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菜根譚》最經典五句話,悟到會讓人生更通透

《菜根譚》是明代洪應明撰寫的一部語錄體著作。

他早年熱衷於仕途功名,因看破功名利䘵的爾虞我詐。晚年歸隱山林,洗心禮佛。書名《菜根譚》取自宋朝儒汪革語:人就咬得菜根,則百事可成。

《菜根譚》反映了明代知識分子佛、儒、道三教合一的思想。結合作者生活體驗和感悟,形成了一套出世入世的生活法則。其中最經典深刻的五句話,發人深思。

01、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風穿過竹林後,竹林依然寂靜如從前;雁群鳴叫著飛過潭水,徒留一池空廖;君子要做到,事來則應,事過則空,不糾結不掛礙。

正所謂,靜中無事,閒來無語。有事則動,無事默然。

人生一世,遇到是緣,分開也是緣,不必挽留。

只將一顆純淨的心安住在當下,泰然處之就好。

有些人或事就是用來教訓我們的,最值得留住的是不忘初心的自己。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是非,不必在意,只當做過眼雲煙隨風飄散。

時刻保持安靜清醒的心態,是一種對生活的釋懷。

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

安住當下,如如不動,牢記初衷,方可成就大事。

02、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脫凡;放得道德仁義之心下,才可入聖。

世人慌慌張張,只為碎銀幾兩。

只有放下貪圖富貴的心,才可脫離凡塵;

不受仁義道德等教條的束縛,才能進入超凡絕俗的聖人境界。

人在世上走,刀在石上磨。

凡事都不要走極端,要保持一顆平靜坦然的心。

錢財富貴,最亂人心,切不可一時貪念而走錯了路。

富貴是德行修來的,不可操之過急,做好自己,身居凡塵,也要有大隱於世的灑脫。

仁義道德,是一種修身養的標準,不是指責別人的教科書。

如果只一昧地把仁義道德當成審視別人的教條,反而失去了其固有的意義。

功名富貴最是考驗人,沒有德行,富貴到手,也接不住。

仁義道德是修心養,化解自我情的,不要用來評判別人的道德高低。

由此而知,德才兼備之人稱之聖人。

只有專注修行自身品德,不附庸風雅之人,才可入聖流。

03、處世不宜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做事不宜令人厭,亦不宜令人喜。

人在世上總會遇到各種關係,既不能同低俗同流合污,也不可以曲高和寡,高處不勝寒。

為人處事,不可以使人久生厭煩,也不要有乍交之喜。

做人做事,都要控制好一個尺度。

做人要以中庸之道為尺,處事以深淺適中最佳。

切不可過於偏激,凡事保持中立,不苛責,不強求,不阿諛奉承。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誰也不可能活成一座孤島,總要和諧人際關係。

人與人的關係,要居中正之道,順其自然而為之。

各種關係的平衡不是一日之功,貴在堅持,貴在嚴以律己,更貴在自省。

紅樓夢》中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

我們對人際關係的洞察,是每次受傷之後,學會的精明與豁達。

能把處世的哲學做到遊刃有餘,那將會是生活里的一次革新!

04、非分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餌,即人世之機阱。

沒有通過勞動得到的享受,不是真正的幸福。如果不是上天考驗你的誘餌,也是行騙之人來引你入陷阱的騙術。

我們都應該在財富和誘惑面前,時時保持警醒的心態。只有不貪圖小恩小惠,才體現出君子之風度,不會落入小人的陷阱。

古語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錢財是人的試金石,不要為了不義之財失去了道德底線。

生活里沒有天上掉餡餅的美夢,只有發奮努力的幸福。

常言說:"天欲禍之,必先福之」。

這種意外之喜,定會有其根源,不要為一時的榮華富貴迷了眼,而失去了最初的自我。

一定懂得「非分收穫,陷溺根源"的道理。

但凡貪圖便宜之人,定會被人請君入甕。把眼光放遠,不為當下的小利而苟且,才會有效地抵制誘惑和圈套。

05、勢利紛華,不近者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

為了權利爭奪,演盡了人間百態。能在這遮人眼的俗世中,堅持潔身自好,就更難得了。

如果還能夠在身陷囹圄,周圍都是名利喧囂之聲時,仍然保持不被污染,那就真正地看透了俗世的名利,都只是顯赫一時,終究還是要散去。

真正看得通透的人,都知道最寶貴的是自己高潔的品質,和不趨炎附勢的氣節。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真正活得明白的人,都知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樣的處世之法。當我們被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而困擾,遇到棘手的問題,又不知何去何從,

不妨讀一讀《菜根譚》,書中字裡行間的豁達,會讓我們看透人生百態。道理又極淺顯易懂,且貼近生活。像聽一位老朋友緩緩訴說著人生的滄桑與變化!

王小波說過:人生是一條寂寞的路,要一本有趣的書來消磨旅途的時光。

那麼《菜根譚》無疑是首選!

每當空閒之餘,任外面世界如何的嘈雜,靜靜翻開《菜根譚》細細品讀,其中不攀,不爭,得泰然與悠閒,迎合了歲月,沉靜了躁動的心,陽光與靜好灑落了一地!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 橘大妖燎影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