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核心問題從來就不該是輝瑞能接受的Paxlovid降價幅度

——原題:問題從來就不該是輝瑞能接受的Paxlovid降價幅度

作者:

醫保集采談判破例提前宣布了最受關注的新冠藥物談判結果:輝瑞的Paxlovid因為價格問題沒談成,阿茲夫定與清肺排毒顆粒談成了。

1.為什麼關注Paxlovid的集采?

三個里哪個有含金量,哪兩個是什麼貨色大家心知肚明。在重症高峰之際,整個醫保集采真正全民關注的也就是Paxlovid。甚至可以這麼說,所有去談集采的藥,有絕對民意支持,希望能談成的,也就是Paxlovid。

很多財經口、醫藥口的記者都在蹲點集采,比較遺憾好像沒有哪位想著做個民意調查,問問去參加的諸多藥企代表們,對Paxlvodi談判是什麼期待。如果做了這個調查,相信大部分會是希望這個藥能談成。剩下的包括幾個PD-1抗體,幾個競爭對手之間,恐怕巴不得自己談成,別人談不成,老百姓更是估計誰是誰都不認識,誰談得成談不成也不在意。

為什麼大家希望Paxlovid能談成?因為這它對新冠有明確的作用,而在疫情下我們又有顯著的需求。很多人可能對醫保集采有誤解,沒談成的藥不是說就進不了國門,用不了。可是面對山呼海嘯的新冠感染,Paxlovid在國內的供應一直處於極為緊張甚至混亂的狀態。希望Paxlovid進醫保,不僅是或者說不是想著這個藥能降價,而是希望進了醫保之後,這個藥的供應能夠得到保障,感染了之後符合條件——重症風險高的人能及時用上

對,老百姓想的是有藥可用。這一點醫保集采應該也心知肚明,所以說Paxlovid沒談成時順便又說了阿茲夫定和清肺排毒顆粒談成了,大概也是知道後兩個什麼成色,又進一步說涉及新冠還有600多個藥物在醫保名錄。

但這就是偷換概念了。通過雙盲試驗以及真實世界檢驗,真正能針對新冠,降低重症風險的,這些藥物里只有Paxlovid,把600多個藥加進來,那是把各種退燒藥止咳藥都算上。這有意義嗎?難道和醫院裡焦頭爛額的醫護人員說:不要慌,雖然沒有Paxlovid來降低感染的老百姓的重症風險(因此會有更多人要住院),但退燒藥醫保會報銷?

2.面對公衛危機,醫保去談就是錯位

因此,當集采拋出「價錢沒談攏」,而媒體紛紛揣測集采底線多少,輝瑞只願意降價多少時,我們早已偏離了Paxlovid未進醫保集采的關鍵議題:如何保障國人能用上一個明確有效,又有切實需求的藥物

從這個角度出發,醫保集采Paxlovid本身就有不恰當之處。集采失敗後,不少人開始注意到國外的Paxlovid採購價遠高於之前中國的醫保採購價。醫保定價之前是2300人民幣一療程,最近據媒體報導下降到1890人民幣。而美國政府簽訂的合同是530美元一療程。歐洲以及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的採購價也沒有與美國的價格偏離太多。實際上美國政府採購合同包括了一項已開發國家價格保證條款,日本德國等6個已開發國家如果採購價格低於美國,美國的合同會自動更新為這個更低的價格。

這些數據都是公開的,顯然輝瑞沒有要向中國多收錢。實際上跨國藥企的全球定價與各地經濟發展、人均收入掛鈎。只要是中國正式上市的藥品,在這樣一個定價體系內必然比已開發國家更便宜。

但更為關鍵的問題是其它國家的採購價不是醫療保險的協商價格,是政府在大流行背景下為公衛危機所做的關鍵物資採購。這比價格比較更為關鍵,也是為什麼我說醫保去集采Paxlovid本身就不合適。

公衛危機有緊急性,而醫保作為一種醫療保險,覆蓋的藥物要考慮長期的供求。當下中國處於疫情高峰期,Paxlovid的採購明顯是需要把著眼點放在公衛危機上,此時按醫療保險談,思路就很奇怪。

或許也是為了滿足眼下新冠疫情的緊急狀態,醫保集采失敗後同時表態會繼續支付到3月31日。可這仍然迴避了真正的關鍵問題:如何保證Paxlovid這個疫情暴發後降低重症、死亡的關鍵物資的供應

問題不是醫保願意繼續付錢到什麼時候,以及願意付多少錢,而是到底手上有多少藥,打算買多少藥,讓多少人最後能用上藥,讓哪些人用上藥。這些問題難道該歸醫保或醫保集采管嗎?

即便是疫情已經進入穩定期的已開發國家,Paxlovid轉向商業保險的運作都未開始,現下做醫保集采,本身是否是一種錯位?

3.全球認可Paxlovid價值的基礎

僅僅是2022年前三個季度,Paxlovid的全球銷售額就達到了170億美元。顯然這個藥在全球獲得了價值認同,也就是說全球很多個國家認為值得付出那麼高的金額,去買它。

前文已經說了,公開的各國政府採購價都比醫保採購價更高。討論Paxlovid賣得貴或便宜,不能光看標價,而要看價值。否則你整天指著賣高檔牛排的質問人家怎麼一斤肉比一斤白菜貴,不是腦子有病嗎?

