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閉關鎖國,對於任何史觀都是錯誤的

從這一統治集團的安全出發,閉關鎖國在短期或許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但他們根本不了解外部世界,他們並不知道,閉關鎖國其實在加速他們的滅亡。 也就是說,這對於他們的長遠利益來說,也是完全錯誤的選擇,他們是在信息閉塞的情況下,以錯誤的利益觀進行的決策。

歷史的事實,並不是很難掌握,各種歷史學家們的考據,都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歷史當中的事實,但如何解讀歷史,卻關係到史觀的問題。

那麼,什麼叫史觀呢?史觀就是人們對歷史的觀點,這種觀點最終由利益決定,不同人的利益總是不同的,在歷史中,總是存在利益群體和利益集團,他們對利益的認知是不一樣的,有短期利益也就是目光短淺,還有錯誤的利益觀。。

中國的歷史書大多是是英雄史觀,是政治人物史觀,是士大夫階層史觀,原因很簡單,歷史書就是他們編的嘛。

所以,三國志,我們能看到的是各種歷史政治人物表演的舞台,至於三國期間,多少生靈塗炭,那是不重要的。

如果站在慈禧統治集團的利益角度,他們多麼希望這個世界上就一個泱泱大國,所有的外部世界是不存在的,或是對他們構不成任何威脅的,這樣,他們的統治或許還可以再延續數百年。

閉關,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鴕鳥式的選擇,因為不管是大明時期的南美白銀大量流入,還是大清時期的各種西方思想的侵入,對他們來說,都是危險的。

最好是禁止雙方的貿易和人員來往,這樣,他們才能處於想像的安全之中。

從這一統治集團的安全出發,閉關鎖國在短期或許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但他們根本不了解外部世界,他們並不知道,閉關鎖國其實在加速他們的滅亡。

也就是說,這對於他們的長遠利益來說,也是完全錯誤的選擇,他們是在信息閉塞的情況下,以錯誤的利益觀進行的決策。

如果以普通人視角的史觀,這一結論更加清晰。

在大航海時代,遠航能力的提升,代表著貿易能力的提升,人們可以在全世界進行貿易,貿易會帶來分工合作,會帶來全球財富總量的提升,會帶來科學技術的發展,會帶來各種機器設備的發明。

而這一切,會讓參與這一貿易系統的每一個人都得到利益。

某國範圍內,一個人與另一個人進行交易被阻止,和設立國界阻止兩個國家具體的個人進行交易,其實是一種結果,都是破壞人與人之間交易的行動,都是減少財富生產,破壞人類福祉的手段。

所以,閉關鎖國的利益損失者是誰,是普羅大眾,是無數的消費者,他們本可以用更低的代價買到更多的產品,是無數的生產者,他們本可以參與全球分工生產,提升自己的收入。

明清王朝,並不是一個具體的人,他不存在具體的利益。

只有無數具體的人,活著在喘氣的人,才有具體的利益。明清王朝的利益這種概念,其實是在說,明清王朝的統治集團的利益。

但即使是明清統治集團,他們的長久利益也在閉關鎖國下受損。

打敗明王朝的依然是西班牙的火炮技術,同樣,清王朝不斷衰弱的原因,還是因為在工業時代已經落伍。

也即,即使你是一個支持大清王朝的人,那麼,開放與世界貿易,也是增強政府軍事能力的唯一正確手段。

縱觀歷史,歷史上強大的國家,都是採取對外開放姿態的。

從1841年開始,英國大幅度降低關稅。1842年。對原料的進口稅降低到5%,對製成品的進口稅降低到20%。

隨後,1846年6月6日正式廢除《穀物法》,1849年起對許多工業品免徵關稅。《航海條例》也於同年廢止。

19世紀60年代英國為了推行其貿易擴張政策,又先後同各國簽訂降低關稅的雙邊貿易協定。1860年英國與法國商訂了《科伯登-謝瓦里埃條約》,規定互相減免稅,還附有最惠國條款。英、法二個重要國家為歐洲開闢了一個自由貿易的新時代。

這次由世界霸主英國主導的自由貿易浪潮,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自由貿易浪潮。英國占盡了自由貿易的好處,經濟實力越發強大,從1840-1870年,自由貿易幫助英國穩固了自身世界經濟霸主的地位。1860–70年,英國的人均工業化水平,是美國的3倍,是德國的4倍。

當時的英國,提出了單邊自由貿易政策,單方面降低甚至免收外貿關稅。其他國家的產品出口到英國,英國不收關稅。至於英國產品出口到其他國家,你收不收關稅,大英帝國不在乎。

也就是說,即使你是一個帝國支持者,對外開放、自由貿易也是一個正確的選項。

最簡單的論斷是,對外開放必然帶來更多的繁榮。

什麼叫繁榮?就是財富的增加,什麼叫財富?就是人實現目的手段,也就是說,任何繁榮都會為具體的人增加實現目的手段。

大清的貴族們一樣可以在繁榮下,增強實力,阻止外侵,維護統治地位。

大清的民眾也一樣可以在繁榮下,生活改善,生產能力增強,過上富足的生活。

影響他們行動的是觀念,認為外來貿易會掠奪財富,認為被人賺了錢就是財富被他人搶劫了,才是閉關鎖國的根本觀念來源。

還有統治集團的短期利益,比如大明皇帝每一任都會印錢,而當時的南美大量白銀輸入,這會影響帝王們通過貨幣斂財。

這屬於短視的利益,和一個人為了賺錢去搶去偷一樣,這是短視的,是看不到長遠利益的。

即使是計劃經濟時的蘇聯,也不是閉關鎖國的。

蘇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出現了大量的問題,他們怎麼維持下去呢?

辦法就是大力發展對外貿易,特別是加強跟西方已開發國家的經貿聯繫。

從七十年代開始,蘇聯通過跟西方國家之間的經貿合作,引進了大量的先進技術裝備,引進先進技術裝備就需要大量的外匯,就需要蘇聯擴大出口貿易來賺取外匯。

整個七十年代蘇聯跟西方國家之間的出口貿易發展非常快,1970年蘇聯的出口總額是115億盧布,1979年就上升到了424億盧布,增長了2.7倍,而對西方國家的出口額從1970年的21.5億盧布上升到了1979年的125億盧布,足足漲了4.8倍。

不對外貿易,蘇聯早就崩了。

從長遠來說,對外開放、自由貿易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利益,不管你是自由主義者,還是國家主義者。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古九古十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