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製造風光不再 中企也想「去中國化」;鬆綁後 中國消費仍未恢復;

傳恆大高管被調查 涉6000億;中國晶片行業成犧牲品;中共與這政府 簽署石油開採合同;路透:中共正與輝瑞談判

中持續脫鉤,兩國之間的科技戰也越演越烈,「中國製造」已成了一塊引起國際市場反感和監管審查的招牌,中企也出現「去中國化」的趨勢。

中共應對COVID疫情和經濟衰退威脅正在耗盡國庫,並迫使中共政府重新思考半導體產業大撒幣的做法。

撐不住了!為進一步拯救疲軟的地產業,中國金融監管部門計劃放款對地產商的「三道紅線」考核標準。

隨著中共當局防疫政策轉向,近期官媒宣傳聲稱,市場已開始復甦,消費明顯回暖,不過真相令中共尷尬。

中國製造風光不再,中企也想「去中國化」

據江系背景的《南華早報》報導,越來越多的中企試圖將他們的形象和業務「外國化」,以保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一位不願具名的跨國公司公關經理表示,該公司的介紹資料稱其在美國、歐洲和另一個亞洲國家設有「營運總部」,但沒有提及深圳,儘管其官網將深圳列在「總部」的列表之中。

這位經理還表示,該公司也計劃將產能轉移到中國之外。

該公司不是單一案例,另一家在美國有業務的中國公司也表示,他們現在的目標是儘量保持低調,試圖應對新限制和政治紛爭。

近年來,國際上對中共政權的不信賴,影響了人們對中國企業的看法。因為在中共「軍民融合戰略」之下,許多私人企業事實上是中共觸手可及的滲透目標,北京藉此竊取了大量的智慧財產權。許多戰略專家呼籲美國政府推行更多舉措,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並使戰略工業部門與中國經濟進一步脫鉤。

紐約諮詢公司「北美生態系統研究所」(North American Ecosystem Institute)的克里斯‧佩雷拉(Chris Pereira)表示,在當前的緊張氣氛中,任何企業被貼上「中國」的標籤,都可能「非常危險」。

「中國的標籤可將公司與地緣政治聯繫起來」,佩雷拉說,「我們看到中企有一個主要的增長趨勢,它們的目標是『去中國化』(de-China),使其形象和業務本地化」,才能提高生存機會,並減少監管風險。

一些有爭議的中企,也試圖將總部移出中國,希望減少損害。

例如中國快時尚公司SHEIN(希音),在面臨諸多抄襲指控、健康和人權爭議後,已於2021年底將其資產和總部遷至新加坡。SHEIN創辦人兼執行長許仰天(Chris Xu)也已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據稱還申請了公民身份。

對中共的不信任,是川普川普)與拜登兩任美國政府的共識。2022年,拜登政府推動「友岸外包」,並通過了《晶片法案》,旨在將供應鏈轉移回本國或友好國家,與中共競爭和抗衡。

在這種氛圍下,佩雷拉指出,現在許多中企,試圖將自己定位為「來自香港、新加坡,甚至是紐約,同時在中國設有官方總部」。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中國海外投資部的張曉青(Shau Zhang)說,中企「別無選擇,只能將一切都本地化」。

然而,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伊拉利亞‧馬佐科(Ilaria Mazzocco)指出,中企「可能會使一些資產或形象多樣化」,但不容易真的成為一個外國企業,因為「在許多情況下,他們的整個商業模式都建立在中國生產所節省的成本之上」。

中共清零耗盡國庫,中國晶片行業成犧牲品

多年來,中共政府在刺激晶片開發和生產方面所投入的政府開銷為全球之首。現在,應對COVID疫情和經濟衰退威脅正在耗盡國庫,並迫使中共政府重新思考晶片開支。

彭博社報導,COVID病例的飆升正在阻礙中國經濟的發展,並迫使當局將暫停對國內晶片行業的巨額支出。目前晶片市場一直由美國及其盟國主導。

在過去三年裡,中共在清零、封鎖、隔離等防疫政策上投入巨資,許多官員認為,現在很難匯集大量資金投入晶片產業。相反地,官員們正要求中國半導體材料供應商降價,向國內客戶提供支持。

CNN Business根據中共財政部的數據計算,2022年前10個月,中國的廣義財政赤字(合併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赤字)達到6.66萬億元人民幣(9440億美元),比一年前增加了近兩倍。

晶片行業不僅在為人工智慧和未來設備提供動力方面至關重要,而且對軍事系統也很重要。中共為實現晶片自主,近些年來投下巨額補貼,但迄今沒有取得什麼成果,反而導致了多起引發關注的腐敗調查。

彭博社報導,行業諮詢公司Counterpoint的分析師王哲宏(Brady Wang)說:「中國(中共)試圖在中國境內重建整個全球晶片供應鏈是不切實際的,這個供應鏈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花了40年才建立起來的。」

2022年,監管機構對涉嫌腐敗展開了一系列史無前例的調查,拘留了多名行業主要人物。

中共將暫停對晶片行業巨額支出的這一轉變凸顯了北京在試圖擠進一個價值5500億美元的行業時面臨的巨大挑戰。美國在2022年通過多項出口管制措施來阻止中共推進晶片發展,並有成功的早期跡象。

中共現在可能會選擇將其有限的國有資本轉移到特定領域。其中包括用於電動汽車的半導體、用於下一代處理器的新材料以及開源晶片架構——這些領域相對新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宣稱占據主導地位。

