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三年狂賺上千億 這個暴利生意走到頭了

核心提示:

1、從2020到2022年,一些企業憑藉「新冠檢測」業務創造了「業績神話」。據鳳凰網《風暴眼》統計,三年期間,A股36家「新冠檢測概念股」(wind統計口徑)企業合計盈利超過1000億元。不少企業的營收和淨利潤在甚至實現了10倍、20倍的增長。

在業績暴漲的同時,不少「新冠檢測」也面臨隱憂。據鳳凰網《風暴眼》統計,目前已公布2022年年報的18家「新冠檢測」企業應收帳款合計高達440億元。其中,迪安診斷的應收帳款占營收比重高達50%左右。

3、去年盈利1.16億元的凱普生物表示,公司應收帳款中大部分與新冠核酸檢測相關,如果算上資金成本因素,這方面的營運2022年度是虧損的。華大基因在年報中透露,應收帳款的主要對象則是醫院、政府機構、海外公司、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和代理商。

4、根據中疾控網站數據,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後,各省份核酸檢測量在1月份已經降至最低28萬。隨著「新冠檢測」需求斷崖式的下降,接下來靠什麼來撐起未來的業績?這或許是明德生物等「新冠檢測」企業需要回答的問題。

——————————————————————

隨著2022年年報發布的「最後期限」將至,不少企業也在最近紛紛發布了去年的年報。其中就包括明德生物、迪安診斷、華大基因等「新冠檢測概念股」。

據鳳凰網《風暴眼》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20日,A股36家「新冠檢測概念股」中已經有18家企業發布了年報。這18家企業去年營收合計為1614億元,淨利潤合計為329億元。

而從2020年至2022年,A股36家「新冠檢測概念股」企業合計盈利超過1000億元。不少企業的營收和淨利潤在甚至實現了10倍、20倍的增長。

但業績暴漲的同時,不少「新冠檢測概念股」也面臨著應收帳款高企、壞帳增加、存貨以及固定資產跌價損失增加的情況。據鳳凰網《風暴眼》統計,目前已公布年報的18家「新冠檢測」企業應收帳款合計高達440億元。

明德生物、科華生物、凱普生物、華大基因等「新冠檢測」企業更是在不久之前紛紛發布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公告,一共計提2022年資產減值金額約50億元。

如今,隨著新冠疫情接近尾聲,核酸檢測以及抗原檢測等的需求量斷崖式下降,「新冠檢測」企業的亮眼業績還能否持續?居高不下的應收帳款以及壞帳,將來又是否會成為隱藏的風險?

淨利潤三年翻百倍,「明德生物」們賺翻了

4月20日,明德生物發布了一份亮眼的年報。根據年報,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5.3億元,同比增長272.12%;淨利潤43.08億元,同比增長197.79%。

這已經是明德生物連續第三年營收和淨利潤增速保持在190%以上。很難想像,這家如今營收上百億的企業,在2019年時營收只有1.81億元,淨利潤只有0.43億元。

三年時間,明德生物的營收翻了58倍,淨利潤翻了100倍。之所以能夠實現這樣的業績增長「神話」,主要是因為明德生物自2020年初開始推出「新冠檢測」類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武漢明德生物主要從事IVD診斷試劑與檢測儀器的自主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布局了體外診斷、急危重症資訊化解決方案、第三方醫學檢驗三大業務板塊。

2020年3月,明德生物通過國家應急審批通道上市了新冠核酸試劑。自此,新冠核酸檢測試劑成為明德生物營收的主要來源。2022年3月,明德生物又成為首批獲證的新冠抗原檢測試劑供應商,公司業績增長獲雙重驅動。

在2022年年報中,明德生物也指出,自2020年以來,公司累計發貨超27億人份新冠核酸檢測試劑。根據2022年12月全國承擔集中隔離點外送樣本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室間質量評價報告,公司生產的新冠核酸檢測試劑在全部實驗室的試劑使用量百分率為22.1%。

而財報顯示,2020年明德生物快速診斷試劑收入7.82億元,占總收入比例為81.54%;2021年,公司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盒收入24.71億元,占總收入比為87.33%;2022年公司體外診斷試劑收入97.79億元,占總收入比重為92.86%。

憑藉著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產品,明德生物不僅實現了業績的大爆發,還實現了股價的飛速增長。其股價從2020年初的15元左右一路暴漲到去年91元左右的高點,漲幅高達500%。

和明德生物情況相似的,還有達安基因。2020年之前,達安基因一度陷入增長危機,營業收入在2017年至2019年曾三連降。而自從2020年公司新增新冠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業務後,業績突飛猛進。

財報顯示,2020年達安基因盈利24.5億元,淨利潤同比暴增5295%。2020年、2021年及2022年,新冠核酸檢測試劑業務分別為達安基因貢獻了營業收入29.75億元、48.94億元和83.5億元,占比55.70%、63.85%和69.31%。

[page]

除了明德生物和達安基因外,義翹神州、諾唯贊、東方生物等企業也都憑藉新冠檢測相關業務實現了業績飛漲。2020年,義翹神州、安旭生物、諾唯贊、博拓生物、東方生物等「新冠檢測」企業的淨利潤增長率都超過了1000%。

據鳳凰網《風暴眼》不完全統計,從2020年至2022年,A股36家「新冠檢測概念股」的幾乎全部盈利,淨利潤合計超過了1000億元,可以說是A股最賺錢的板塊之一。

這些「新冠檢測概念股」之所以能夠淨利潤暴增,除了產品需求量大之外,還因為其超高的毛利率。鳳凰網《風暴眼》發現,大部分「新冠檢測」企業的毛利率都遠高於醫藥行業的平均值,也遠高於疫情之前的水平。

