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不只俄軍用集束彈藥 《紐時》調查:烏軍也用此轟炸烏村莊

3月初,一枚裝有集束彈藥的火箭彈頭落在烏克蘭東部小村莊胡薩里夫卡(Husarivka)。俄羅斯自2月入侵烏克蘭以來,就多次使用這種遭國際禁用的高殺傷力武器,也因此遭國際社會和人權組織譴責。不過,根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證據顯示這枚裝有集束彈藥的火箭很可能是由烏克蘭軍所發射,凸顯他們為了奪回失土,不惜一切代價。

俄軍傳曾在烏克蘭東部多地動用集束彈藥,現在傳出烏克蘭軍也曾動用以收復失土。圖為烏克蘭東部大城切爾尼戈夫。路透 圖片來源:蘋果新聞網

3月初,一枚裝有集束彈藥的火箭彈頭落在烏克蘭東部小村莊胡薩里夫卡(Husarivka)。俄羅斯自2月入侵烏克蘭以來,就多次使用這種遭國際禁用的高殺傷力武器,也因此遭國際社會和人權組織譴責。不過,根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證據顯示這枚裝有集束彈藥的火箭很可能是由烏克蘭軍所發射,凸顯他們為了奪回失土,不惜一切代價。

集束彈藥指的是由火箭、炸彈、飛彈、迫擊炮和炮彈組成的武器,會在半空中爆裂,將較小炸彈散布到廣闊區域,因此在未能找到並妥善處理任何未爆炸彈藥之前,其對平民的危害很大。根據人道組織指出,20%或甚至更高的彈藥不會在撞擊時引爆,但可能會在被撿起或處理時爆炸。

全球上百國簽署的《集束彈藥公約》在2010年生效,禁止使用這種可能對平民造成無差別傷害的武器,要求籤約國「在任何情況下均不得」使用、生產、儲存或轉讓集束彈藥。不過,美國、烏克蘭和俄羅斯都未簽署該公約。

烏克蘭軍隊和國防部顧問對此拒絕回應。人權觀察武器部宣傳主任韋爾漢姆(Mary Wareham)說:「聽聞有證據顯示烏克蘭可能在當前衝突中再度使用集束彈藥,雖不意外,但仍令人沮喪。集束彈藥是不可接受的武器,卻在烏克蘭各地殺害平民、導致傷殘。」

胡薩里夫卡是一個農村,周圍有麥田和天然氣管道,在今年3月初淪陷,俄軍占領郊區和中心附近的建築物。3月6日至7日,裝有集束彈藥的火箭落在該村,由於落點就位於俄軍臨時總部附近,顯見俄軍為其攻擊目標。在俄軍占領期間,烏軍不斷炮擊該總部,並投下至少有兩枚同類型的集束彈藥火箭。

《紐約時報》指稱,這似乎是烏軍首次動用集束彈藥。隨著戰爭接近第8周,俄烏雙方都嚴重依賴火炮和火箭來驅逐敵軍,但以集束彈藥投向自己的村莊,凸顯烏軍的戰略考量:為了奪回失土,不惜一切代價。雖然集束彈攻擊並未造成人員喪生,但本月烏軍在當地大力炮擊俄軍,已造成至少兩人死亡。

在戰前,胡薩里夫卡人口約1000人,現在只剩下約400人。烏軍在3月26日前後收復該村莊,但當地因鄰近烏東城市伊久姆,目前每天都受到俄大炮和飛機空襲。被問及如何看待烏軍先前動用集束彈藥攻擊當地時,58歲村民多羅申科不以為意地說:「我不知道。最重要的是,在那些火箭發射之後,每個人都活下來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