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走出恐懼,海外華人及留學生反對習近平連任抗議持續擴散

在法華人抗議習近平連任,「在法華人喜迎習主席登基」諷刺短劇上演(韓子非攝)

中共二十大正在北京進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有望獲第三個任期。二十大前在安保嚴密的北京街頭驚現推特網友彭載舟的反習橫幅,這起罕見的抗議事件引發海內外輿論的強烈震動。

連日來,海外華人及中國留學生以集會抗議、張貼海報等方式聲援彭載舟,反對習近平連任。在歐洲的留學生表示,在校內張貼反習海報得到了一些中國留學生的支持,雖有留學生撕毀海報並公開威脅舉報,但新的海報又再次貼上。

彭載舟的標語中反對中共目前採取的防疫政策,提出要吃飯、要自由、要選票,呼籲「罷課罷工罷免獨裁國賊習近平」,矛頭直指中共最高領導人,這是1989年民主運動以來,北京首次出現針對最高領導人的公開抗議。

這起抗議事件已經是中國網絡上最敏感的話題,中國各地也出現了聲援彭載舟的行動。據報導,包括清華大學在內的北京高校禁止學生自助列印,列印內容需經過工作人員審核,另有院校要求學生關閉蘋果手機的隔空投送(Airdrop)功能,疑似防止「有害信息」傳播。

在歐洲,英國、法國、德國、荷蘭、西班牙、瑞典等國高校均出現聲援彭載舟、反對習近平連任的海報,有留學生表示,在民主自由的環境下,希望自己的聲音被聽到,即中國留學生的立場並非與中共完全一致。

巴黎的抗議

「自由廣場」代表蔣不

法國部分華人和留學生10月16日在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附近舉行抗議活動聲援彭載舟。活動發起人之一90後青年藝術家蔣不曾經生活在北京,他表示舉辦這次抗議不只是反對習近平連任,更是反對寄生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非法政權。「自由廣場」代表蔣不說:「國家推銷恐懼,資本販賣焦慮,事實上正是因為他們恐懼,故而他們才製造恐懼。我們今天之所以站在這裡,就是要向世界宣稱這片土地存在著不同的聲音,同時也為我們自己爭取免於恐懼的自由。」

抗議活動中上演了一出「在法華人喜迎習主席登基」諷刺短劇(https://youtu.be/SmU2QiFYl3M),一名表演者頭戴習近平面具,在清朝國歌《鞏金甌》的伴奏下穿上黃袍。短劇尾聲,兩名身穿防護服的「大白」登場,高喊「測核酸了」並將「習近平」按倒在地強制進行核酸檢測。

蔣不表示,中國人社群中,很少有人願意站出來講話露面,設計情景劇的目的是希望更多人參與進來,以幽默戰勝恐懼。

蔣不說:「讓大家更多地參與進來,而且這樣也可以就延長整個的活動的時長,讓我們的人更有參與感,也是一方面。你真正去排練去投入到那部戲的活動中,它會建立某種更深的連接。另一個原因是我覺得其實是獨裁者都是小丑,獨裁者就是沒穿衣服的小丑,確實需要有一個小男孩跳出來指出說你沒有穿衣服。所以獨裁者最怕的就是幽默和諷刺了,我覺得這種東西是很有力量的。」

蔣不表示,當天參加活動的有五六十人,已經超出了他們的預料,大部分是中國留學生或者剛工作的留學生,年齡大概在二三十歲左右,另有華僑、伊朗人和法國人到場聲援。表演結束後,有大約15人上場講話,其中除了一兩人之外,其他人都是之前不認識的。

走出恐懼

中國國內對北京海淀四通橋抗議事件進行嚴厲的網絡審查,大批在微博微信上傳播抗議視頻和圖片的網民被立即封號,加之中共二十大期間網絡防火牆封鎖加劇,中國網民近期訪問外國網站困難重重。彭載舟抗議的口號在中國國內引發了一些共鳴,有人自發響應在公共場所張貼海報、在共享單車上粘貼口號,或是在廁所牆壁上塗寫口號,以「廁所革命」的方式反對習近平連任。中國國內亦有維權人士遭到當局警告,被告知不得就彭載舟抗議事件發聲。

蔣不表示,彭載舟的抗議具有示範效應,促進了人們的覺醒,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大城市,有人在廁所和不太容易看到的地方貼海報、寫字,一石激起千層浪。蔣不在國內參加過一些小規模示威以及維權活動,例如許志永受審判時,有很多訪民前往聲援,蔣不認為,彭載舟的抗議是非常英勇的行為,他提出罷免習近平,不是因為自己蒙受了不白冤屈,而是明確表達反對的態度,很多人在工作後向社會妥協,彭載舟的抗議讓很多人從冬眠狀態中醒來。

