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美中貿易衝突和疫情防控迫使台灣企業腰斬對中國投資

台灣晶片龍頭企業台積電

台灣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表示,從美中貿易衝突到疫情肆虐引發北京當局的嚴厲封控措施,台灣許多企業近年來認真考慮轉移供應鏈以提升其韌性。因此台灣對中國大陸的投資在2015年至2021年間,已經接近腰斬。

據台灣中央社報導,沈榮津星期二(9月13日)在為「2022產業戰略高峰論壇」預錄開場致辭的視頻時作上述表示的。

「相信不少台商對中國的封控、限電影響生產有很深感受,因此許多企業開始從全球化轉為在地化、區域化,以多元布局來降低風險,」沈榮津說。他認為,蔡英文政府推動新南向和投資台灣的計劃獲得了成果。

沈榮津表示,台灣對中國的投資由2015年的109.7億美元滑落至2021年的58.6億美元,跌幅高達47%。與此同時,台灣對美國、越南和新加坡投資的占比,則分別增加6.2%、6.6%和2.7%。

新冠病毒疫情肆虐重創全球供應鏈,包括全球各大車廠使用的半導體晶片出現嚴重短缺,導致部分車廠停工減產以及部分車行無車可賣。以台積電為代表的台灣半導體廠商卻在這次全球晶片荒中一枝獨秀,大放異彩。沈榮津認為,台灣半導體產業在疫情期間廣受關注,主要因為其長久堅持技術領先與專業分工。

「台灣上游IC設計有200多家,中游晶圓代工有10家,到下游IC封測30多家,提供一條龍式服務,讓台灣半導體生產效率,在世界其他地方難以實現,」沈榮津說。

疫情期間暴露的全球晶片荒也讓美歐很多國家意識到保護和發展晶片產業、重組安全可靠供應鏈的重要性。美國總統拜登上個月簽署了受到美國國會兩黨支持的晶片法案,斥資2800億美元,重振和加強美國的晶片產業。美國在鼓勵晶片製造回流美國外,也強調要加深與國際盟友間的合作,打造民主國家的晶片供應鏈。

台灣的晶片龍頭台積電和其他的台灣晶片廠商正在斥巨資,在美國建造高端晶片工廠。

「台灣的自由民主、法治透明、對(智慧財產權)的重視,都證明台灣是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沈榮津說。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