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我已死,抬我出殯

作者:

1880年,時任浙江巡撫的潭鍾麟居住的杭州寓所,小妾李氏居住的房間,人影晃動,幾個丫鬟來去匆匆,正在做著產前接生的準備。因為李氏是小妾身份,這一胎也不知是男是女,所以譚鍾麟並不是很在乎,等到半夜時分仍不見胎兒出來,譚鍾麟就回房睡覺去了。

剛一躺下,就聽見門房上來報告,有貴人來訪。譚鍾麟趕忙穿戴整齊,前往客廳與來賓相見,卻原來是前朝名臣何文安。寒暄禮畢,賓主落座,何文安便作揖說:「從今天起,我就要來你家長住了。」

譚鍾麟感覺事出意外,正不知如何回答,就聽見外面一陣喧譁,將他從夢中驚醒,有丫鬟進來報喜說:「老爺,生了,是個兒子!」

原來剛才是在夢中。譚仲麟一路小跑,一路就想,莫非兒子是何文安轉世投胎?待跑進李氏房間,看見剛出生的兒子,便格外喜歡。想到何文安,字延闓,心裡頓時拿定了主意:這個兒子,就叫他譚延闓,字祖安。

也許真是來歷不凡,譚延闓自幼天資聰穎,5歲入私塾讀書,先生便發現他竟有過目不忘的能力,寫得一手漂亮文章。他12歲中秀才。22歲中舉人,兩年後參加會試名列頭名會元,是湖南省在清朝年間的第一個會元。如果不出意外,會試的第一名會元,在接下來的殿試中就是狀元。

但因為譚延闓與譚嗣同都姓譚,又都是湖南人,讓慈禧太后聯想到「戊戌變法」,心裡很不痛快,於是將原本應該點為新科狀元的譚延闓,只取在二甲進士的第35名。

即便如此,82歲的老父親也十分開心,特許譚延闓的母親可以坐下來同桌吃飯。

譚家是官宦人家,規矩很多,每次進餐,父親、大夫人和子女都能坐上飯桌吃飯,譚延闓的母親李氏因為是小妾,就只能在旁邊盛飯端菜,直到大夫人發話說「下去吧」,李氏才能去側門的偏殿用飯。譚延闓從小看到母親的處境,非常心疼,於是暗中發憤,決心努力讀書,通過自己的奮鬥來提升母親在譚家的地位。

譚延闓的母親李氏,原本是窮苦人家的女兒,很小便被賣給人家當丫鬟,每天早起晚睡,乾的都是粗活。因為生活在大戶人家,看多了規矩,學會了察言觀色,很會處事。加之手腳利索,很受人喜歡。

有次,譚鍾麟去朋友家喝茶,看到李氏,覺得她心思細膩,徵得朋友同意,將李氏帶回家中,讓她照顧自己的母親。

李氏來到譚家後,與老夫人相處融洽,很討老夫人歡心。老夫人走後,譚鍾麟就將李氏收為自己的通房丫頭。但這並沒有改變她的身份地位,李氏的伺候對象,不過是從老夫人換成了大夫人。在與正室的接觸中,李氏說話更加謹慎,服侍大夫人起床更衣,愈發小心在意。

後來,李氏懷孕,生下了譚延闓。譚鍾麟覺得這個兒子比其他兒子有出息,能光耀門庭,便將李氏升為小妾,不再兼干粗活,只負責伺候丈夫和正室,教育孩子就可以了。

譚延闓的出生,讓李氏第一次改變了自己的地位,從最低等的丫頭變成了妾室。

1904年,譚延闓進京參加會試,高中進士,被取在二等第35名。這讓譚鍾麟喜不自勝,在家中大擺宴席。李氏仍然按舊日規矩,站在一旁替丈夫盛飯。譚鍾麟對李氏說:「你也坐下來一起吃飯吧,以後這些事就交給丫鬟們去做。」

聽到丈夫這樣說話,李氏好一陣子沒有反應過來,她沒想到自己終於也有這樣一天,可以在正堂吃飯。譚延闓見母親不知所措,起身把母親牽了過來,坐在自己身邊。

懂事的丫鬟立即搬來凳子,擺上一套全新的餐具。一家之主的譚鍾麟隨即宣布:李氏以後都在正堂吃飯,誰也不能使喚她。這意味著,李氏的地位等同於正室夫人,月銀也有相應增加。

