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近平一統天下,中國進入「一人政治」時代

習近平連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為明年連任中共國家主席鋪平道路。(Reuters: Tingshu Wang)

繼習近平成功連任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後,多名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認為新一屆政治局常委會的七名人選表明中國走入「一人政治」時代。

今天,習近平攜李強上海市委書記,63歲)、蔡奇北京市委書記,66歲)、丁薛祥(中央書記處書記,60歲)、李希(廣東省委書記,65歲)、趙樂際(中紀委書記,65歲)和王滬寧(中央書記處書記,67歲)。

儘管習近平的連任沒有懸念,但上一屆四名常委李克強、汪洋、栗戰書韓正悉數裸退,令幾位中國觀察人士感到意外。

西澳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政治系教授陳杰博士在告訴ABC中文,從205個中央委員名單可以看出「『習家軍』肯定是一統天下」。

陳杰博士認為,李克強和汪洋是中共高層與改革開放有緊密關係的人,他們雙雙從新一屆常委中出局說明了很多問題。

「從整個大的人事格局來說,誰會進入政治局已經無足輕重了,」陳杰博士說。

「[習近平]有意永遠做下去。話又說回來,對於一黨專政,特別是已經轉化成個人集權的這種政治制度來說,能不能持續下去是誰都不好說的。」

儘管中國共產黨高層的運作機制並不透明,但政治局常委會在過去幾十年來採取了一定程度的制衡措施,例如在七人或九人常委中保留不同派系的人選。

然而,分析人士認為,本屆常委名單中的所有成員都是習近平的親信,有別於過去的常委會構成模式。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說,習近平更多的是學習普京,搞「一人政治」,包括總理在內的其它官員都是他的人,扮演的角色也不再關鍵。

「這一屆就很明顯了,這是習近平政權,而習近平政權未來可能會持續很多年,」吳木鑾說。

吳木鑾認為,李強將於明年被任命為中國國務院總理,因為「他在浙江「是習近平的手下,「後來提拔到了上海,疫情期間很聽習近平的話」。

「而且實際在浙江的時候和習近平一起共事,是習家軍非常重要的成員。外人的視角覺得李強做得很差,但是在中國內部不見得。」

吳木鑾說,習近平最關心問題是「安全」,從國內的維穩到國外的戰狼外交都能體現出他的強硬和對外鬥爭的風格。

「總的來說是回到了毛澤東年代。」

習近平連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

除了連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一職,習近平的名字也在今天公布的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名單中繼續保留,擔任主席職務。

此外,72歲的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留任,與65歲的東部戰區原司令員何衛東共同擔任副主席。

與此同時,四位中央軍委委員分別是李尚福、劉振立、苗華和張升民

曾擔任台灣軍方上校、現任台灣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的張競在接受ABC中文採訪時指出,新的中央軍委名單沒有太多意外之處。

他認為,中國實行軍委主席負責制,因此這個名單是由作為主席的習近平提出,正式公布意味著該名單得到了中央委員會的通過。

「前東部戰區的司令員何衛東這次很快地升了上來,直接擔任軍委副主席,」張競分析道。

「隨著明年三月『兩會』的召開,李尚福擔任國防部長一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這次上來的劉振立目前是陸軍司令員。他可能去接替作戰參謀部的參謀長一職。」

佩洛西訪台後,中國解放軍在台灣周邊海域進行了史上規模最大的軍演。(Eastern Theatre Command via Reuters)

中國的黨國體制在形式上有兩個中央軍委,分別是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另一個是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

但是實際上,這兩個委員會的領導組成是一樣的——這被稱為「一套班子,兩塊牌子」。

唯一的例外就是從現在到明年三月「兩會」召開前的過渡時期,兩個軍委會有兩套不同的領導班子,但最高負責人在此間同樣都是習近平。

張競介紹說此間,很有可能是兩套班子聯袂開會,因為軍委主席都是一個,因此不太會出現較大的分歧。

同時,他也指出中央軍委權力有限,只是一個在中央政治局下的戰略執行機構,並沒有人們想像中大。

台海問題再成焦點

二十大開幕當天的報告中,習近平重申:「堅決開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爭,展示了我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台獨』的堅強決心和強大能力。」

他還稱「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

習近平依然表示中國將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但是,在二十大閉幕儀式上,與會的2300多名代表集體通過了修正案,將強軍治軍、一國兩制、以及反對和遏制台獨寫入中共《黨章》。

這一系列的言行在台灣引發爭議。台灣總統府發言人回應稱,台灣的主流民意清楚表達,堅定拒絕「一國兩制」。

「台灣的立場很堅定,國土主權不退讓、民主自由不妥協、兵戎相見絕對不是兩岸選項,這是台灣人民的共識,」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說。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湯紹成教授在接受ABC中文採訪時說:「習近平的[二十大]報告可以用三點來總結:強化安全、弱化經濟、穩住台灣。」

湯紹成教授評價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主任劉結一是一個「很鷹派」的人物。

從二十大閉幕儀式上宣讀的中央委員會名單來看,中台辦主任劉結一和副主任潘賢掌均無緣第二十屆中央委員的頭銜,這也預示著兩人將卸任。

「但是,就算再換另一個鷹派的人來,兩岸沒有交流,他也很難發揮,」湯紹成教授說。

他認為,習近平在台灣問題上把口子再度縮小,並將矛頭指向了美國。

「他把外力放在最前頭,台灣極少數的台獨分子放在後面。」

「這意思是說,不管和統、武統,統一台灣的最大障礙是美國。」

陳杰博士坐在一張椅子上背景是一些文件。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表示贊同,並提到王毅預計將取代楊潔篪擔任中央外事工作小組組長職務。

「王毅跟習近平是比較相近的,就是說是要對外鬥爭,要強硬,在國際舞台上,特別是要跟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鬥爭。」

中國經濟面臨挑戰

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處於低迷期。(Flickr: Tauno Tõhk)

二十大期間暫緩公布的中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長數據同樣在上周引起全球關注。

新加坡華僑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謝棟銘說,儘管具體原因不詳,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經濟目前還是面臨很大的挑戰。

「我想任何數字,2%、3%也好,相對第二季度的0.4%都是一個比較大幅度的反彈。然而,從全年5.5%的目標來看的話,當然這都是遠遠不夠的。」

在被問及習近平提出的「內循環、外循環,雙循環」概念是否是為經濟脫鉤或閉關鎖國做準備時,謝棟銘先生說「到底還是一個壓力測試的問題」。

「萬一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脫鉤的話,[測試]中國經濟的承受度在哪裡......這種壓力測試可能成為一種新常態,」他說。

「當然最大的挑戰還是來自於居民部門信心的問題。中國居民部門的信心是疲弱的。」

中國經濟今年受到清零政策的影響,造成多地在靜默和封控措施下承受著巨大的經濟損失。

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說「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引起部分呼籲取消清零政策的人擔心該政策對經濟的影響將持續下去。

樂卓博大學(Latrobe University)公共衛生系統專家劉朝傑教授在接受ABC中文採訪時指出二十大是個戰略方針方面的會議,就新冠防控的具體措施可能很難看出端倪。

「看來逐漸鬆動這個方向是非常地明確,但是因為沒有時間表,我們並不知道在中國國內逐漸鬆動會如何落實,」他說。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澳大利亞廣播公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