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瘋傳!中國大旱之後有大震【阿波羅網報導】

作者:
今年大陸遭遇了百年難遇的大旱,網友近期瘋傳「大旱之後有大震」的旱震理論。1972年耿慶國提出「旱震關係大地震央期預報方法」。耿慶國預報了1975年的海城地震,特別是1976年的唐山地震。他在1980年代出版了專著《中國旱震關係》。最顯著例子,2006-2007年四川發生了特大乾旱,然後2008年就發生了汶川大地震。

▲大陸今年異常高溫,網友近期瘋傳「大旱之後有大震」的旱震理論。

阿波羅網方尋報導/今年大陸遭遇了百年難遇的大旱,網友近期瘋傳「大旱之後有大震」的旱震理論。1972年耿慶國提出「旱震關係大地震央期預報方法」。耿慶國預報了1975年的海城地震,特別是1976年的唐山地震。他在1980年代出版了專著《中國旱震關係》。最顯著例子,2006-2007年四川發生了特大乾旱,然後2008年就發生了汶川大地震

「旱震關係」理論非常重要,這個理論知道的人並不多,但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百度百科記載,提出「旱震關係」理論的人叫耿慶國,他是國家地震局的地質學家,他在研究地震和氣象關係的時候發現,6級以上大地震的震央區,在震前一至三年的時間裡,往往是旱區,旱區面積越大,震級也越大,如果是旱災之後第三年才地震,那麼震級會比第一年大。

耿慶國是北京市人,1965年8月中國科技大學地球物理系地震專業畢業,1968年1月任地質部物探所地震預報室技術負責人和北京管莊地震前兆預測台站首任台長。現任中國地球物理協會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聯合國行政管理與減災全球計劃項目科學顧問。

圖:耿慶國。

為什麼旱災之後會地震,耿慶國闡述說:

地震的直接原因是地殼內部應力的集中釋放,雖然釋放應力的速度很短,但孕育的時間卻很長,在孕育地震的過程中,不僅有力學過程,同時伴有熱、電、磁等各種物理化學反應。在這個過程中,釋放出來的大量能量會導致低空大氣出現異常變化。

在大地震的孕育過程中,由於地熱增高,使得地面出現乾熱特徵,這會導致空氣中水汽含量大大降低,濕度變小,這會導致雲層難以形成。由於缺少雲層,使得太陽能夠直射地面,這更加劇了乾旱。

根據他的理論,並不是乾旱導致了地震,而是大震發生之前1-3年,震區特殊的地質變化,使得地面溫度增高,從而形成了一個特殊的高氣壓帶,這改變了當地的氣候環境,使得降水難以發生,於是就有了旱災。

耿慶國研究發現,從1956年到1971年,全國共出現46個旱區,其中有39個旱區在災後1-3年內發生了六級以上地震,大旱之後有大震的概率高達84.8%,只有15.2%的旱區在災後三年內沒有發生大地震。

耿慶國指出,旱震關係中的旱和農業里的旱並不一樣,農業里莊稼生長期內缺乏降水,導致糧食減產,這就叫旱災。但旱震關係中的旱是指大旱,是持續時間長、面積廣的嚴重乾旱,而突破歷年降水量最低值的地區,是確定發震危險區的明確信號。

耿慶國還舉了幾個近期的例子。比如:

1,1972年華北地區遭遇幾十年不遇的嚴重乾旱,結果1975年遼寧海城發生7.3級地震,1976年唐山發生7.8級地震。

2,1972年西南地區發生嚴重乾旱,1973年四川爐霍發生7.9級地震,1974年雲南昭通發生7.1級地震。

3,如果以上的例子還不夠顯著的話,2006-2007年四川發生了特大乾旱,然後2008年就是汶川大地震

2006年,中國四川、重慶遭遇大旱,部分地區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災,一些地區氣溫多次超過40度,甚至出現了44度的高溫,更可怕的是,這場旱災一直持續到了2007年。到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了八級地震。

這次中國發生了大範圍的旱災,會不會在未來的1-3年發生大震,很值得關注。

陸媒近幾天,卻在忙著闢謠:

圖:陸媒闢謠截圖。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阿波羅網方尋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