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普京找不到損人利己的反擊方法

德國境內一座自俄羅斯輸入的天然氣管道的壓縮站

普京要求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的「不友好」國家用盧布支付天然氣,否則就斷供。但斷供對俄羅斯自身經濟同樣傷害巨大。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歐洲在經濟方面最大的擔憂之一就是俄羅斯切斷天然氣供應。本周,這樣的威脅顯得更真切了。七國集團(G7)的部長們斷然拒絕了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讓他們用盧布而不是歐元支付天然氣的要求;莫斯科警告稱,將不會「免費」繼續供氣。德國、奧地利和其他國家開始準備對天然氣實施定量配給。儘管俄羅斯總統發出了進一步的口頭威脅,歐洲也警告稱,他們正在為所有突發情況做準備,但似乎有望出現一個挽回顏面的解決方案。在克里姆林宮製造了很多煙霧和假象之後,這一風波可能凸顯出的一點是:俄羅斯難以實施不對其自身經濟造成更大傷害的「反制裁」措施。

上周的總統令——「不友好國家」(即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的國家)必須以盧布支付天然氣費用——具有嚴重的政治色彩。普京表示,這是對歐盟凍結俄羅斯央行外匯存底的回應。在某種程度上,此舉似乎是為了迫使歐洲天然氣買家用陷入困境的盧布進行交易,並與俄羅斯金融部門或央行產生聯繫,將他們用來結算帳單的歐元或美元兌換成盧布。

這一要求可能幫助推動了盧布匯率最近反彈至接近戰前水平。然而,它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是浮於表面的。俄羅斯央行原本就已命令包括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在內的俄羅斯出口商將80%的外匯收入兌換成盧布;克里姆林宮發出的命令只是將這一比例提高到了100%,並將購買盧布的責任轉移到了能源買家身上。

七國集團認為普京是在虛張聲勢。他們主張,普京的要求違反了以國際貨幣計價的天然氣合同——這是俄羅斯自「冷戰」時期開始向歐洲出口天然氣以來一直避免做的事情。這使得克林姆林宮有點荒謬地威脅要切斷對客戶的天然氣供應,僅僅因為他們堅持用俄羅斯迫切需要的硬通貨付款。普京周四簽署的一項法令要求外國天然氣買家在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Gazprombank)——該行不受歐盟制裁——同時開立盧布和外幣帳戶,以便購買盧布作為支付之用。買家們可能會很不情願地忍受。

特別是德國,自戰爭開始以來,它就一直擔心莫斯科可能會切斷天然氣供應,哪怕只是幾天——德國一半天然氣進口依賴俄羅斯,幾天的斷供足以對其造成嚴重擾亂。然而,事實上,如果俄羅斯切斷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無論時間長短,都將對其自身經濟造成巨大損害。在一段時間內,俄羅斯還可以繼續開採,將開採出的天然氣儲存起來,但由於其西伯利亞西部氣田的天然氣沒有其他去處(供應中國的天然氣來自西伯利亞東部),在某個時候俄羅斯將不得不封井。分析師表示,那樣氣田將開始退化,恢復作業將是困難且成本高昂的。

正是基於這樣的盤算——俄羅斯承受不起暫停供應的代價——一些烏克蘭支持者推動加強對俄能源制裁,採取類似於針對伊朗的措施。買家必須將天然氣款項存入託管帳戶,莫斯科只能在支付某些必需品時從託管帳戶提取資金。普京的法令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讓俄羅斯避免遭受此舉。

俄羅斯總統可能覺得,迫使西方支付盧布是一種反擊。但這種事實上等於改寫合同的行為將進一步損害俄羅斯作為供應商的信譽。即使作為烏克蘭和平協議的一部分將一些制裁解除,歐洲新近產生的結束對俄天然氣依賴的決心也不會改變。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金融時報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