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50萬元學費的MBA,擠滿了中國考研失意人

2023年考研報名人數達到474萬人。

讀研的需求在增加,要知道,北京碩博研究生畢業人數「首超」本科生還登上過熱搜。

然而,據媒體報導,今年考研的錄取率不超過20%。也就是說,超過300萬考研學子註定落榜。

這樣的現實,讓原先那些試圖通過讀研提升學歷、轉行或跳槽的職場人,望而卻步。

這樣的現實,則讓MBA意外火爆。

對比之下,前置學歷門檻相對較低、需要材料提交、提前面試和筆試,聯考難度和要求也較普通考研簡單許多的MBA,開始成為職場人的新選擇。

一位MBA諮詢從業者對鹽財經記者表示,近幾年來,MBA的報名人數一直呈現上升趨勢,且報考人也越來越年輕化。

數據證明了這一點。從北大光華MBA發布的數據來看,2020年,學生小於25歲、26-30歲的人數比例,分別為2.65%、27.29%;而到了2022年,小於25歲、26-30歲的人數比例,則分別上升至3.88%、37.40%。

跳槽、轉行、提升學歷、人脈與資源……以往認為MBA是中年高管專屬的「刻板」印象,已經開始瓦解。

擠破頭皮去讀開銷不低於留學的MBA,這屆年輕人他們到底圖什麼?

北大光華MBA2020&2022新生入學數據

五年前,蘿拉迎來了她的畢業典禮。

這時,她的室友和好姐妹們有的全獎直博、有的保研清北,再不濟也有份還算心儀的工作。

而她,站在已經搬空的宿舍里,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個既沒有書讀,也沒有工作的社會人。

gap一段時間後,她去一家規模不到百人的在線教育初創公司面試了,接受了工資幾千塊的offer。

她本意是把這份工作當作過渡,一邊工作,一邊申請碩士,試圖尋找下一個起點。但工作第二年,她始終沒有考上。

放下考研上岸的念頭,蘿拉開始努力打工,在這家公司一直工作到了現在。

五年間,她升職成了小主管,工資也隨著職位的提升,漲到了之前的好幾倍。然而,在線教育行業的天花板在「雙減」後實在是顯而易見。雖然公司不屬於重災區的K12領域,並未受太大影響,但蘿拉在嘗試了幾次後,仍未遇見滿意的跳槽方向和崗位。

「當然現在的工作也還算挺滿意的,薪資待遇不錯,同事老闆也都很好,但估計也到頭了。」行業因素之餘,規模不大的初創公司晉升空間也非常有限,她開玩笑道,總不能把老闆給頂替了吧。

她索性報考了北大兩年制的全日制MBA,計劃回到學校「充電」兩年。

2022年6月25日下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2022年畢業典禮在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行(圖源: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公眾號)

1997年的嘉嘉,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後直接對口的工作少之又少,最終選擇了一家能源國企的文職崗位。

這份工作不太需要創造性,日復一日的寫材料,很快讓嘉嘉感到枯燥。傳統國企安穩的另一面,則是略有些死板的管理方式和職場氛圍。

和大部分年輕人一樣,嘉嘉實在不滿足於僅做一個小螺絲釘:「我自己本身不管是性格還是興趣,都是想做一些更有創造性和創新性的工作。」

讀書的念頭從未遠離。

當了解到身邊多數就讀全日制碩士的朋友,他們畢業後的就業經歷和最終工作都不太理想的時候,嘉嘉考慮再三,放棄了讀碩士,選擇了報考能夠與工作並行的非全日制專業,最終調劑去了北京一所研究院的MBA。

巧合的是,嘉嘉的工作經歷在今年7月份滿三年,剛好達到MBA報考的工作年限要求。

同樣是1997年的王帥,在一家金融國企做財務管理工作。他對同質化的環境也略感乏味,並看出了國企的晉升之難。「還是想要跳出原來的圈子,去接觸下更廣闊平台。」

身邊同一個專業領域選擇繼續讀書深造的同齡人不在少數,但大多選擇更對口的會計碩士MPAcc。然而,MPAcc實在「卷到不行」,加上未來就業方向的考慮,他最終選擇了去讀中山大學的MBA。

