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丁咚:安倍晉三遇刺身亡,留下了什麼政治遺產?

作者:

日本史上創造了連續任職和任職最久記錄的前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今天遭遇刺客襲擊,傷重不治而亡,成為該國戰後唯一遭遇暗殺身故的首相。暗殺事件發生時,他正在奈良縣奈良市為本黨參議員競選作助選演講,一位名叫山上徹也的前自衛隊隊員從其身後近距離使用自製的偽裝槍械實施了暗殺行動。目前僅知襲擊者是為不滿安倍晉三而採取了行動,其是否具有更大背景及目的尚不清楚。但在大國競爭和地緣衝突激化、國際政治和世界秩序複雜演變的時代背景下,尤其是作為冷戰後首位遇刺身亡的世界級政治領袖,安倍晉三的死毫無疑問具有震撼性和象徵意義,代表了歷史新舊交替時期特有的動盪不安,其在任期間所形成的重大政治遺產將隨著其被刺殺更深地鑄入歷史演進的軌道里,產生深遠影響。總的來看,安倍晉三在其近九年的首相生涯中留下了可以傳之久遠的三大政治遺產。遺產之一是在其任期內日本實質性啟動了國家"正常化"、自衛隊軍隊化和修訂"和平憲法"的進程,儘管由於新冠疫情和安倍辭職而暫停推進,但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勢將在岸田文雄的積極推動下繼續發展,並很有可能達成重要目標。事實上,在岸田文雄剛剛接棒首相職務時,就曾明確表達了希望繼承安倍的政治遺產,在推進修憲方面有所作為的意願,而安倍晉三的意外死亡可能進一步促進自民黨和在野黨派之間在修憲問題上的團結,凝聚國民修憲的民意,從而成為新首相推進修憲目標的重要助力。從岸田自身的政治利益來看,為了爭取非凡政績、謀求長期執政,迎合國內日益加強的修憲民意,並以繼承安倍遺志作為政治號召,是其不可多得的機會。遺產之二是苦心孤詣塑造"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和"印度-太平洋戰略"概念,作為一國政府首腦長期在國際社會予以倡導,並推動"民主安全菱形"四國——美印澳日結盟,激活其在印度-太平洋地區開展戰略競爭的意識,結成利益共同體,對地區新興大國形成強力和持續的制衡,以服務於日本自身的戰略目標。在安倍晉三離任之時,"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構想和"印度-太平洋戰略"已經走上時代前台,從印度到非洲國家都在接受其倡導的理念和原則,而美國前川普政府更是將其上升為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拜登入主白宮後,推翻了前任的很多政策,但唯獨在外交政策,包括大國競爭和印太戰略方面,不僅沒有削弱,而且進一步加強,並步步為營,穩步推進,持續完善,在執政首年戰略布局的基礎上,到今年開始全面展開,使其正式成為美國長期堅持的國策。安倍晉三的作用可見一斑。同時,由於前首相的堅持不懈的努力,日本在美國的印度-太平洋戰略中扮演了關鍵支柱角色,成為超級大國實施地區戰略不可或缺的戰略助手,成為印度-太平洋地區潛在的重要地緣大國。以安倍的本意來說,無疑是要使其成為與日本的國內議程——修憲、國家正常化、自衛隊軍隊化並最終成為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及在國際社會發揮重要影響力的大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重要因素。無論誰繼任日本首相都不可能更改安倍晉三的這一政治遺產,從前首相菅義偉到現任首相岸田文雄都在進一步深度融入美國的印太戰略並加重其戰略角色,在安倍身亡後,這一趨勢將會持續強化。安倍晉三的第三大政治遺產是在背靠超級大國、加強盟友和夥伴圈子的基礎上,立足於日本的島國實際,老成持國,極力維持與主要大國關係基本面穩定、經濟關係的深化及地區經濟一體化,積極營造大國關係的微妙平衡,為日本的未來預留空間。安倍晉三的這一遺產事實上在執政黨內部同樣擁有強大根基,包括前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和現任首相的這一面都很突出,在安倍晉三死後,這一政治支脈也將繼續得到維繫和發展。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亞歐視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