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不滿中國超市低價傾銷 肯亞千人上街喊中國人離開

不滿「中國廣場」(CHINA SQUARE)超市以平均低於當地商家約45%的價格,衝擊其他商家生意,肯亞首都出現千人街頭示威,高喊「停止中國入侵」、「中國人必須離開」等口號,超市才開張一個月就被迫暫停營業。中國使館聲明支持中肯兩國深化貿易與投資合作。當地台商告訴自由亞洲電台,這背後牽扯民情、政情等複雜因素。

2023年2月28日,不滿「中國廣場」(CHINA SQUARE)超市以平均低於當地商家約45%的價格,衝擊其他商家生意,肯亞千人街頭示威,高喊「停止中國入侵」、「中國人必須離開」等口號。

不滿「中國廣場」(CHINA SQUARE)超市以平均低於當地商家約45%的價格,衝擊其他商家生意,肯亞首都出現千人街頭示威,高喊「停止中國入侵」、「中國人必須離開」等口號,超市才開張一個月就被迫暫停營業。中國使館聲明支持中肯兩國深化貿易與投資合作。當地台商告訴自由亞洲電台,這背後牽扯民情、政情等複雜因素。

從肯亞流出的多個視頻顯示,2月28日,首都奈洛比(Nairobi)街頭,湧入以當地小商販為主體的約千名抗議者,要求將「中國廣場」零售商趕出肯亞。

抗議者黛安娜說:「目的要告訴政府,中國人必須離開」、「中國人是製造商,而貿易鏈是製造商到批發商到零售商再到消費者,這是我們國家想要的,中國人已經打破了貿易鏈,我們不希望這樣。」

抗議者簡萬布伊說:「我不能回家採茶或種地,這個生意是養活我的東西。這些中國人已經獲得了許可證,他們是製造商、分銷商、批發商和零售商,所以他們在做所有的工作,而我們的商店卻沒有人來向我們購買,我們甚至沒有能力支付租金。」

2023年2月28日,不滿「中國廣場」(CHINA SQUARE)超市以平均低於當地商家約45%的價格,衝擊其他商家生意,肯亞千人街頭示威。(路透社

2023年2月28日,不滿「中國廣場」(CHINA SQUARE)超市以平均低於當地商家約45%的價格,衝擊其他商家生意,肯亞千人街頭示威。(法新社

中國廣場超市開張一個月業績竄紅排擠當地生意

有當地人發推特說,中國廣場超市今年1月29日開業,開業前兩周,銷售額就達到2000萬先令,折合人民幣約112萬,超市所有人Lei Cheng還登上當地新聞版面。亮眼業績,成了當地小商販的頭號敵人。

據報導,中國廣場超市削價競爭,平均價格比當地低45%,有些商品甚至便宜50%。Lei Cheng對當地媒體稱,他是在奈洛比一間超市發現商品價格高得離譜,才開了這間店。

示威期間,奈洛比街頭可見「中國人不能成為進口商、零售商、批發商和小販」、「中國人必須離開」、「停止中國入侵」、「中國商人用假冒和廉價商品淹沒了這座城市,殺死了肯亞企業」等標語。有媒體將抗議升高定性為「肯亞排華運動」。

中國駐肯亞使館:支持中肯兩國深化貿易與投資合作

中國駐肯亞大使館2日在官網聲明,願重申支持中肯兩國深化貿易與投資合作,支持中國企業和中國公民在肯依法依規經商。希望肯亞政府保護中國企業和中國公民的合法權益,營造包容、友善的營商環境。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3日致電中國駐肯亞大使館,接線人員表示:「目前我們官方的回覆就是公眾號上的中英文聲明,後續還會不會有回覆,請您接著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和官方網站。」

台灣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3日晚間答覆自由亞洲電台,稱此次遊行過程並未發生暴力事件,也無人員受傷或財產損失。但因肯亞當地逐漸蔓延反華情緒,未來恐將引發肯亞民眾全面抵制華商企業。外交部已請駐索馬利蘭代表處與奈洛比「台灣貿易中心」及台商團體保持密切聯繫,提醒台灣僑商注意安全。

推特上關於肯亞「中國廣場」超市事件的討論。(推特)

左中圖:推特上關於肯亞「中國廣場」超市事件的討論。(推特);右圖:肯亞中國廣場超市所有人Lei Cheng登上當地新聞版面。(推特)