2022年全球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碩士)項目排名(2022 Global Full time MBA Ranking),中山大學管理學院MBA項目位列第72名,亞洲第四(圖源: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官網)

即便是剛好滿足畢業工作三年的標準「踩線」入場,王帥依然不是最小的學生——MBA的同學,有人小了他幾個月。

「觀察來看,(年齡在)『91年』到『95年』的應該是最多的,『95後』也不少。」

「卷」向MBA的職場人愈發年輕,需求促使了越來越多大學開設MBA項目或擴招,以增加MBA招生人數。

據悉,截至2022年,共281所院校獲批MBA辦學資格,其中新增26所院校開始招生。同時,中央財經大學非全日制MBA擴招比例24%,上海大學擴招比例56%。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MBA諮詢機構都提到,每年MBA的申請人數是與經濟周期反向而行的。經濟越不景氣,人們讀商學院的意願越強烈,競爭就越激烈,而相應的,商學院的學費也越高。

事實也確實如此。

鹽財經翻閱資料發現,部分2023年MBA項目學費出現大幅跳漲。其中,上海交大安泰MBA(非全日制)學費由45.8萬元漲至51.8萬元;深圳大學MBA項目學費則由19.8萬元漲至29.8萬元。

儘管MBA學費居高不下甚至逐年上漲,職場人報考MBA的熱情依然未減。

雖然非全日制MBA普遍學費更高,但全日制MBA的縮招趨勢,無疑讓選擇變少的同時,加劇了報考的競爭難度:

北大光華2020年取消中文班,全日制MBA從100人,大幅度縮減至40人左右;

廈大、對外經貿、華中師範、南開等院校也在近年陸續取消全日制MBA。

而當下略顯疲軟的就業市場和宏觀經濟環境,也讓職場人不敢「停步」,不敢花費2—3年的時間成本,選擇全日制MBA。

MBA2023年學費分布(數據來源:MBAedu、各高校MBA項目招生簡章圖源:穀雨數據)

比如王帥。

部分出於投資的目的,王帥和父母商量後,畢業後工作不久,便早早在一線城市買了房。但這也讓他在有了讀書的念頭後,不得不考慮經濟來源,放棄重回學生身份,讀全日制MBA的想法,而選擇非全日制。

對於這些剛工作不久,又有房貸的人來說,非全日制的學費雖更高,但因為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更能抗風險。

非全日制MBA的高昂學費幾乎也讓嘉嘉拿出了所有積蓄,但她認為,在當前就業市場「入冬」的情況下,一份能夠提供穩定收入來源的工作是不可缺少的。

「現在的積蓄可以剛好覆蓋整個項目的費用,但後期可能也會考慮下學貸。」據嘉嘉了解,藉助學費貸的學長、學姐並不在少數。

已經研一的潭潭,就使用了學貸的方式。

在去年被頭部網際網路大廠裁員後不久,潭潭拿到了對外經貿大學非全日制MBA的錄取通知書。雖積蓄可以承擔學費,但謹慎之下他還是選擇了部分學貸。

他無比慶幸當初的決定:被裁員後的經歷並不順利,居家隔離3個月後,中途短暫入職一個崗位後便再次遭遇裁員,還在去年10月因遭遇車禍而進行了一場手術,養好病後已是12月,直到今年3月才入職一家醫療企業。

「一年就經歷了兩次裁員。如果當初真的都拿去交學費,那就真沒錢應對後面那些事情了。」潭潭對鹽財經感慨道。

值得一提的是,MBA體系更成熟、性價比更高的日本,似乎正在逐漸成為熱門報考地。

小紅書上,有關日本MBA項目的推薦及分享不在少數,也有了不少備考機構開始做此方向的諮詢。

社交平台上不乏有關日本MBA項目的推薦及分享(圖源:小紅書截圖)

