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的錢去哪了?被封殺:中國真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嗎?匯率魔法讓結果反轉

中國的錢去哪了?被封殺:中國真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嗎?匯率魔法讓結果反轉;中國經濟出大問題 上山下鄉來真的;為什麼A股99%散戶只能當韭菜?在日本「躺平」低收入華人過怎樣生活?

為解決就業問題,日前廣東還出台計劃動員30萬青年人下鄉以振興鄉村,引起輿論關注。

疫情之後,全球經濟復甦程度如何?3月份的一數據顯示,主要經濟體中,中國僅比俄羅斯強。

為什麼在A股,99%的散戶只能當韭菜?答案在360創始人周鴻偉和妻子的離婚協議中。

中國已經超於歐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這已廣為人知,不過真實情況未必如此。

在中國,從中央到地方,從企業到家庭,再到個人,普遍陷入缺錢窘境,中國的錢究竟去哪了?

中國怕失業率高引動亂,廣東要動員30萬青年下鄉

廣東近日發布《廣東青年下鄉返鄉興鄉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三年行動》方案,盼能藉此解決失業問題。預計到2025年底,將會動員10萬名青年下鄉幫扶、聯繫服務10萬名青年返鄉實踐、培訓服務10萬名青年提升興鄉技能,爭實現帶動1萬名青年入縣下鄉就業、培育支持1萬名青年縣域創業。

這份方案凸顯出,中國經濟問題下行、失業率嚴峻的狀況仍持續,其中尤以青年失業率最為嚴峻。知名中國問題評論人士文昭分析,廣東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有廣州、深圳兩大城市,又有一系列高速成長的城市,如佛山、東莞等,廣東應是創造最多工作機會的省份,現在組織30萬青年下鄉,說明了「廣東都出事了、有麻煩了。」

把失業者分散安置後,就不會出現失業青年一呼百應上街,又鬧出一個「黑紙革命」。

根據《美國之音》報導,「上山下鄉」運動始於上世紀50年代、發展於60年代中期、終於70年代末,當時在中共號召和組織下,上千萬城市知識青年被送去「支援」農村和邊疆,遠赴他鄉無歸期、中斷學業無教育的「上山下鄉」運動成為那一代人的夢魘。

報導指出,在毛澤東時代的「上山下鄉」,中共的理論是為縮小「三大差別」,但實際上除了為了解決文革帶來的嚴重經濟問題外,更重要的是將「革命熱情未減、思想依舊活躍」的知識青年趕出城市以鞏固政權。

儲戶覺醒,美國銀行資金大逃亡

台灣媒體上報報導,矽谷銀行爆雷後,危機暫解但仍蟄伏待除雷。這個雷區是近期猛烈外逃的銀行存款,大舉流向美國共同貨幣市場基金,目前資金規模已急速飆升至五·二兆美元,若再持續恐將加劇銀行體系的壓力,並催化經濟的惡化。

從聯準會貼現窗口需求下降,規模自一千一百億美元降至約八百八十億美元,顯示矽谷銀行引爆的危機緩解,但銀行仍向聯準會求助中。

另方面,銀行的存款大逃亡,三月迄今已有三千億美元流入貨幣市場基金,創下自二〇二〇年四月疫情高峰以來單月淨流入金額新高。在矽谷銀行倒閉後的一周內,即三月中旬當周貨幣市場基金流入約一千三百億美元,也創下自新冠疫情爆發來單周流入紀錄。

現階段是「沉睡存戶的覺醒」,背後是銀行利率和政策利率的利率差所驅動。由於銀行提供的利率無法與聯邦基金、貨幣市場基金的高倍數利率相比,且後者可提供更安全的資產抵押保障。

眾多存戶在追求高利率和低風險的心態下,存款的流出繼續上升,資金流進聯準會的蓄水池隔夜逆回購餘額,截至上月底,蓄水池水位大幅成長至超過二·三兆美元,比二月下旬大幅上升超過三千三百億美元。

聯準會在不調整政策下,存款恐不會回流到實體銀行體系,那麼矽谷銀行危機的後續效應仍會持續,未來更大的擠兌風暴醞釀中,尤其是原本存款已不足有流動性危機的區域性小銀行。

全球汽車銷售復甦,中國僅比俄羅斯強

汽車是觀察經濟的重要指標,也是拉動需求、推動生產的重要抓手。汽車消費的增加必然帶動汽車產業的發展,而汽車產業對整個經濟的發展具有很強「波及」效應,能帶動鋼鐵、機械、電子、橡膠、玻璃、石化、建築和服務等156個相關產業的發展。

已經有十幾個國家公布了3月份的汽車銷售量,藉此來觀察一下目前全球的經濟形勢和市場需求。

2023年3月美國汽車銷量達到141萬輛,同比增速雖然比上月放緩了1.0個百分點,但當月同比增長仍然達到8.6%。

4月5日,德國汽車運輸管理局(KBA)發布的數據顯示,德國3月份汽車註冊量達到28.1萬輛,同比增長17%

3月份,英國乘用車銷售量增長18.2%;印度汽車銷售量同比增長11.1%;韓國五大整車廠商3月全球銷量同比增19.2%;

根據中國乘聯會在4月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59.6萬輛,與去年同期,剛剛持平。今年以來累計零售427.5萬輛,同比下降13%。

