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孩子會''發怒''很正常,如何引導''良性發火''是關鍵,家長要注意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些家長會說到自己家孩子很暴躁,就像是一個行走中的小火藥,一點就炸,這讓作家長的感覺到很焦慮,因為孩子這個脾氣導致孩子波動很大,人際交往也受到影響,擔心孩子是不是出現什麼性格或者心理上的問題了。

還有一些家長,總是刻意的讓孩子不要生氣,不要哭鬧,認為這樣孩子就可以養成一個比較文靜和穩重的性格,孩子可以更加懂事一些。

其實這做法都是沒必要的,甚至對於孩子成長還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人都有喜怒哀樂的表達,只有具備了這些能力,一個人才是一個真正''鮮活''的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還是比較弱的,再加上語言表達能力與認知能力方面的不足,他們的情緒波動更大,情緒表達更加的明顯,所以孩子發火,是一種正常的行為現象。

另外,如果孩子有負面情緒,家長卻要孩子抑制住不發泄,負面情緒壓制在心裡,長時間也會導致對孩子身心造成傷害。

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作為父母要理性的對待孩子''發怒''的行為,了解孩子為什麼會''發怒''。

一:孩子發怒的原因都有哪些?

1.身心不舒服

孩子年齡小,很多能力都是比較弱的,當孩子感覺到身心不舒服的時候,他們如果沒辦法通過語言表達講述出來,就會通過哭鬧、發脾氣等來吸引家長的目光,想讓家長來對自己進行安撫,緩解自己的不舒適。

2.感受到恐懼或者受到了傷害

當孩子感受到恐懼的時候,也是容易導致心情波動的,尤其當孩子和同伴發生了爭執爭吵,受到了恐嚇或者威脅,孩子感受到了恐懼和受到了傷害,也是會''發怒''的。

3.想要引起他人注意

又時候孩子覺得自己被忽視了,或者是家長不小心忽視了孩子,孩子就感到孤獨感,產生不安,那麼就可能通過發脾氣來吸引周圍人的額注意,讓大家注意到自己的存在。

4.受到家長的不良影響

孩子性格的養成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到後天的影響,這源自於自身生長環境中所接觸的人或者事,所以,如果家長的性格很暴躁,或者是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存在著''暴力型'',經常對孩子發脾氣,訓斥和責備孩子,時間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暴躁,容易''發怒'',易衝動。

二:負面情緒不能壓抑

有的家長很不喜歡孩子發脾氣,哭鬧粘人,覺得這是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的行為表現,還有的家長覺得慣著孩子發脾氣也是不好的,所以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會採取語言阻止、恐嚇或者轉移注意力等方法來讓孩子不要發脾氣。

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日常生活中有60%的家長出現壓抑孩子憤怒情緒的習慣。

實質上,對孩子的情緒進行壓抑對孩子的身心都是會造成不良影響的,而且容易讓孩子變得''隱忍'',不懂得表達自我感受和情緒,造成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弱。

具體造成的不良後果有以下兩種情況:

1.孩子產生自卑感

孩子年齡尚小,還不能將個人情緒表達與自我形象分割開來,當他們想要表達自己憤怒難過的情緒時,被打人告誡''不能哭''''不准鬧''這就會讓孩子心生質疑,覺得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家長對自己進行行為的限制,是不是在家長心裡自己不是好孩子,漸漸地,孩子會產生自卑感和羞恥感。

2.孩子壓抑自身情緒,變得隱忍

父母總是壓制孩子負面情緒的釋放,會導致他們創造出一個''虛假自我'',不敢輕易地透露出自己的真實情緒,即使自己的內心非常的難過或者憤怒,也極力的克制著。

而且,孩子也容易變得不知道怎麼表達自身的情緒,即使受到了欺負或者侮辱,也不把負面情緒透露出來,這樣長期發展會造成孩子心裡負擔過重,容易產生心理疾病。

其實,良性的表達自身的負面情緒是健康的,也是必須的,如果總是壓抑住孩子的負面情緒,這也是孩子進行的一種冷暴力,可能讓孩子的負面情緒造成積壓,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甚至可能出現孩子因為負面情緒過盛,從而選擇一種極端的方式去進行釋放。

所以,引導孩子''良性發火''就非常的重要了。

三:什麼是良性發火?

''良性發火''又稱為''良性憤怒'',是相對於具有破壞性的''惡性憤怒''而言的,指的是通過合理恰當且健康的方式去表達和發泄自身的憤怒情緒。

其實,看待任何事物都是需要從兩個角度去看待的,憤怒情緒的發泄也具有積極的作用,可以讓孩子的負面情緒得以釋放,也可以釋放孩子的壓力,讓孩子更好的表達自身的情緒。

當然,良性發火也是需要家長進行引導和示範的,讓孩子能學會通過正常的渠道和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憤怒,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避免孩子因為無法宣洩和釋放負面情緒而形成抑鬱或者其他不良的心理疾病。

當孩子發怒時,家長可以按照以下步驟來應對:

·家長應該了解並且告訴孩子如何良性發火

·接納孩子的發怒行為

·讓孩子在情緒波動的時候,穩定住自己的情緒

·引導孩子進行事後總結

四:怎麼引導孩子''良性發火''?

1.多帶孩子外出活動

當孩子有憤怒心理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外出活動去轉移注意力,或者是通過運動的方式來釋放負面情緒。而且,現在很多父母會經常因為忙於工作而對孩子造成了疏忽,孩子遇到了煩心事也沒有時間或者是不敢去父母進行溝通和請教,日積月累下來孩子心中的負面情緒就積攢下來,所以,家長是時不時的抽出一部分時間,陪伴孩子外出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合理的釋放負面情緒,還可以增進親子間的關係,鍛鍊孩子的身體,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2.當情緒失控時,在心裡默念10秒

心理學上有一個''6秒時差''效應:負面情緒只會存在6秒鐘,只要過了前6秒,情緒的頂點過去了。所以家長們可以傳授給孩子這個方法,當自身情緒波動大的時候,可以閉上眼睛,在心裡默數十個數,從10數到1,通過整個倒數過程,來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避免因為衝動而做出的一些激烈行為。

3.讓孩子把自己的情緒記錄下來

情緒積攢對孩子身心都是不好的,所以我們作為家長的就可以幫助孩子去表達和釋放負面情緒,家長們可以為孩子買一個精美的記事本,讓孩子在每天晚上睡覺之前把自己今天一天所經歷到的事情還有情緒的變化,用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

4.父母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

父母永遠是孩子生命中第一個老師,心理學上也有提及:''孩子的行為多是源自於父母,都是對父母的一種模仿''

如果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憤怒的情緒,對孩子也是有影響的,所以,父母要做出一個表率,儘量減少憤怒的情緒表達,或者是採用正確的方法來進行''良性發火'',也可以以此來達到對孩子的示範。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海濤爸育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