非常現實的一點:Paxlovid是目前所有新冠抗病毒藥物中,有效性安全性總體最好,使用最為便捷的選擇

從有效性來看,Paxlovid在未接種疫苗的高危人群中可降低住院與死亡風險89%(三期臨床試驗),接種過疫苗的高危人群,降低住院風險68%(以色列真實世界研究)。這個比剛進入中國的默克口服藥高很多。一些分析說默克的口服藥進來了,有競爭了,醫保不用急著買Paxlovid。做這種分析的人,連藥物有效性的差異都不懂。

[page]

從安全性看,Paxlovid不僅三期臨床試驗招募超過兩千人,上市後全球用了的人大概在千萬級別。這是大量的安全性數據積**累**。有些人說某某在研的藥如何如何,都不說這在研的什麼時候研究完不好說,以及研究出來啥樣難說,就算等那藥批了,背後的安全性數據是多少?藥物不良反應中,不常見的定義是發生率在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罕見是千分之一到萬分之一。按這個標準,國內在研的新冠抗病毒藥有幾個能明確罕見不良反應,不常見的都未必能找全吧?VV116做的頭對頭試驗里用了VV116的不到400人,這個數據量能說VV116安全性更好?

便捷性上口服藥的優勢更不必說。總結下來,Paxlovid是目前安全性數據積累最多,對高危人群來說也是感染後降低重症風險最可靠的一個選擇。這也是這個藥獲得全球價值認可的基礎,也是為什麼那麼多國家花大價錢買這個藥,沒有想著其它藥可能更便宜,不如用其它藥的原因。

4.問藥值多少錢,想想人值多少錢

不過既然醫保已經嘗試將Paxlovid納入集采,價錢自然是不能迴避的話題。可與其猜醫保本線是多少,輝瑞報價是多少,我們更應該想這樣一個問題:一個有效降低新冠重症風險的藥物,價值到底是多少?

而如今重症高峰下討論Paxlovid應該值多少錢,不如問一下一條命值多少錢。

別覺得這是誇張,考慮藥物價格本來就應該以此為出發點:使用該藥能獲得的健康收益的價值是多少?未接種疫苗的老人——中國還有不少,根據香港的數據,80歲以上,感染後病死率達到14%,用Paxlovid,估計得保守一些,降低80%病死風險。100個80歲以上未接種疫苗的老人感染,不用Paxlovid死亡14人,用了,死亡大概是3人,救下來的這11條人命,就是給這100個療程Paxlovid定價時可以參考的價值。

同樣的,就算是打過疫苗的人,高危人群感染後仍然有住院風險。滅活疫苗有效性差一些,風險可能還高一點。如果用Paxlovid,把感染者的住院風險降低了六七成,這省下來的住院的錢,包括醫護人員額外的勞動,也應該是討論Paxlovid價值時需要考慮的。

這方面也是有專業人員做研究。比如美國有個獨立的ICER,專門搗鼓藥品在美國上市的醫學價值——健康收益折算成錢是多少。2022年3月,ICER根據當時的病死率重症率等數據,估計Paxlovid的合理價格上限是一個療程3600-5800美元,也就是低於這個價格從醫療經濟學角度來看都划算。而12月,隨著美國重症風險下降ICER更新了數據,認為合理價格上限應該降低到563-906美元一療程。

當然,每個國家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健康收益折算結果也不一樣。比如有的人可能覺得80歲以上老人的命不值錢,或者有些國家醫護人員的勞動不值錢。

比較遺憾,醫保集采目標價是不公開的,據說只有企業報價在目標價的115%之內才會進一步往目標價引導。不過這次集采都願意破例公布沒談攏,不如也把心理價位公布一下,好讓大家也看看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在黑市把Paxlovid炒到幾萬一盒,很多人求購來路不明的「仿製藥」時,醫保眼裡健康的價值。

就如前文所言,在公共衛生的危機下,讓負責長期醫療支出的醫保集采Paxlovid本身存在錯位。多說一句,西方國家今年應該會讓新冠疫苗、藥物等逐步走商業化,到時候才會有當地醫療保險與輝瑞等企業協商定價,而這些定價必然會比政府採購價高几倍。也就是說醫保當下的購買價與國外的訂購價,今後的差距可能更大。

夏季BA.5高峰期65歲以上老人每十萬人約有1000人在用Paxlovid,根據這些估計如今美國確診新冠的感染者里超過三分之一用了Paxlovid。即便如此,美國仍然認為這個藥的推廣還不夠。比如一些少數族裔使用偏少:

Paxlovid成為新冠抗病毒藥物的首選是有科學原因的,是基於整體的有效性、安全性上的優越性。醫保集采洽談失敗後,一些人想著默克口服藥來取代,或者八字沒一撇的在研藥、仿製藥,這些想法基於科學嗎?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一個生物狗的科普小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