中共當局在國內嚴厲維穩的同時將長臂伸向了海外,並引發了一些外交衝突。10月16日,一批香港抗議者在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事館外抗議習近平及中共二十大,中國領事館工作人員將一名香港抗議者拖入領事館大門內毆打,視頻顯示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事鄭曦原揪住了抗議者的頭髮。鄭曦原表示這是他的責任,聲稱抗議者「侮辱我的國家,我的領袖」。中共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在二十大記者會上表示「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是中共外交的「優良傳統」,誓言在習近平思想的指導下繼續「戰狼外交」。

[page]目前中國在海外數百所高校的留學生張貼海報反對習近平連任,但也有中國留學生撕毀海報並威脅舉報。另有中國留學生在海外公開反對習近平連任,在中國的家人遭到當局的騷擾。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就有抗議海報遭撕毀,微信名為「朱子豪」的中國留學生發布了撕毀海報的視頻,揚言貼海報的學生在查證後會受到學校的嚴重處分,說「校領導表示這種仇恨、反動、破壞中荷友誼的行為嚴重違背學校和荷蘭政府的價值觀」。但是,在荷蘭的中國留學生稱朱子豪的說法與事實不符,而瓦格寧根大學官方推特回應指該校尊重言論自由。

阿姆斯特丹大學校內反對習近平連任的海報(受訪者提供)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中國留學生Elina表示,她在四通橋抗議事件後在校內張貼了反對習近平連任的海報,不只是她一個人在做,荷蘭各個大學也有張貼類似的海報,希望其他中國同學也能看到,這類海報遭到其他中國留學生撕毀。儘管荷蘭擁有言論自由的環境,中國留學生對於表達自身觀點仍有所顧慮。Elina說:「因為如果說我在這兒被粉紅拍下了,不管是發給大使館也好,還是在國內微博平台上面進行宣傳,他們很有可能對我們構成威脅。然後本人還是中國國籍身份的話,客觀上是有危險的,只是說這個危險比在國內是要好一些罷了。」

Elina介紹說,她所在的阿姆斯特丹大學,如果有其他中國留學生在場的情況下,小粉紅不敢公然撕毀海報,Elina說,「我們市中心校區墮胎量是非常大的,一個校區我們貼上去以後,在不到兩節課的時間裡一定會被撕掉,我本人的海報經被撕掉兩三次了。我打算明天過去再貼,蹲點看誰撕的。」

Elina說,朱子豪是目前在荷蘭唯一公開發出威脅的中國學生。她和其他同學已經向學校發郵件,校方回復表示支持學生言論自由的權利,下一步將爭取要求校方就此事發出公開聲明。Elina表示:「他直接在朋友圈發出威脅,並且冒充荷蘭官方冒充他自己的大學,說這個是違法的,並且他在鼓勵其他同學去撕毀海報,這個他是獨一份的。」

生活在法國的藝術家蔣不曾經參與過多次抗議活動,包括聲援香港的「反送中」運動和維吾爾人組織的抗議活動。蔣不表示,事情做得越多越安全,當你自己有更多的曝光度的時候,中共就會考慮迫害所付出的代價,當天集會有一些中國學生、性少數群體敢於談論自己的經歷、發表觀點,這一點令他感動。

蔣不表示,過去參與聲援香港的抗議活動中,曾經遇到小粉紅挑釁,疑似中國官員用手機近距離拍照、詢問個人信息等情況,因此在準備此次「在法華人喜迎習主席登基」活動前,他準備了應對小粉紅的預案,不過此次活動中並未遭遇小粉紅。

蔣不在中國曾經長期關注人權議題,2011年他曾參與茉莉花革命、去山東看望陳光誠等。回顧過去在中國的經歷,蔣不表示,自從習近平上台以來,拍攝獨立電影的環境越來越糟,於是選擇前往法國。「因為法國有68年5月風暴的傳統,我覺得法國是個比較左,也比較有抗爭精神的國家,我覺得整個法國人都比較有抗爭精神吧,巴黎可能一年有三四百場遊行,我覺得這是在中國見不到的,我一方面也希望學習這些遊行的經驗,一方面我覺得這個抗爭是很信任我的。」