在三月份,中國各地出台了一系列以減免稅和補貼為主的汽車促銷刺激政策,但汽車銷售量也僅僅從2月份的同比減少恢復到持平。在這11個國家的汽車銷售量同比增長數據中,僅好於俄羅斯,低於其他國家。

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已經進入中低速增長區,歐美則處於爆發區。

2023年3月,全國銷售新能源汽車54.9萬輛,同比增長5%;今年以來累計零售131.9萬輛,同比增長15%。

美國2月新能源車銷量達11.0萬輛,同比增長57.7%。歐洲八國2月新能源車銷量達19萬輛,同增53.5%、環增26.1%。

中國真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嗎?匯率魔法讓結果反轉

在2023年1月17日的中共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說:「2022年,我國經濟總量突破120萬億元,經濟增長快於多數主要經濟體」。按年均匯率計算,120萬億元折合約18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

2022年,歐盟的GDP為16.65萬億歐元,美國為25.46萬億美元,中國為121.02萬億人民幣。現價同比增長速度分別為15.2%、9.3%和5.3%。如果統一折算為美元,中國GDP為18萬億美元,歐盟為17.8萬億美元,比我們低1.2%,美國是最大的經濟體,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

不過,如果將歐美的GDP統一折算為人民幣,有趣的現象發生了。2022年,美國GDP為171.2萬億人民幣,比中國多41.6%;歐盟GDP為123.6萬億人民幣,比中國多2.1%。也就是說,按照人民幣計算,美國是最大的經濟體,歐盟重返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回退到第三大經濟體。

歐美今年的經濟依然處於擴張區間,在美元、歐元的持續加息中,消費依然保持強勁。歐盟經過去年2-3季度供應鏈強烈去俄化的挑戰,經濟反而更具競爭力了。與此同時,歐美最近幾年都在實施的生產鏈回歸和供應鏈本地化、多元化,現在也已初見成效。這些措施這從最近幾個月的外貿數據都可以看到。

為什麼在A股,99%的散戶只能當韭菜?

署名「亞洲金融 Asia Finance」的推特帳戶發文稱,中國網際網路360公司的周鴻禕與妻子胡歡協議離婚,按照財產分割原則,周鴻禕將其名下一半的360公司股票,即6.25%轉移給胡歡。這下好了,兩人都只需要減持一點,就會低於5%的持股比例,以後減持不用公告了。離婚減持的套路,2015年崑崙萬維董事長就玩過,真可惜,不能再離一次,錯過了韭菜們的熱情。

不得不說,A股真是騙子的天堂啊。索辰科技4月6日申購,發行本益比高達369倍PE。董事長本來只打算募資9.7億,保薦機構海通證券直接一步到位,超額募資25.4億,多出來的15.7億,索辰科技干30年都賺不回來。誰還去干實業啊。做報表耍財技,到A股來上市,一把財富自由,真香?空倉的夥伴,能跑贏99%的股民。

中國的錢去哪了?

署名「華語財經@HuayuFinance」的推特帳戶發文稱,中國從自殺蔓延到集體自殺。最近幾十年,老百姓省吃儉用,最後卻混了個全民負債,光是房貸就欠了38萬億,總負債73萬億。房地產總該掙到錢了?結果,這房地產企業也欠了20多萬億。

那地方政府掙錢了?結果,地方政府欠了100多萬億,都存銀行了?銀行業總資產217萬億,負債也過了200萬億。這錢都去哪兒?

在日本「躺平」的低收入華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410/1887494.html

近段時間在海外華人圈很火的一則視頻,一對在日本生活的華人夫妻,背負著35年的房貸,倆人都沒有正式工作,甚至也沒有大筆存款。妥妥的屬於日本的低收入家庭,但他們卻過上了真正意義上舒適的「躺平」生活。

在日本低收入的華人,到底有著怎樣的日常?

十幾年前,吉川以一名留學生的身份來到日本。畢業後便一直在關西的一家中小企業工作。2018年,選擇入籍日本的吉川和相戀3年的男友結婚了。

和無數普通夫妻一樣,結婚之後,吉川和丈夫一起貸款買了套60平方米的2LDK小房子。

可沒曾想,2020年疫情來了,打亂了許多人原本的生活節奏。

吉川和丈夫也相繼辭職在家休息,觀望疫情發展。

後來,隨著大家對疫情的恐慌情緒日漸緩和,日本政府也取消緊急事態宣言之後,社會各方面也開始恢復至正常狀態。

但吉川和丈夫倆人都不太想回到以前較為忙碌的正社員狀態。

他們的選擇是,各自找了份喜歡的兼職(零工),一周只上班3、4天,每天工作7-8個小時。

夫妻倆加起來的年收入,還不到4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0萬)。

因為低收入家庭,各種開支相應都會有所減免。

首先是房貸,房子貸款了35年零首付,同時由於日本多年來的超低利率政策,吉川夫婦每月的房貸,只需5萬多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2600元)。

接著水電煤和通訊費,一個月攤銷必須是2萬多日元(夏天在家的話會24小時開空調,可能會稍貴一些)。

總體算下來,包括房貸在內,每年的固定支出大概是80多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2萬元)。

另外,除去所有開銷支出後,倆人一年還能有大概280萬日元不到的存款(約合人民幣14萬元),可以用於自由支配。

已開發國家之所以是已開發國家,某種程度上就是能夠允許某個人,即便不去「996」,也能維持一定的生活水準。

不管一個人想選擇「內卷」(奮鬥)或「躺平」(閒適)與否,其實是應該被允許自由決定,而不是被迫的。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