彭博:中國擬放寛針對地產商「三道紅線」

《彭博社》周五(6日)報導,為進一步拯救疲軟的地產業,中國金融監管部門計劃階段性放寬針對地產商的「三道紅線」考核標準,包括延長試點過渡期和放鬆槓桿限制等。

報導引述消息人士指,中國政府可能允許地產公司通過放寬借款上限來增加槓桿,並推遲政策規定的達到債務目標的寬限期。這些人說,最後期限可能會從最初的6月30日延長至少六個月。

這些人士向《彭博》補充說,達到所有三條門檻的公司將不再有借款上限,可以使用銀行的擔保函來支付購地保證金。

不過報導援引知情人士強調,這些方案仍在審議中,相關舉措可能會調整。中國人民銀行(人行)未有回應《彭博社》的置評請求。

2020年8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及人行在對12家房企的約談中提出的三個監管要求,即房企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現金短債比不得小於一倍。市場俗稱三個要求為「三道紅線」。

彭博社指出,儘管「三道紅線」的考核標準在當前房地產行業持續深度調整之際,對多數房企而言實際已經難以實現,但監管部門主動放鬆這項標誌性監管政策仍然是一個重要的積極信號。這進一步印證了決策層對房地產行業態度的轉變,以及積極推動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改善計劃、緩釋開發商流動性壓力的決心。

占中國經濟約四分之一的地產行業因為「三道紅線」受到衝擊。這些措施對地產公司施加了嚴格的債務和現金流目標,令槓桿率最高的開發商周轉不靈,造成雪崩式違約和停工,引發買家停供潮和全國範圍內的銷售暴跌。

在中國的一些地區,樓宇占家庭資產的70%之多。

[page]

中國與阿富汗塔利班政府,簽署石油開採合同

香港《星島日報》引述美國彭博社消息,為了尋求增加收入,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周四(1月5日)與大陸簽署石油開採合同,在阿富汗北部阿姆河盆地合作開採石油。

報導稱,阿富汗礦產和石油部發言人庫朗姆(Omid Khurram)說,依據這項為期25年的合約,這家大陸公司每年將投資最多1.5億美元,三年後將增至每年5.4億美元。庫朗姆說,塔利班政府將獲得15%的特許權使用費,日石油開採量將起步於1000噸,後逐步增至20000噸。

報導稱,在美軍去年8月撤軍、塔利班政府掌權後,原來占阿富汗國內生產總值40%的國際援助幾乎凍結。隨後,塔利班政府就一直努力邀請國際公司投資阿富汗的自然資源,包括銅和鋰礦,為阿富汗的發展項目籌集資金,來拯救幾乎崩潰的經濟。

雖然沒有國家正式承認塔利班政府,但大陸、俄羅斯等多國一直和塔利班保持著密切的政治和經濟關係。

路透:中國正與輝瑞談判生產新冠仿製藥,看齊印度?

路透社周五引述三名不具名消息人士的話報導,去年12月底,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就開始主導與輝瑞的談判外,12月下旬還與包括浙江華海藥業、石藥集團在內的幾家中國製藥商開會,討論生產仿製藥所需的準備工作。

消息人士指出,北京希望在1月22日農曆新年前敲定授權許可的談判。

中國在去年底宣布鬆綁防疫政策後,就一直遭質疑是毫無準備的鬆綁,像是在治療藥物上,Paxlovid就奇貨可居。自由亞洲電台此前曾報導,印度生產的Paxlovid仿製藥在中國的疫情大爆發後、國內黑市價格一度炒高至一盒人民幣上萬元。

中共官方去年2月批准了Paxlovid成為處方藥物的進口註冊,但只有醫療機構可以取得並用於治療危、重症病患。

輝瑞發言人則指出,公司正積極與中共當局和所有利益攸關者合作,以確保 Paxlovid在中國的充足供應。

印度是全球仿製藥生產大國。早在去年3月,印度藥廠就取得輝瑞的授權,可生產銷售Paxlovid仿製藥。

傳恆大高管柯鵬被調查,涉6000億深圳舊改

2023年伊始,風雨飄搖中的恆大就消息不斷。最新消息是恆大集團的高管柯鵬被抓,據稱事涉恆大6000億(人民幣,下同)的深圳舊改事宜。

這已經是第二次傳出柯鵬被調查的消息。有知情人稱,去年中柯鵬離職之際,已被帶走調查。柯鵬曾向許家印求情,後被放出。

微信公眾號「上海信託圈」的文章表示,如果柯鵬出事是因為身涉恆大深圳舊改事宜屬實,很有可能就是在擔任恆大集團深圳公司董事長這期間出的問題。

媒體曾報導,2015年9月,恆大在深圳的意向開發項目是15個,預期總建築面積770萬平方米,可售面積461萬平方米,預計貨值達2500億元。

防疫措施鬆綁後,中國消費仍未恢復

2022年11月份,中國出口在經歷29個月的增長後,出現了首次下滑;11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615億元,同比下降達到5.9%。這意味著內部和外部的需求同時萎縮。

消費低迷是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難題之一。與以往擴大內需以政府投資為主不同,在去年12月16日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提及擴大內需時,當局首次提出「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消費很難回到疫情前水平,疫情三年,很多家庭抵禦風險的能力在降低,消費能力嚴重受損。他說,「儘管居民存款這期間有所增加,但這主要是因為過去一年半買房的人減少了。還有一部分增加的存款實際上是金融統計的原因,因為缺乏好的投資回報,錢就轉移到了銀行里。」

中國入口網站《網易》發表署名文章《政策再一次大反轉,一切為經濟增長讓路》說,畢竟經歷過饑荒,不一定養成暴飲暴食的習慣。對曾經飢餓的徹骨記憶,反而會讓人認識到節約和儲蓄的必要性。哪怕生活回歸正常過後,這種習慣短期內還是難以改變。但目前此文已遭刪除。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