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英國女子從小迷戀墓地,環球打卡火葬場,參加過近200場葬禮

生活在倫敦伊斯靈頓的珍妮,是Facebook上有名的「職業送葬者」。

因為對死亡和墓地感興趣,55歲的珍妮在過去10年裡受邀參加了將近200場陌生人的葬禮…

作為一個專業的「送葬者」,每次出席前,珍妮都會提前了解逝者的特別喜好,如果是茶葉這類小玩意,就在兜里揣上一包作為信物…

葬禮去得多了之後,為了應對不同規格、不同風格的葬禮,珍妮準備了各式各樣的喪服,

如果邀請人提出一些特別的著裝要求,她可以及時換裝。

而這麼火熱的「送葬者」業務,其實只是珍妮的副業,她的主業是墓地修復者兼墓地攝影師。

珍妮經常獨自一人前往倫敦不同的大型墓地參觀,在墓園裡拍照、畫素描,一待就是幾個小時。

休假的時候,她常飛到世界各地,就為打卡參觀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墓地。

每到一個新城市,她都會第一時間奔向當地的火葬場和墓園。

在她眼裡,立滿墓碑的墓園就像一座露天畫廊,白鴿、天使雕塑、十字架,都是美妙的藝術品…

因為對墓地的熱愛,珍妮修了殯葬學的博士學位,辭去公務員的工作,立志要成為一名墓地歷史學家。

逛墓地的時候看到一些破損、雜草叢生的墓碑,她會自帶工具來做清理工作,再放上一束鮮花…

珍妮甚至主動幫一位去世將近100年的英國建築師亞瑟·皮特修復了墓碑,

為了表示尊重,她特意換上一身維多利亞時代的喪服操作。

珍妮透露,她之所以痴迷這行,是因為多年來對死亡、墓地的熱愛。

小時候父母早逝,她成為孤兒,傷心無處傾訴,只能用操持葬禮來緩解。

兩場葬禮後,她逐漸對墓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度夢想成為一名殯儀工作者…

每次來到墓地或是火葬場,可能因為和父母靠得更近,她都會有種歸屬感,覺得像回家一樣親切。

不過,珍妮雖然一直對墓地情有獨鍾,但直到十年之前,她才無意中開啟了「送葬者」業務。

2012年的一天,珍妮像往常一樣去教堂做禮拜,偶然撞見了一個喪葬儀式。

因為本身是天主教徒,又被告知中途離開不太禮貌,她就坐在遠處全程參與了這場陌生人的葬禮,內心意外地很受觸動。

沒多久,有一位墓地工作人員邀請珍妮參加一個無人出席的葬禮,聽到對方是一位上過戰場的退休軍人,珍妮於心不忍赴了約,成了這場葬禮唯一的一位觀禮者。

之後,珍妮參加陌生葬禮的次數變得頻繁。

她成為很多孤獨逝者葬禮上唯一的聽眾,聆聽他們的人生故事,送他們的遺體去火葬場火化、長眠地下…

但珍妮沒想到,在她參加幾次葬禮之後,越來越多的陌生人在社交平台上找到她,希望她提供「送葬服務」,其中大部分都是無人出席的葬禮。

這些私信請求來自世界各地,但珍妮抱著來者不拒的態度:

「如果有人邀請我,能去的我都會去的,任何人都不應該被孤獨地火化或埋葬,我很自豪能成為那個參加葬禮的人…」

因為父母早逝,珍妮對死亡一直有特別的見解:「我從不怕死,生命的循環我們無法擺脫…」

她還一早就策劃好了自己的葬禮——要有一輛馬車為她送葬,再把骨灰和早逝的父母合葬…

而對於自己的人生意義,珍妮也已經安排得明明白白:

「死亡從沒有困擾過我,我只希望我能做到讓大家不再那麼懼怕死亡…同時,我會繼續盡我所能為更多陌生人送別…」

行有餘力,饋贈善意,無懼離別但珍視離別,大概是活在當下最好的方式吧…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趙麗

來源:英國那些事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