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力拼經濟回溫 北京地攤經濟復活?

北京中央商務區,街頭小販製作外賣食品。

中國一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回升到50.1%,終結連續三個月的下滑態勢。中國經濟回溫了嗎?北京近期推出,重點商圈外擺試點,被認為"地攤經濟"捲土重來,但是,北京方面欲蓋彌彰,強調"這不是地攤"。

中國官媒央視網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1月31日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一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1%(50為榮枯線分水嶺),比上月上升3.1個百分點,終結了連續三個月的收縮態勢,重回擴張區間。報導指,「製造業景氣水平明顯回升。」

此外,反映市場需求的新訂單指數為50.9%,比上月上升7個百分點,終結了連續6個月的收縮態勢。其中,高科技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和消費品行業新訂單指數回升明顯,分別高於上月11.2、10.3和8.5個百分點。

刺激無效?中國1月樓市仍在底部徘徊

相較製造業1月份出現終止下滑的趨勢,1月樓市卻開局不振。據《第一財經》報導,中國相繼推出降首付、降利率等密集政策利多,尚未在樓市激起太大的浪花,1月份百強房企的銷售依舊在底部徘徊。

報導引述第三方研究機構克而瑞發布的銷售數據顯示,「1月百強房企單月銷售操盤金額3542.9億元,單月業績規模同比降低32.5%,環比降幅達到48.6%。」

該機構進一步分析,1月份,中國重點30城供應顯著縮水,多數城市春節周無新盤上市,以去庫存為主;成交層面,同比下降41%。

2022年12月28日,一名居民從北京街頭小販那裡購買小吃。(美聯社

北京恢復外擺試點堅稱並非「地攤兒」

中國在疫情封控解除後,各地開始想方設法拼經濟。《北京商報》報導,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商務局1月30日聯合印發《清理隱性壁壘優化消費營商環境實施方案》指出,北京將制定實施商圈外擺經營管理規則,在重點商圈組織開展外擺試點。報導指,「北京想要藉助外擺力量撬動消費,擺放範圍的精細化管理及後續的收運處置將成為管理重點。」

來自北京的博主「餐飲老闆內參」發文寫道,這次的新政策,雖不意味著地攤,卻被不少同行稱為「地攤經濟2.0」,他提及,剛過完年,餐飲的復甦速度讓人十分驚喜,不少老闆已經在主動思考夜市擺攤了。接下來,地攤經濟、夏日夜經濟,都可能依託這一政策的放開而復甦。

諷刺的是,北京在2020年曾經以路邊攤「不利於首都形象」,城管加強取締違法擺攤。如今推出外擺試點,北京市仍未鬆口,《北京日報》引述北京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推進「外擺」試點主要是滿足群眾休閒消費、品質消費的需要,不是「地攤兒」。

據財聯社統計,目前包括上海成都、武漢、無錫等很多省市都陸續放開了地攤經濟政策。報導引述艾媒研究院預計,2023年中國夜間經濟規模將突破30萬億元。大部分攤販消費都是夜間場景,是進一步拉動城市夜經濟線下發展的有效途徑。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