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最多撐半年!他靠一己之力 揭開普京的底褲

作者:

核心提要:

1.俄羅斯此時宣布準備與烏克蘭無條件談判,可能是因為巨大的財政赤字。2022年俄羅斯僅直接戰爭開銷就有10萬億盧布(近1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以往三年的軍費。而2023年1月份,俄財政支出是收入的2.5倍,一個月的赤字是去年月均值的2.2倍。這是俄國800年以來從未有過的財政危機。

2.歐洲的天然氣價格已降到2021年水平,且俄國對歐洲的管道天然氣出口幾乎斷絕。自2014年干預烏克蘭之後,俄羅斯在國際金融市場融資借外債已基本不可能,而2/3的民眾沒有存款,很難發國債借內債。俄國家財富基金面對每個月近1.8萬億的兇猛赤字,花光只是半年的事。

3.經濟是政治的基礎,外交是內政的延伸,軍事是政治的手段。任何戰爭都必須消耗一定的人才、財力、物力。人、財、物是戰爭的初始,也是戰爭的終結。懂得用兵之道的將帥,是民眾生死的掌握者,是國家安危存亡的主宰。韜光養晦,謀求發展,實事求是,不斷反思,這才是一國生存之道。

莫斯科時間2月11日上午(北京時間下午),俄羅斯副外長韋爾希寧在接受俄媒採訪時表示,俄羅斯已準備好與烏克蘭進行無條件談判。

他表示,所有軍事行動都是以談判結束的,俄羅斯對此也做好了準備,但談判需要建立在現實情況之上。

網友們紛紛問道:好傢夥?這是什麼情況?打不動了?退步這麼大?這麼快慫了嗎?

雖然過去俄方就發表過類似言論,但是這次的情況有所不同。我對這個情況已經預有準備,或者說,大部分系列文章都在指向這最後的結局,

但俄羅斯的表態速度還是略微超出了我的預期。

下面的關鍵內容,本來還想放到2月24日,戰爭爆發一周年的時候才講呢。沒辦法,節奏被打亂了就提前跟進吧。

原因很簡單,俄羅斯沒錢了。

今年1月初和2月初,已經沉默了近八個月的俄羅斯財政部突然公布了俄羅斯的年度和月度財政數據。

2022年度數據

本來在去年五月之後,俄羅斯就宣布不再公布財政、油氣出口等收入數據。

外界只能靠各種方式估算和猜測俄羅斯的「錢袋子」。

這一下重新公布,頓時揭開了俄羅斯關於這場戰爭的真正核心機密。

先來看2022年全年的情況。

俄羅斯財政部長西盧安諾夫1月10日在政府工作會議上表示,2022年俄財政收入約28萬億盧布(盧布兌人民幣的實際合理匯率是10盧布=1人民幣,所以盧布減去一個0就是人民幣幣值,很好換算)。

去年俄財政總收入比當初預計高出2.8萬億盧布,約10%。這主要得益於石油和天然氣收入部分的增加。但是2022年俄財政支出約31.3萬億盧布,財政預算赤字為3.3萬億盧布。

看起來並不誇張是不?拆開了看就知道窟窿有多大了。2022年上半年因為油氣價格暴漲,俄國一邊打仗一邊實現了1.4萬億的財政盈餘,也就是說,下半年它的赤字是4.7萬億。

5月份的油氣收入已經暴降,6、7月份降到了1月份以前,8月份更加下跌。這還是歐洲天然氣價格瘋狂暴漲,烏拉爾原油價格保持在六七十美元的情況下取得的。

具體到每個月份來看,6月份報上半年的財政盈餘是1.373萬億——實際上這1.3萬億盧布盈餘主要是戰前1-2月份貢獻的,到3月份財政收支基本平衡,4月份就已經收不抵支2620億盧布。

為了確保財政收支平衡,5月份俄羅斯聯邦暫停了一些支出,壓縮了一些支出。

這樣5月份的財政支出比1-4月份的月平均支出減少了12%,比4月份的支出更是壓縮了26%。

就這樣,居然在5月又創造了1300億的「盈餘」。並且從5月開始不再公布支出明細。對外的公開解釋是,為了避免制裁,需要隱藏支出結構數據。

究竟砍掉了哪些支出項目,壓縮了哪些支出項目?

很顯然,能夠被大刀砍掉的,只能是比軍費支出更高的「社會保障」類目(各國截然),還有教育醫療了。

然而,到了7月份,財政盈餘就只剩5000億,減少了近9000億;8月只剩1370億,9月份轉為赤字,到年底赤字增加到3.3萬億。

要知道,夏季的7-8月,歐洲瘋狂「補庫」把天然氣價格幾乎推到了400美元,這一時期俄國儘管減少了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但因為價格上漲還是大賺。

下半年6個月合算下來,平均每個月赤字8000億。

這筆錢可以認為就是俄羅斯的戰爭費用——每個月800億人民幣,100多億美元;每天26.7億人民幣或者4億美元。

12個月下來,俄羅斯僅直接戰爭開銷就用掉了近1萬億元人民幣、10萬億盧布,或者1400億美元,相當於三年的軍費開支。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說的就是這個事情。

2023年1月數據不妙

2月3日,俄羅斯財政部網站上又悄然公布了2023年1月份俄羅斯聯邦的財政開支。

財政收入為1.356萬億盧布,同比戰前2022年1月的2萬0891.5億盧布下降35%;

