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國家出手叫停,一個經濟詛咒終結了?

提出者是經濟學家勞倫斯,他發現,世界最高大樓的開工建設與商業周期的劇烈波動高度相關,世界最高大樓的興建通常都是經濟衰退到來的前兆。

時代拋棄你,還打了聲招呼。

-1-

最近,發改委再次發布通知:

中國不再新建500米以上高樓。

其實這不是新論調,我記得最早在2019年就開始提這個問題,這次算是從立項源頭正式定調了。

消息一出,大家才知道,原來中國已經是全世界摩天大樓最多的國家,排名世界前十的摩天大樓,超過一半在中國,前100座有45座在中國,而且大部分都是2008年到2016年開建的。

為什麼要建摩天大樓?

摩天大樓一般集中在經濟發達的都市圈,因為土地資源有限,經濟活動頻繁,所以出於經濟和效率的考慮,摩天大樓能最大程度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匯聚更多人力和資本等生產要素,進一步推動經濟的發展。

從而,摩天大樓也就成了大都市經濟發達的象徵,同時也是一張城市名片。

我們觀察世界各地經濟發展和產業轉移的路徑,其實和摩天大樓出現的路徑基本一致,這也可以佐證上述觀點。

比如,一戰後全球經濟中心從歐洲轉移到北美,美國率先開啟了摩天大樓的序幕,建造起了102層的帝國大廈,雄踞全球最高建築榜首長達40年。

後來產業轉移,亞洲開始崛起,吉隆坡雙子塔,中國台灣的101大樓,爭相打破世界高樓記錄。

再後來,中國加入WTO,承接產業轉移,同時開啟城鎮化建設,摩天大樓更是如雨後春筍一般建造出來,中國目前最高的建築是上海中心大廈,目前高度僅次於杜拜哈利法塔。

既然摩天大樓象徵著經濟發達,又是城市形象名片,為什麼還要叫停呢?

-2-

在經濟學界,有一種說法叫高樓詛咒。

一句話概括就是:

高樓建成之時就是經濟衰退之時。

這一理論被稱為摩天大樓指數。

提出者是經濟學家勞倫斯,他發現,世界最高大樓的開工建設與商業周期的劇烈波動高度相關,世界最高大樓的興建通常都是經濟衰退到來的前兆。

比如:

1997年,吉隆坡雙子塔完工,當年就發生了亞洲金融危機。

台北101大廈1999年開工,2004年完工,期間就發生了網際網路泡沫破裂。隨後建設的杜拜哈利法塔2010年完工,期間也伴隨著全球金融危機。

時間未必確切吻合,但是基本方向是一致的,其實背後的經濟原理很簡單:

摩天大樓的建設往往是投資造成的經濟過熱,當建成的時候經濟差不多也要進入衰退。

中國也是這樣嗎?

告訴一個大家不了解的事實,中國新建摩天大樓最多的城市不是北上廣深,也不是強二線城市,而是:

西南邊陲的廣西省會南寧。

在南寧,高度200米以上的摩天大樓,隨處可見,目前南寧擁有39座摩天大樓。

這種摩天大樓的建設速度明顯可以看出來就是投資帶來的經濟過熱,其實有點脫離了本地的發展需求。

中國城市特別是三四線城市建摩天大樓,打的算盤有這麼幾個:

1、地方政績,不管是投資拉動GDP,還是提高城市競爭力,亦或是打造城市名片提高美譽度,建摩天大樓都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2、開發商雖然建造摩天大樓不划算,但是可以帶動周邊住宅和商業項目價格,幫地方建摩天大樓,然後在周邊拿更多地,雙贏模式。

但是不可忽視,摩天大樓的負面作用,除了消防、管理、擁堵、報酬率低等可見的因素,摩天大樓也會爛W啊,而且影響比普通住宅項目更大,隱患更多。

看個數據:

截至2022年5月,CTBUH全球高層資料庫中,中國在建的摩天大樓81幢,居然有66幢樓處於「爛W」狀態。

很多摩天大樓已經不是上面所說的摩天大樓指數了,其實基本都是跨越幾個指數,比如我知道的包郵區某摩天大樓,在我上大學的時候就一直傳出爛尾,期間建設斷斷續續,多次易主,12年後終於在上一波樓市大潮之中竣工,隨後該市又建了幾座更高的摩天大樓。

這是包郵區,尚且如此費勁,大批上項目的偏遠城市,估計竣工日期更加遙遙無期。

現在不叫停,更待何時?

-3-

結語

投資帶來的經濟過熱,脫離當地實際建造的摩天大樓,除了帶來政績和債務,也是某種意義上的資源浪費。

國家出手叫停其實是相當有必要的。

同時,是不是也是一個信號:

大規模投資房地產來拉動經濟的時代也結束了。

未來更傾向於新產業、新技術,即便是再拉基建,也是新基建,而不是傳統的地產項目。

如今再一次重申,還從立項根源上叫停,難道是新一輪的水也要來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夏雨荷

來源:你們的中產先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