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欲成大事,先做小事

古人說:「天地載道,道存則萬物生,道失則萬物滅。」

天很高,地很寬,廣袤無垠。但是你認真觀察,就會發現,天地很大,但是不空洞。

太陽東升西落,星辰流動不止,大地寒來暑往,人們穿梭其中,萬物蓬勃向上......若沒有了萬物,天地是孤寂的,並沒有什麼實質內容。

一個人想要頂天立地,就得領悟厚德載物的道理,承載了很多的智慧,擁有了很多的能耐,把握了很多的細節,諸事可成。

因此說,欲成大事,先做小事,以下三個細節,不容忽視。

01

觀察別人的一舉一動。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你要做一件大事,不能憑一己之力,總得依靠別人,或者你要制服、超越別人。存在人與人之間的較量和合作。

誰是對手?誰是同夥?誰可以依靠?帶著這樣的問題,去觀察別人,就能發現很多的人情世故了。

古時候,獲取外界的信息,是有難度的。人們沒有照相機、網絡,就是寫字的筆電,一般的人都沒有。

宋太宗趙匡胤想要消滅南唐,但是對南唐的具體情況,又不太了解。於是他派了畫師把南唐名將林仁肇的樣子畫下來。

972年,南唐使者李從善到汴京拜見趙匡胤。

趙匡胤指著林仁肇的畫像,又指著附近的一座院子,說:「林仁肇來投降,我就為他準備了畫像,還修建了房子。」

李從善回到南唐後,如實匯報。南唐後主李煜信以為真,就加害了林仁肇。

失去了大將的南唐,很快就被滅亡了。

歷史上,把趙匡胤的做法,稱為「反間計」。其中包括的細節很多:觀察容貌,並記住容貌的特點;觀察南唐的人際關係,並找到關係的裂痕;抓住使者傳遞信息的機遇;琢磨李煜在想什麼......

別人的一舉一動,能給自己帶來什麼,會造成什麼後果。

靠譜的人,可以合作共事;人品不好的人,堅持遠離,不去信任;小人要予以打擊;別人的矛盾,會發展到什麼程度,對自己有什麼影響。方方面面都觀察到了,自己要做的事情,就有了勝算。

02

修正自己的一言一行。

老子說:「強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看清了別人,做事做人有了參考,但要做成大事,終究還得自己有力量。哪怕你有「四兩撥千斤」的本事,起碼你得有「四兩」的力量。

如果你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那麼你不要拼命追求人生的結果,而是要從當下的一言一行開始。反覆修正自己。

首先,讀書,修正素質。

讀書不僅能立志,還是一輩子的事情。如果你每天都安排了讀書的小事,那麼你假以時日,就能超越一大批人。

吃過讀書的苦,就不會吃無知的苦。這就是為什麼有人「事事如意」的根本。

然後,行善,修正品德。

自古以來,人們要做成大事,就一定要領悟「厚德載物」的道理。

如果你品行惡劣,哪怕你在高位,有很多錢,也無法做成的大事,還會被別人厭惡和打壓。

西漢政治家教育家董仲舒,把心思全部放在讀書上,家裡耗時三年,修建了園子,但是他都沒有看一眼,留下了「三年不窺園」的典故。

花園雖然很美,但是奢侈品。如果你一個人沉迷在花園裡,那就會影響德行。正因為董仲舒遠離了奢靡的生活,才有了廉政、以德治國的讚譽和思想。

記住,「德高望重」四個字,不是隨便捏造的,是需要日積月累而成的。

最後,思考,修正格局。

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

人要做成大事,就要思考,自己在未來幾十年,能夠做成什麼,要成為什麼。帶著目標去做事,你會很有成就感,生活會很有秩序。

如果格局很小,那麼不管你如何折騰,也是井底之蛙。

03

判斷社會的風吹草動。

有一種美德,叫「舍小家,為大家」。這就說明,把小家庭融入到社會,就能成就美名。

作為個人來說,把個體融入到家庭,再融入到社會,那就能越走越遠,擁有的東西越來越多。

很多人,常常抱怨社會,沒有給自己機會。其實不是這樣的,社會很好,只是我們經常被社會上的亂象蒙住了眼睛。

社會上的小事,往往能「牽一髮而動全身」,符合蝴蝶效應。

社會上的大事,一開始是小事。只是我們沒有發現,沒有加以利用或者及時阻止。

如果你要做大事,那就對社會上的小事進行判斷,看看未來會變成什麼大事,有沒有利用價值。

在信息社會,你可以通過別人轉發的內容,網絡上的事件,知道社會到底發生了什麼。比方,最近有地方在鼓勵大家種果樹,你就可想到,培育果樹苗,是一門不錯的生意。

借風起,我們可以揚帆起航,而不是等風過後,才捶胸頓足,悔之晚矣。

04

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人活一生,要慢慢來,把小事做好,把小錢花好,同時不被小恩小惠蒙蔽心靈,更不要為了小小的利益而糾纏。

做小事,是一門學問,要懂得取捨,否則就會形成「俗務纏身」的格局,導致自己動彈不得。

日捱一日,未必後日能今日也。

活在當下,做好當下,未來可期。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布衣粗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