解封,那就肯定清不了零,而且後面繼續清零的難度和代價將變得更大。

我們相信這個問題專家組一定是預見到的,而且我們堅信專家組一定是有對策和預案的。因為他們掌握的信息更全面更準確,他們的水平也肯定比我們這些民間人士高太多。

第四個問題,感染數量快速增長,接下來會擊穿醫療容量嗎?

先說事實。截至目前,我們尚未查到上海此輪疫情的重症率數據。

但我們總體保持樂觀。

首先,國外、包括國內其他城市的既有數據已經充分證實了奧密克戎BA.2變體的低致病性。

其次,上海的醫療容量是有相當深度的。

對於醫療容量這個概念,現在普遍存在一種錯誤的理解。其實醫療容量有兩層概念,一種是不影響正常的醫療秩序的情況下,是不是有足夠的人員和床位去支撐核酸的檢查和病人的管理。如果是這個定義,那我們在一定意義上講已經被「擊穿」了,因為疫情,我們幾乎所有醫院的正常醫療秩序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但是第二層概念,當醫療機構都以抗疫為一段時間內的主要職能,除了保留急診、放化療和血透等特殊的沒有辦法停下來的那些醫療工作,其它的門診住院醫療工作基本都暫停的話,我們的人員儲備是足夠的,我們的醫療容量就會得到多倍數的放大。雖然一直存在「除了新冠其它都不是病」的追問,但眼下的現實就是在集中優勢資源打殲滅戰。所以,大家都可以看到,這次蘇浙派來支援的2000名醫療同行,基本都是具有豐富經驗的做核酸檢查的人員;而不是主要負責醫治的醫生。

而且,魔都近期一直在做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迅速擴大醫療容量,這一點大家都看到報導了,我們不展開講。

當然,是否會擊穿醫療容量也會取決於具體的策略。譬如,無症狀、包括輕症患者已經不再送往公衛和定點醫院,不再占用醫療資源。反觀以前,如果把這麼龐大的無症狀和輕症患者都送到醫院去,再多的病床也不夠。

還有最後一點,就是通過積極的治療來縮短病人的治療期,比如大幅度推廣合適的藥物,這樣也能節省醫療資源。

大家都注意到,3月24日凌晨,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在新浪微博中講了一句上海「絕不走抗疫回頭路」。而昨天,3月28日,大V胡錫進發文稱每一輪抗疫都必須同時是探索。那麼上海下一步怎麼樣才能繼續堅持科學精準防控,不走回頭路?

直白點說,不走回頭路基本也就兩個選擇:要麼繼續摸索降低清零成本,要麼改變抗疫路線(這個選項已經自動排除)。

從感情上講,真的不希望上海和其它城市一樣,因為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定不是最終的出路。而經此一役,相信所有人都清晰地看明白了一個基本的事實:我們現有的疾控體系不可能一直防住奧密克戎這樣傳播性極強而隱匿性又極高的超級病毒。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這個問題實在太難,恐怕只能留給魔都政府和決策精英來回答了。

講到最後,來幾個tips吧:

1、疫情不會很快結束,最艱難的時刻可能還未到來,盲目樂觀會讓你的生活更加被動;但大家也要主動屏蔽一些負面信息尤其是謠言的對情緒和心態的影響;

2、請記得時時刻刻做好個人防護;如果你屬於「老弱病殘」一類,更加要當心;

3、沒打疫苗的趕緊找機會去打,你怎麼知道你就不是那個倒霉的5%?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夏雨荷

來源:海上柳葉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