中共黨媒《環球時報》報導,中國廣場超市開張不到一個月,2月26日宣布關閉。肯亞媒體稱,超市關閉前,肯亞投資、貿易和工業部長要求其退出肯亞,並表示希望買下超市租約,交給當地貿易商。基安布縣前任縣長則發推文說,不能打著保護本地零售商的幌子關閉「中國廣場超市」,否則肯亞人只能購買昂貴商品。肯亞中華總商會聲明強調,所有者持有合法許可和經營執照。

據綜合報導,肯亞貿易和投資部長表示,歡迎中國投資者以製造商而非貿易商的身份前往當地,提供工作機會,但讓當地商人經營;外交部門官員則說,歡迎所有赴肯亞投資的行為,無論國籍。

現在肯亞首都的「奈洛比台灣貿易中心」主任林慶鑫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表示,透過當地人解釋,抗議者主要是當地商人,不滿從中國進口相同的東西,在中國廣場超市賣的便宜很多,生意被搶光。消費者則歡迎能買到便宜多樣化的商品。政府一開始主張必須關閉,但了解發現肯亞人股權占多數,不是純中國人超市,立場轉趨中立。

新政府吸引投資設廠增加就業機會力推「肯亞製造」

林慶鑫說,目前「肯亞製造」占比約一成,政府希望提高到三成,希望外國人、中國人投資設廠,提高工作機會、「肯亞製造」,而不是進口中國商品來傾銷衝擊肯亞商販生機。

林慶鑫提及,肯亞人考量價格先於品質,中國商品具價格優勢。肯亞沒有外匯管制,外國人一般可設立獨立公司不需要肯亞人占股。

在肯亞經商二十多年的肯亞台商協會榮譽會長陶德本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指出,在中國「一帶一路」政策下,很多中資承攬肯亞鐵路、公路工程、房地產開發、貿易等,最高峰時有十萬名中國大陸人在肯亞,獲得好處的只有政商高層。中國廣場超市事件背後有複雜的民情、政情。

2023年2月28日,不滿「中國廣場」(CHINA SQUARE)超市以平均低於當地商家約45%的價格,衝擊其他商家生意,肯亞千人街頭示威。(法新社)

2023年2月28日,在肯亞奈洛比,中小企業商人和其他示威者舉著橫幅抗議要求政府趕走中國商人。商人舉著寫有反華信息的橫幅,並高呼「中國人必須離開」',聲稱中國商人用假冒和廉價產品淹沒了這座城市,殺死了肯亞企業。(美聯社

肯亞商人於2023年2月28日在奈洛比舉行示威,他們舉著標語牌抗議他們所謂的對在該國從事商品進口、製造和分銷的中國公民不公平的商業優勢。(法新社)

中國財政衰退切斷「一帶一路」沿線資金中非關係出現裂縫

陶德本說,前一任總統跟中國關係密切,曾和反對黨領袖到中國大陸訪問爭取更多投資告吹。面對非洲國家不還款,大陸非無底洞,中肯關係出現變化。去年上任的新總統親西方,美國總統拜登夫人上周五到肯亞訪問希望加強關係,牽扯中美地緣政治角力。

陶德本提到,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父親是肯亞人,在其總統任內曾訪問肯亞,帶了很多商人,最後沒有簽成實質合約。反觀中共總理李克強造訪肯亞,提供貸款,為當地建鐵路公路等基礎建設。

陶德本說,近年疫情造成經濟雪上加霜,中國廣場超市打壓當地經濟,民怨爆發。加上肯亞約三成人民失業,若是一人發五元美金都可能願意上街,也不排除抗議者中有因此被動員的。至於為何大陸有些東西在國外賣的比在大陸便宜,是因為有外銷退稅,當庫存多時薄利多銷,肯亞小攤商根本無法與中國商店競爭。

不少中國網民批評肯亞接受中國大撒幣,卻反過來排華,數千萬打了水漂;另有網民說商業競爭各憑本事賺錢。

肯亞反中情緒會否掀骨牌效應成為美國非洲戰略的突破口?

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林廷輝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認為,肯亞街頭暴動因素不在市場價格,而是剝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勞工勞動權、就業機會、生產製造權等,中資「一條龍」雇用大量中國工人,衍生許多非法中國勞工。中國式借貸製造政府貪污腐敗和國債危機,斯里蘭卡、加納、坦尚尼亞、尚比亞、中非共和國、剛果、幾內亞、甘比亞、赤道幾內亞等都陸續出現問題。俄烏戰爭爆發通膨、物價飛漲,更激化中國資本與當地商販的對立。

林廷輝說,肯亞是非洲「一帶一路」模範生,若反中情緒升高,又有聯合國、美國支持,同時美國也宣稱要發展非洲大戰略,肯亞會否成為成為美國非洲戰略的突破口,值得觀察。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