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孩子3歲後,家長學會「五不慣,四不幫」,孩子未來更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說到過這樣一句話:「孩子到3歲後,父母要學會5不慣,4不幫,孩子未來的路會更加好走。」

因為孩子的心智發育和性格形成都是在6歲之前形成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這幾年,對孩子不好的行為,千萬不能慣著也別幫著。

一、五不慣

1.不慣脾氣

如果孩子經常發脾氣,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大哭大鬧,父母就不可以繼續慣著了,因為這會讓孩子形成蠻橫、自私的性格,長大之後很難和別人相處。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要看著孩子的眼睛,並且告訴她這樣做是不對的,以後不能在這樣了。更不能隨意沖孩子發火,甚至打罵孩子。

2.不慣怨氣

孩子如果從小內心就充滿怨氣,遇到事情總是埋怨其他人,長時間下去就會鬱鬱寡歡,心理容易變得扭曲。當孩子埋怨的時候,家長應該引導孩子正向思考,用積極的眼光來看待問題。

3.不慣小氣

在孩子2歲的時候小氣很正常是,說明孩子有了物權意識。可是等到3歲之後,進入到幼兒園之後,就不能小氣。因為一個不懂得分享的孩子,是不會交到朋友的。

4.不慣悶氣

有的父母過於強勢,會讓孩子變得懦弱,有了情緒也不敢表達,只會壓抑在內心裏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生悶氣」。而且孩子生悶氣對身體不好,所以父母要教會孩子表達情緒和發泄的方法。

5.不慣嬌氣

過於保護孩子的父母,會讓孩子變成溫室的花朵。這樣的孩子未來難成大器,遇到一點挫折和困難就選擇放棄。所以家長要採取挫折教育,讓孩子學會勇敢。

二、四不幫

1.不幫錢財的忙

現在的家長不慣是否有錢,只要孩子要,家長就會給。這樣會讓孩子沒有正確的金錢觀念。所以在物質方面,家長不要過於縱容,需要讓孩子知道他所擁有的東西都是來之不易的。

2.不幫逞強的忙

孩子是需要證明自己的,所以就會想要做超出能力範圍的事情,這個就叫做愛逞強。家長不能鼓勵孩子的這種行為。

3.不幫不被感激的忙

現在都是一家一個孩子,所以全家人都圍繞著孩子轉圈,孩子,,,只要下達命令就行,這種行為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做任何事情都理所應當,沒有任何感激之心。

4.不幫包庇的忙

當孩子犯錯之後,父母有意包庇,絕對不是為了孩子好,而是對錯誤行為的縱容。只有讓孩子受到應有的懲罰,才會讓他們明白自己錯誤行為的嚴重性。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羊駝媽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