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孩子過度依賴媽媽,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引導孩子學會獨立很重要

多多經常喜歡粘著媽媽,媽媽對於多多的行為,最開始的時候不以為意,覺得這種情況是因為多多十分愛媽媽,但是,時間長了,多多媽媽就感到多多真是有點太粘人了。

多多媽媽在家裡陪伴多多的時候,多多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喜歡讓媽媽和自己一起,這讓多多媽媽十分頭疼,畢竟自己還需要做一些自己的事情,整理一下家務什麼的,如果一直無時無刻的陪伴多多,那麼很多事情都是做不了的。

為了不影響自己做家務,多多媽媽就開始和多多商量,但是多多雖說同意讓媽媽去做自己的事情,但是仍然在媽媽做事的時候跟著媽媽,無論媽媽做什麼,甚至是媽媽上廁所,多多都要跟著,這讓多多媽媽開始感到擔心了,是不是孩子的心理出現了什麼問題?

那麼,多多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而喜歡一直依賴著媽媽呢?

孩子過度依賴媽媽的原因是什麼?

《幼兒教育》中指出:孩子過度依賴,往往是成人過度保護的產物。

確實,很多孩子之所以依賴媽媽,都是因為媽媽太過保護孩子了。當然,導致孩子過度依賴媽媽的原因,並不僅有這一點。

媽媽對於孩子過度的溺愛,導致孩子的依賴性增強

多多媽媽對於多多十分的關心,在多多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就特別注重胎教和孕期的營養、健康等問題。

當多多出生之後,媽媽也是無微不至的進行照顧,幾乎多多的任何事情都是多多媽媽經手的,就算是有時候因為太忙而需要家裡其他人的參與,多多媽媽也會對他人的照顧行為「把關」。

而媽媽這種行為,其實就是一種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不過多多媽媽並沒有認識到自己對孩子的愛太「過分」了,所以就一直保持著這樣的關愛方式。慢慢的,隨著孩子的長大,媽媽對孩子的關愛便逐漸的成為了一種溺愛。

溺愛導致孩子習慣於萬事都靠媽媽解決,孩子也因為媽媽的溺愛喪失了相應年齡段應有的個人能力,所以孩子無論是主觀上還是客觀上,都更習慣於依賴媽媽了。因為孩子如果離開媽媽,就無法適應平時的生活。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過度缺乏安全感

與多多家情況不同的是,鄰居小豆雖然也十分的依賴媽媽,但是小豆的媽媽卻並不溺愛小豆,甚至還有那麼一點「不在乎」。

小豆的媽媽共情心理稍微有些欠缺,在做事情的時候經常不會考慮小豆的情緒,認為小孩子是沒有什麼情緒可言的。

比如,小豆媽媽要出門的時候,也不和小豆說。小豆媽媽帶小豆上街的時候,一旦遇到熟人就「忘了」小豆的存在等等。而小豆媽媽越是這樣,小豆就越是喜歡依賴媽媽。

小豆的這種依賴心理,其實是一種「求關注」的心理。小豆媽媽的表現,讓小豆覺得自己在媽媽的心中「地位較低」,媽媽很有可能會「離開」自己,於是,孩子就會粘著媽媽,嚴格來說,其實是在「監視」媽媽,防止媽媽「不要」自己。

母親在家庭中過於強勢,引起孩子的過度「崇拜」

除了多多和小豆的這種情況,其實還有一種典型的情況,就是孩子過於崇拜媽媽,從而依賴媽媽。就像小豆的同學小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小花的爸爸比較內向,並且由於疫情的原因失業了,平時只能夠在家做一些兼職獲得一些微薄的報酬。

而小花的媽媽就不同了,小花的媽媽就職於一家上市公司,工作很體面,薪酬也很不錯。

另外,由於媽媽工作的原因,以及自身的條件問題,她在家裡的時候,經常表現得比較「硬氣」,而小花看到這樣的比爸爸還厲害的媽媽,心裏面就產生了極大的崇拜性心理,從而喜歡依賴媽媽。

這種情況其實對於孩子的發育並不是很好,因為家庭環境最好是一種和諧、平等的環境,如果家長中任意的一方出現強勢屬性,那麼家庭氛圍很可能會被破壞,並且孩子也可能會得到錯誤的示範,從而干擾孩子的價值觀、道德觀、是非觀的形成。