支出為3.371萬億盧布,同比戰前2022年1月的1萬9641.6億盧布增加71.6%。

普京與俄羅斯財政20年底圖:布倫特油價變化

支出是收入的2.5倍。一個月的赤字就達到了1.76萬億盧布(1760億元人民幣),是去年月均值的2.2倍。

這是俄國800年以來從未有過的財政危機。

至於拿美國的財政赤字跟俄國比的,還是省省吧。美元是全球硬通貨,美國國債是全球投資品的收益率基準。美國欠再多的錢,根本不用擔心沒人買它的債券。

而俄羅斯根本借不到錢。別說外債,內債它也一樣借不到。俄羅斯國內的國債拍賣已經失敗了,沒有人買。國民和企業對政府的信用已經失去信心。

油氣雙殺

現在,歐洲的天然氣價格已經降到了2021年的水平。但俄國對歐洲的管道天然氣出口幾乎斷絕。

至於更關鍵的油價——烏拉爾油價在制裁下已經跌到了每桶50美元左右,

甚至有砍單降到了40美元,與俄羅斯石油開採綜合成本平齊。

▎歐洲TTF天然氣價2022

要知道,俄國以油價40美金標準制定預算的2016年,對應的財政收入只有13.5萬億。

而今年的俄國財政收入最好也就是12萬億(1月份8300億)。

而俄國正常的年度財政開支應該在25萬億左右,加上俄烏戰爭的開支一年10萬億,加起來就是35萬億了,

相當於掙1塊錢就要花3塊錢。

▎俄羅斯烏拉爾原油掛牌價2022

再來年度對比一下:

2021年,俄羅斯財政收入25.3萬億盧布,支出24.8萬億盧布,盈餘5000億盧布。

2022年,俄羅斯財政收入28.0萬億盧布,支出31.3萬億盧布,赤字3.3萬億盧布。

2023年,俄羅斯財政收入12.0萬億盧布?支出35.0萬億盧布?赤字23萬億盧布?

這是不可想像的。在去年7月的重要文章《唐駁虎:讀懂俄羅斯20年國運就能預知俄烏戰爭最終局》裡就說過,2014年干預烏克蘭之後,俄羅斯在國際金融市場融資借外債的路子已經被掐斷了。

而俄羅斯民眾2/3沒有存款,發國債借內債也很難籌措資金。這就是為什麼俄羅斯國家財富基金如此重要的原因——

在一個人無法借錢的時候,他的家底存款就是最重要的財富底線了。

而根據最新公布的俄羅斯國家財富基金月度匯報,帳戶上還剩10萬億盧布,已經撥了2萬億去填財政赤字。10萬億家底對應去年的3.3萬億和今年1月的1.76萬億赤字,也就是幾個月就見底。

在去年7月,根據當時國家財富基金消耗的速度,我預估是兩年見底。現在看來,最多撐不過半年。[page]

畢竟自2014年後俄羅斯就被迫大量動用一號「儲備基金」來彌補財政短缺,即使在財政緊縮之下,到2017年年底,此前約六萬億、占GDP約6%的一號「儲備基金」便已在3年時間內全部用完。

占GDP約4%的二號基金「國家福利基金」得益於2018年、2019年的兩個四萬億油氣盈餘,再加上2021年的兩萬億油氣盈餘,

從四萬億跳漲到十四萬億,成了進行俄烏戰爭的最大底氣。

現在俄國家財富基金名義上還有十萬億,但是面對每個月近1.8萬億的兇猛赤字,花光也就是半年的事。去年的3.3萬億赤字都還沒算呢。

當財政基金嚴重赤字,又無法借外債內債持續,那麼剩下的唯一辦法恐怕只有印鈔了。

至於印鈔的後果嘛,世界各國特別是俄羅斯自己的歷史已經示範過多次了,不用累述。

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古往今來都不存在越打越有錢的戰爭,哪怕強如美國,也是日費千金。

孫子兵法》有云: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譯文是——用這樣大規模的軍隊作戰,就要求速勝。曠日持久就會使軍隊疲憊,銳氣受挫。攻城會感到氣力衰竭,如果長期讓軍隊在國外作戰,那麼國家的財政就會緊張。

部隊疲憊,士氣挫傷,實力耗盡、國家經濟枯竭,那麼諸侯列國就會乘此危機發兵進攻,那時即使有足智多謀的人,也無法挽回危局了。

所以,在軍事上聽說過那種因指揮笨拙而速戰失敗的,沒聽說過那種指揮巧妙卻將戰爭久拖不決的。

戰爭拖得很久卻對國家有利,這種情況是從來沒有的。

所以不完全了解用兵弊端的人,也就無法真正理解用兵益處。

簡而言之,打仗就是「打錢」。任何戰爭都是有目的,或為人,或為財,或為物。同時,任何戰爭都必須消耗一定的東西。

也可以說,任何戰爭都必須消耗一定的人才、財力、物力。

人、財、物是戰爭的初始,也是戰爭的終結。

故兵貴勝,不貴久。懂得用兵之道的將帥,是民眾生死的掌握者,是國家安危存亡的主宰。

從一些戰場報導中,可以發現不少烏克蘭一線士兵在研讀《孫子兵法》,不知道這背後反映的道理,有沒有影響到他們。

當然,還會有很多人好奇,俄羅斯打到沒錢了?烏克蘭就有錢嗎?

列舉幾個數字:烏克蘭2021年財政收入400億美元,支出465億美元。2022年收入下降到200億美元,支出增加到700億美元,赤字500億美元,與俄羅斯相當。

但是,美國和歐洲輕輕鬆鬆就把這500億美元給平了。

相比在阿富汗荒涼群山每年燒掉的2000億美元,美國和歐洲可能並不怕花這筆錢。

最後,還是用另一段中國古文名篇作為結語吧。文字淺顯,耳熟能詳,就不用翻譯了: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黨媒鳳凰新聞客戶端榮譽主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