譚延闓高中進士之後,被選入翰林院,授予編修,不久即返回湖南辦學。慈禧晚年,曾親自主持改革,即所謂「丁未新政」,譚延闓積極響應,成為湖南立憲派首領,被選任省諮議局議長。1911年武昌起義後,被咨議局推舉為湖南省都督。

此後,譚延闓追隨孫中山,先後出任兩廣督軍,三任湖南督軍、省長兼湘軍總司令,授上將軍銜,陸軍大元帥,當選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

譚延闓20歲時,與江西布政司方汝翼之女方榕卿成婚。譚方兩家乃世交,是多年的好友,這樁婚姻屬天作之合,夫妻間感情深厚,琴瑟和諧。

方榕卿為譚延闓生育了一男三女。譚延闓身兼要職,常年在外,養育兒女、照顧婆婆,都由方榕卿一肩擔當。這位昔日的大小姐毫無怨言,將家庭安排得妥妥噹噹,井井有條,這讓譚延闓心懷感激。

譚延闓36歲時,母親李氏病重,此時譚延闓第二次出任湖南督軍,時值國家動盪,危機四伏,他這個位置隨時可能被人奪取。李氏擔心自己病重的消息會影響兒子,叮囑兒媳不要告訴譚延闓。

直到李母在上海突然病逝,方榕卿才將消息電告了譚延闓。獲知噩耗,譚延闓連夜動身,趕往上海寓所奔喪。第二年,譚延闓扶靈返回茶陵老家,將母親靈柩暫時停放在祖宅之內。

當時,譚家老宅正好位於譚姓宗祠的後面,如果走正門出殯,靈柩必須經過宗祠大門。按照族規,小妾死後不能從宗祠大門出殯。族人要求譚延闓不能壞了族規,必須從宗祠的側門抬出,有人甚至擋在大門口阻止通行。譚延闓身為一省督軍,親自跪求族中長輩,反覆善說,如今已是民國,陳規陋習早該更改,請允許母親走一次正門。族人就是不聽。譚延闓怒不可遏,一氣之下仰臥於棺蓋之上,命槓夫起靈。靈柩抬到宗祠大門口時,他大喝一聲:「我譚延闓已死,抬我出殯!」族人見狀,目瞪口呆,被譚延闓怒氣所震懾,只好退到一邊,讓槓夫抬著靈柩從宗祠大門出殯。

安葬母親兩年後,38歲的譚延闓,又遭遇了妻子病故。兩年之內,這世上最疼愛他的兩個女人,也是他最親愛的兩個女人,竟然先後離他而去。方榕卿臨終之時,托人轉告譚延闓,希望他不要娶第二任妻子,讓他悉心撫養他們的四個子女。譚延闓當時正在零陵整軍,聽聞噩耗悲痛欲絕,當即對天發誓,此生絕不再婚。

後來孫中山夫人宋慶齡的小妹宋美齡從美國留學歸來,孫中山有意將妻妹介紹給譚延闓,徵求夫人意見,宋慶齡非常贊同,譚延闓作為丈夫的左膀右臂,為人仗義,詩書俱佳,文武兼備,是非常合適的人選。

不料譚延闓聞聽這門婚事,卻婉言拒絕,說自己曾對天起誓,答應亡妻不再續弦。為了不傷及宋家人的顏面,譚延闓親自帶著禮物,前往宋家致歉。經過一番交談,宋家表示理解,譚延闓當即拜宋老夫人為乾娘,認宋美齡作妹妹。宋美齡是在美國接受的教育,思想開放,並不覺得有傷面子,反而相處得如同兄妹。

1922年,蔣介石在孫中山家中邂逅了25歲的宋美齡,一見傾心,立刻認準了這就是他心目中完美的妻子,隨即展開了主動追求。交往之下,宋美齡也對蔣抱有好感。譚延闓得知兩人相愛後,極力玉成此事,在宋家老太太面前替老蔣說了很多好話,最終促成了這門親事。蔣宋聯姻,譚延闓充當了媒人,他也成了這場婚禮的證婚人。

2023-04-20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量

來源:青衣仙子的二維空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