以九安醫療為例,2019年時其銷售毛利率僅為28.79%,而2020年銷售毛利率則劇增至56.31%,2021年其銷售毛利率繼續增至63.47%。而萬泰生物、義翹神州等企業的毛利率甚至達到了80%、90%以上。

可以說,明德生物、達安基因等這些在疫情前「名不見經傳」的企業,正是憑藉著需求龐大的「新冠檢測」相關業務,實現了業績和股價的起飛。

新冠檢測需求下降,亮眼業績能否持續

對於「新冠檢測」企業而言,華麗的財報數據背後,其實也藏著巨大的隱憂。

鳳凰網《風暴眼》發現,在營收快速增長的同時,不少「新冠檢測」企業的應收帳款也在持續增長。以迪安診斷為例,2019年時其應收帳款為33.3億元,2020年和2021年分別為45.30億元和62.88億元。到了2022年,其應收帳款已經高達99.56億元,占營收比重接近50%。

和迪安診斷相似,萬泰生物的應收帳款金額也持續急劇增長。2019年萬泰生物應收帳款僅有6.91億元,2022年已經增至39.40億元。今年一季度,其應收帳款更是在短短三個月內增加了10億元,達到51.48億元。

華大基因也在年報中表示,應收帳款在合併財務報表的帳面餘額為人民幣30.01億元,壞帳準備的餘額為人民幣7.94億元,帳面價值占流動資產和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22.59%和15.35%。而應收帳款的主要對象則是醫院、政府機構、海外公司、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和代理商。

去年盈利1.16億元的凱普生物更是在年報中直接指出,報告期末,公司應收帳款總額為272152.78萬元,其中大部分與新冠核酸檢測相關,如果算上資金成本因素,這方面的營運2022年度是虧損的。

至於原因,凱普生物表示,雖然(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274924.77萬元,但由於響應國家多次調低集采供應和降低服務費用,基本維持保本微利的狀況,帳面貢獻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614.88萬元。

據鳳凰網《風暴眼》統計,目前已經公布2022年年報的18家「新冠檢測」企業應收帳款合計已達441億元。而這些大額應收帳款若未能及時收回,未來或存在計提減值的風險。實際上,已經有一些企業發布了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公告。

就在年報發布的前幾天,明德生物於4月16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2022年度計提減值準備金額為約10.17億元,將減少2022年度利潤總額約10.17億元。相應減少2022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淨利潤約8.17億元,同時相應減少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資產約8.17億元。

對於存貨計提壞帳,公司董秘在互動平台向投資者回應稱,「2022年底以來,防疫政策發生重大變化,公司新冠檢測相關部分產品存貨可變現淨值預計低於成本,因此計提減值損失。部分固定資產預計可收回金額低於帳面價值,因此計提減值損失。」

另外兩家上市藥企迪安診斷和達安基因也分別在4月12日和3月30日發布了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公告,計提2022年度各項資產減值準備總金額分別為9.29億元和9.56億元。

除了這3家公司外,科華生物、凱普生物、華大基因也在最近一個多月內發布了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公告。據鳳凰網《風暴眼》統計,這幾家公司計提2022年資產減值金額合計約50億元。

但這些披露的「計提」數據,或許只是冰山一角。因為疫情情防控政策的調整發生在去年12月,對「新冠檢測」企業2022年的業績影響,整體上來看並不是特別大。疫情情防控政策的調整對「新冠檢測」企業的影響,或許要從今年一季度才會開始顯現。

根據中疾控網站1月25日發布的《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去年12月初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後,受居民檢測意願影響,各省份核酸檢測量不斷減少。如12月9日檢測量為1.5億,2023年1月1日降至754萬,1月23日降至最低28萬。

這也意味著,為明德生物、達安基因等企業提供了60%以上營收的「核酸檢測」「抗原檢測」等業務,將出現斷崖式的下降。接下來靠什麼來撐起未來業績?這或許是明德生物等企業需要回答的問題。

實際上,從目前已經發布一季度報的「新冠檢測」企業來看,其業績已經出現了下滑。例如,萬泰生物今年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了8.98%,扣非淨利潤同比下降了8.59%,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則同比下降了170%。

萬泰生物表示,一季度淨利潤同比略有下降,主要系本期與鼻噴新冠疫苗相關研發支出0.71億元全部費用化,上年同期與鼻噴新冠疫苗相關研發支出1.52億元則為資本化。2022年起,公司將鼻噴新冠疫苗研發過程中開發階段的支出在滿足資本化條件時確認為無形資產,故上年同期相關研發支出資本化。

「2022年12月起,公司基於國家防疫政策變化以及對鼻噴新冠疫苗項目未來收益的綜合判斷,從謹慎角度出發對2022年度已經資本化的和未來發生的鼻噴新冠疫苗研發支出於當期全部費用化,故本期相關研發支出費用化。」萬泰生物在一季度財報中指出。

事實上,一些企業也已經意識到了潛在的風險。明德生物在年報中指出,新冠檢測產品市場需求受到各個國家政策的影響較大,目前全球主要國家均己調整了相關政策,導致新冠檢測相關產品需求大幅下降,從而導致公司面臨新冠檢測相關產品業績無法維持的風險。

明德生物的應對方法是,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拓展不同產品線,通過加大產業基金投資力度,將明德生物打造成體外診斷平台型企業,以抵禦單一產品行業政第變化的風險。

對於明德生物、九安醫療、華大基因等「新冠」概念企業而言,隨著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後市場環境的變化,之前那種輕鬆實現業績十倍、百倍增長的日子可能已經過去了。而真正的挑戰,或許才剛剛開始。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風暴眼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