小粉紅」思維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國前往海外留學的學生人數快速增長,中國留學生成為一些高校重要的收入來源,在一些高校甚至出現了全班大多數學生是中國人的情況。中國留學生形成了極富特色的「離岸愛國主義」,將戰狼思維帶至海外。例如2019年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一批中國留學生開著豪車反港獨、辱罵香港學生,乃至對香港學生大打出手。一些高校擁有大批中國留學生,因而教授在課堂上避談有關中國的問題,被認為影響學術自由。

Elina介紹說,在當地中國留學生的微信群中,由於觀念不和而引起的爭論早已存在,今年年初徐州鐵鏈女事件曝光後,留學生群中就有很多爭論,目前微信群只是維持表面的和平而已。

Elina認為,很多中國留學生屬於中國的特權階級和既得利益者,出國留學只是為了「鍍金」,並沒有接受西方先進理念的想法。Elina說,「其實他們在本地的文化環境裡,西方同學抗議,他們只會說這就是西方人他們在亂搞,他們在浪費時間,肯定是沒有中國好的,因為我在國內是特殊階層,我過的生活肯定比在國外人人平等要好一些,所以對他們而言,要轉變是困難的。所以他們很自然而然地要限制他人的言論自由。最經典的一句話就是,雖然說我人在國外了,但是我依舊懷有一顆中國心。所謂的中國心不是真的愛國,而是擁護我們的政府,擁護我們政府現在這種政策。」

Elina表示,不同於英美國家,中國對荷蘭高校的影響非常有限,對中國學生而言,荷蘭是相對小眾的留學國家,中國留學生不算主流,此外荷蘭學費不高,學校主要依靠政府經費,不需要靠留學生的錢獲利。Elina說,荷蘭政界有時對中國問題不太關心,但也不會站在中國政府一邊。

蔣不表示,2018年習近平修憲以及疫情以來中國政府的封城和強制核酸已經喚醒了很多人,包括留學生的很多家人也受到影響。儘管蔣不對中國未來轉型並不十分樂觀,他表示在海外可以做儘可能多的工作迎接未來。「也許我們未來會有一個更民主的可能,但是我們現在要為那個可能積蓄力量,尤其我們在海外我們能做的事情,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得多。中共就是用恐懼進行統治的,我們要打破這種恐懼,我們做更多的事情,你做的越多,可能性越多,什麼都不做,那中國永遠都是這個現狀。」

蔣不表示,西方國家出於經濟利益對中國採取了一些綏靖政策,他希望通過自身努力影響法國社會,讓法國政府更多考慮中國這片土地上苦難的人民。

加速主義

習近平上台以來,中國社會空間愈發逼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等多方面倒退。自從新冠疫情爆發後,中共當局一系列的處置態度引發了民間的不滿,在高失業率和經濟停滯的背景下,年輕人紛紛選擇「躺平」。中共當局的高壓維穩態勢令對未來民主轉型的幻想破滅,一些體制反對者提出「加速主義」一詞,認為未來不破不立,習近平當前所採取的一系列內政外交政策實際上是在加速中共政權的崩潰,因而將習近平稱為「總加速師」。

蔣不表示,中國社會需要民主訓練和公民教育,他說,「如果只反對習近平或者只反對某一個領導人而不反對整個體制,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如果再上台一個像鄧小平那樣在經濟方面改革的領袖,這個政權又會再生存幾十年,又有多少人為這個政權付出血的代價。」蔣不表示,他不光反對習近平連任,更希望一個徹底的改變,一個由人民選出的政府。

Elina認為自己是曾經是改良主義者,在習近平上台以前,她期待中國社會能夠通過溫和漸進的方式改良,習近平上台後倒退速度很快,如果未來有改革的可能性,再上台一個溫和的領袖,她願意回國建設。

蔣不表示,習近平從某種意義上加速了中國的民主化進程,包括清零政策、戰狼外交、對新疆、西藏和香港的破壞,在加速的過程中,有很多人遭受了非常不公正的待遇和血的代價。蔣不說,在習近平任期內,弱勢群體、維權律師、藝術家、調查記者、少數民族、宗教團體都遭到了嚴重的打壓。蔣不說,中國政府還試圖影響其他國家,他身邊就有巴基斯坦朋友因為批評中國遭到本國通緝而流亡法國。

Elina對習近平「加速」造成的後果同樣表示擔憂,從習近平目前的所作所為來看,客觀上是起到加速效果的,但在加速到終點之前,會有很多犧牲和流血事件,而她是不願看到的。

目前反對習近平的抗議活動仍在海外高校和華人社群內擴散。在英國的離散港人在中共二十大閉幕日當天將繼續在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事館外抗議,聲援被毆港人。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