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你那麼的懂事,一定過得很辛苦吧!

願你歷盡千帆

也總有可以任性一回的時候

深夜刷微博,有人在好友圈裡發了一句話,說:「成熟懂事又有什麼用?我就不能徹徹底底地任性一回嗎?」

突然間有點感慨。我跟這位朋友算不上很熟,只記得上高中那會兒,她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畢業後出國留學,很多事情都走在同齡人前面。一直以來,她就是那種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各方面都很優秀,從小到大也一直很懂事。

看她在微博上發的這句話,我想到了之前跟朋友聊過的一個話題。其實啊,從小就看起來很懂事的孩子,往往都過得並不開心。

從小就很懂事的孩子,看起來很乖,不爭不搶,並不是什麼都不想要,而是怕大人不高興,因此從不開口索求。

過早注重成人世界的感受,害怕被說不懂事、不聽話,從而失去了任性放肆的權利。而小時候開口索求不到的東西,長大後往往也就不敢索求了。

都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那是因為生活總是對更懂事的人要更殘忍一些,它也總讓更懂事的人來承擔更糟糕的情況和後果。

在生活中的你,看起來總是那麼成熟懂事,可你一定也過得非常辛苦吧?

想起了沒搬家之前,住在我家樓下的一個小女孩。小女孩的爸爸媽媽都是學校里的老師,從小家教很嚴。

從上小學開始,她一直都被鄰居貼上「懂事」的標籤。有禮貌,成績好,性格溫和,不爭不吵。

學校里各種競賽和獎項統統都拿到,貼滿了房間一整面牆壁。她爸媽帶著她來我家裡做客,我拿牛奶給她喝。

她搖頭說不要,她媽媽露出了很滿意的笑容,點點頭說:「拿著吧,記得謝謝人家。」小女孩這才接過我手裡的牛奶,規規矩矩地跟我說了一聲謝謝。

我媽夸孩子懂事,她爸媽就笑,說:「哪裡啦哪裡啦,小孩子本來就應該這樣,我們也沒怎麼教。」

而小孩子則低著頭,小心翼翼地喝著自己的牛奶,眼睛時不時地看向窗外,不知道心裡在想著什麼。孩子的懂事讓父母臉上有光,所以就事事要求孩子懂事。

可有一天,小女孩放學後,破天荒地沒有準時回家。孩子的父母急了,打電話給老師,老師說沒有留學生在學校。晚飯時間了還不見人影,孩子父母發動了左鄰右舍,到處找孩子的行蹤。

結果晚上九點多,孩子自己背著書包回來了。父母怒不可遏,抄起竹板來就打,責問孩子去了哪裡。小女孩一邊哭,一邊說自己一個人放學去了商場,看別人用娃娃機夾娃娃。

她一邊挨打,一邊躲閃,哭著說:「我也想要有一個自己的娃娃,我的同學她們都有,就我沒有……」

從小就學會成熟和懂事的孩子,往往更讓人心疼。小小年紀就要開始學會控制情緒,要學會用所謂的懂事來討好大人,這樣才能換來自己想要的一顆糖。

而那些可以肆意撒嬌任性的孩子是體會不到這一點的。他們只需要哭鬧撒潑幾下,就會有大人往他手裡塞各式各樣的糖果。真叫人羨慕。

朋友說,其實小時候這種性格上的影響,長大了會變成一道抹不去的傷疤。

她說自己小的時候,為了不想惹媽媽不開心,從來就不敢真實地表達自己。看到喜歡的玩具想買,媽媽說會影響學習,所以就不敢說要。到外面看到喜歡的零食想吃,媽媽說不行,吃了容易上火,因此就乖巧地說不吃了。

這種性格到了後來,變成了一種深入骨髓的敏感。

小時候害怕爸爸媽媽不高興,長大後害怕身邊的人對自己評價不好。特別在意別人看自己的眼光,遇事不敢拒絕別人,害怕別人由此對自己有偏見。

說白了,就是一種善解人意的自卑

朋友說,就好像前段時間,自己有一個高中同學要拍大學的畢業照,邀請她過去。那段時間她被畢業論文搞得焦頭爛額,時間上有衝突,根本就去不了。

她思前想後,用委婉的語氣拒絕了對方。可她心裡又反覆煎熬,感覺很過意不去,害怕別人覺得自己是找了個藉口,推託不去。

於是她一整天都在照顧她那位高中同學的情緒,在微信上反覆道歉,又感覺對方好像總是話裡有話。就連對方發條朋友圈,都感覺是在說自己。

這種性格總是無時無刻地影響著自己和身邊朋友的相處。總害怕跟朋友產生意見上的分歧,害怕被誤會,希望能夠形影不離、彼此了解。

別人覺得你熱心懂事,可只有你知道,這種慢慢走向成熟懂事的過程,到底有多煎熬。

看到有人說:從小學會成熟懂事真的太辛苦了。

在了解成人世界的過程中學會隱忍,為了照顧別人的情緒,所以總是自己一個人藏起來捂住傷口。不敢索求,不敢提及自己想要的東西。生怕多說一句,別人就會因此不高興。

想起一句話,說,其實很多時候,過早地成熟懂事,也意味著過早地承受委屈。

總是怕給人添麻煩,總是怕別人不高興。可有的時候啊,過分懂事也許並非一件絕對正確的事情呢!

不妨讓自己任性一次,不妨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來。不那麼在意別人的看法,不那麼在意情緒的控制。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 讀家書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