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專家預測: 中國製造業低迷短期無解,清零政策制約會持續到2024

中國山東德州景津壓濾機集團的一名工人在生產線上工作。(2022年8月25日)

路透社對經濟學家所作的調查顯示,受限於大規模疫情防控措施和全球需求放緩而出現的出口疲軟,中國製造業在十月份依然處於低迷狀態。專家預期,清零政策對經濟的抑制作用將會持續到2024年。

專家們估計,中國十月份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將會比九月份的50.1還要低一點,為50,剛好卡在這項指數的中間,也就是一般說的榮枯線上。高於50意味著製造業處於擴張狀態,而低於50則意味著它處於收縮狀態。

雖然世界許多國家都已經解除或大大放寬了新冠病毒的防控措施,但是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依然在堅持所謂「動態清零」政策,往往為了區區幾個感染病例而不惜付出巨大的人道和經濟代價,而繼續使用封城、全員檢測和群體隔離等措施。

路透社周五的報導說,這種做法的後果是嚴重打擊了經濟增長,給商業活動造成了嚴重的衝擊。目前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全球需求走軟的跡象,這將會對以出口為導向的中國製造業產生很大的影響。

中國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雖然高於預期,達到3.9%,但9月份的數據顯示國內需求持續減弱,進口商品和零售兩大類都處於低迷狀態。

更能反映中國經濟困境的一個重要數據是政府財政赤字。在今年頭九個月,這個數字大幅度增加了7.16萬億元人民幣,約一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周五公布的年度調查報告顯示,美國在華企業樂觀情緒觸及歷史新低。這項數據持續下滑的原因是競爭加劇和經濟監管等多種挑戰與動態清零政策所帶來的壓力疊加到一起嚴重影響到企業的情緒。

經濟學家們並不期待中共二十大的結束會很快帶來抗疫政策的放寬。二十大在上周六閉幕,習近平贏得了他作為總書記的第三個任期,新的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幾乎是清一色的習近平人馬,這讓外界擔心,北京將會繼續堅持抗疫優先的政策。

路透社引用倫敦經濟研究機構凱投宏觀中國經濟師謝娜·岳(Sheana Yue)的話說,「就清零政策來說,這次黨代會發出的信號應該是,這個政策還要繼續執行一段時間。我們認為,這一政策的任何實質性改變不會在2024年之前出現。」

中國許多城市,從中部的武漢到西北部的西寧,都在加大抗疫限力度,商店、辦公大樓等公共設施被封鎖、城市的街區實施封控、數以百萬計的居民陷入困境。

中國經濟在三季度的增幅高於預期,但是出口增速放緩,房地產業這個中國經濟的支柱性行業還在繼續惡化,復甦步履艱難。

英國牛津經學院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困難重重,其原因不只是抗疫問題。路透社引用牛津經濟學院的一份研究報告的話說,「中國經濟正面臨重大的結構性挑戰,這將會限制其GDP增長。我們預測,中國在今後五年左右時間的平均年增速在4%到4.5%左右。」

中國國家統計局計劃在下周一(10月31日)公布十月份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和服務業指數。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反映的是大型國有企業的情況。中國財經媒體「財新」編制的反映小企業和沿海地區製造業的《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計劃在下周二發布。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