過度依賴媽媽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開心幼兒》中提到了孩子一直依賴媽媽的後果:孩子很可能喪失成長的機會,自我獨立性也漸漸喪失。

孩子本應該在成長中逐漸的變得獨立,所以,依賴媽媽將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

①阻礙孩子的主觀思維發展

孩子在對媽媽產生較強的依賴性之後,就會喪失發展自主意識的欲望,因為孩子習慣於按照媽媽的軌跡來生活,按照媽媽的想法來行事,按照媽媽的觀念來看待事物等等。

從而導致孩子成為一個沒有主見的孩子,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孩子很難做出自己的選擇,甚至於孩子明知道一件事情的解決辦法或是是非狀態,但是孩子卻不願意表達自己的主觀思想。

所以說,對媽媽的這種依賴心理,將會嚴重的干擾孩子的自主意識發展。

②影響孩子的交際能力發展

交際是孩子融入社會、融入集體的基本能力。但是,孩子在過度的依賴媽媽之後,就會形成一種「媽媽是世界,世界是媽媽」的概念,覺得除了媽媽之外,其他的任何事物與人都是不重要的,都是可有可無的,從而完全拒絕了進行交際的機會,完全忽視了交際知識,並且認識不到交際行為的重要性。

這樣的情況,會導致孩子在入托、上學的時候,很難融入班級,影響孩子的學習與成長,甚至有時候還會讓孩子產生一些極端的心理狀態。

③不利於孩子的自立能力提升

孩子的成長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自立的過程。孩子之所以小時候被家長照顧,就是孩子還不具備完全的自立能力,家長需要去照顧孩子,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的學會一些生活技能、提升一些個人能力、學習一些文化知識、建立一些正確觀念等等。

但是,當孩子過於依賴媽媽的時候,孩子的成長狀態其實就處於一種「停滯」狀態,因為孩子已經失去了自強心,而是覺得只要有媽媽在,那麼就能夠「萬事大吉」。

這顯然是對孩子的成長十分不利,可能會導致孩子長大之後成為「巨嬰」。

如何避免孩子過度依賴媽媽?

《青少年日記(小學版)》中提到:錯誤的溺愛,只能讓孩子事事依賴父母。

所以,家長要避免溺愛孩子,並且引導孩子學會獨立。那麼,家長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多帶孩子接觸一些不同的人和物

想要消除或避免孩子對於媽媽的依賴,就需要讓孩子的生活變得更富起來,充分的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探索心理來讓孩子對其他事物產生更大的興趣。

比如家長在休息的時候,可以帶著孩子串串門,讓孩子與外人多接觸一下。又或者帶著孩子去郊遊、遠足、旅行,讓孩子領略一下大自然或其他地域的風土人情。還可以帶孩子去科技館、博物館等地方參觀。

孩子見得多了,便會減少對寶媽的依賴,因為孩子的眼界被開闊了,他知道媽媽並不是「全世界」,世界還很大。

其次,爸爸要注意增加與孩子的互動頻率

孩子依賴媽媽的情況,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媽媽天生就該帶娃」的理念而導致的,這會讓孩子和媽媽相處的時間更長,從而忽視了其他的家庭成員。

所以,如果想要減少孩子對於媽媽的依賴,那么爸爸就需要經常出現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好一個家長的角色,與孩子多一些交流、多一些互動、多一些陪伴。

不要經常以工作忙等原因來當作藉口,因為孩子是你的,要是孩子成長出現問題,你的任何理由都是毫無作用的。

最後,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孩子如果獨立意識變強了,那麼肯定是不再會過度的依賴媽媽了。所以,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也需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讓孩子健康地成長。

在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時候,家長要注意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識。

很多家長經常以不公平的眼光來看待孩子,覺得孩子什麼都做不好、什麼都不懂,其實這是不正確的。

家長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這樣孩子才能夠正常地成長,才能夠逐漸強化自我意識,才能夠擺脫對媽媽的依賴。

結語

依賴媽媽雖說是一種親情的表現,但是過於依賴媽媽,就是一種不良的成長現象了。

家長們在發現孩子過於依賴媽媽的時候,應該做到足夠的重視,並且使用合適的方式來減少孩子的對媽媽的不正常依賴心理,從而讓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 C媽學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