據去年畢業於早稻田非全日制MBA的Aria分享,其兩年學制的項目花費大約在15—20萬元人民幣,「相較於國內確實是很便宜了」。

高額的學費、工作背景等要求,已經篩選掉了一部分競爭對手。這是MBA吸引職場人的原因之一。

然而,如今,「感覺好考」的MBA或許已經並非易事。

在考研整體錄取率逐年走低的背景下,MBA的錄取率自然也不會攀升。公開數據顯示,北大滙豐MBA項目2022年最終擬錄取200人,其中全日制MBA25人,非全日制MBA175人,錄取率為15.6%。此外,其2022級的申請人數也出現了37.8%的大幅增長。

蘿拉曾在北大的提前面試中,非常坦然地表達了自己並不認為MBA項目會為她的職業生涯帶來質的改變:「讀完MBA或者拿到碩士學位,心儀的工作就會給我發offer,或者我可以轉行、可以薪資翻倍……想也不太可能。工作的事情工作解決,讀書只是給你提供了再嘗試的機會,是沒有辦法解決工作問題的。」

這場面試她拿下了第一。

參加過多個院校MBA面試的蘿拉認為,老師在面試中都會關注候選人對MBA項目的預期及職業發展規劃,規劃太過不切實際的人,可能得不到高分。

此後,小紅書上不時有人諮詢她報考MBA的問題。

她這才發現,有不少人把MBA當作改變命運的救命稻草。她對鹽財經記者說道:「ta可能考研或者MBA備考二戰三戰很多年,心態有點背水一戰。但是名校提前面試本身就是考察工作背景,是錦上添花,對脫產備考的同學並不友好。」

而對於人脈及階層資源,受訪的准MBAer也不敢有太高預期:職場資歷尚淺的他們在人脈和行業資源方面,顯然不太具有優勢。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2021屆全日制中國MBA學生入學前概況(圖源: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2020屆畢業生就業報告)

王帥對其中的規則看得很清楚:「如果你自己什麼都沒有,那拿什麼和其他人互惠互利呢?就是真的對方有心,但如果自己沒有能力,那也是沒有辦法承接的。」

即便在行業有所積累,實現理想中的「資源互換」也並非易事。

潭潭所在的對外經貿大學名聲在外,MBA同學的背景和資歷也確實符合他最初對於人脈、資源的想像。「但大家更傾向於找有共鳴的同學做朋友,性格和職業背景等都有一些因素。更多的是在做小組作業,班級活動中慢慢積累的感情。」

嘉嘉也是如此心態。畢業參與工作沒有多久的她,人脈和資源並沒有多少,因此也不期望讀研期間可以交換到什麼。

對此她也有過困惑,在複試後詢問老師,像她這樣的年輕人是不是不太符合MBA的定位。

老師的回覆對她頗有啟發——在招生的時候,老師也會從年齡的角度來配置,「學生年齡希望多數集中於30—40歲之間,這個年齡段既有工作經驗,思維也不至於太過於僵化;小部分人會希望是更有經驗的中高層領導;另外小部分人就是像我這樣的年輕人。」這樣能夠實現內部良性互動之類的,大家各取所需。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4屆全日制MBA學生入學前與畢業後的工作職能、薪資分布情況變化(圖源: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2014屆MBA& MPAcc就業報告)

對此Aria深有體會。

早稻田的名校品牌,使得MBA匯集了各行各業的人才,同學間有Aria這樣仍屬於職場新人的20多歲年輕人,也有50多歲的企業社長。

最初,她也認為自己並沒有「交換價值」,但後來逐漸意識到,對價值的理解可以是多維度的。

「例如對於那位社長的需求來說,他身邊也都是50多歲的人,所以和年輕人溝通交流的需求更大。從小組作業展示也可以看出來,業界資深人士呈現的內容會非常有經驗,而年輕一些同學則更有新興潮流視角。」

在她看來,MBA提供了了解其它行業及資深人士的窗口。「你只有去接觸很多與你目的不相稱的東西,才會發現其它的可能性。」

TA們現在怎麼樣了?

蘿拉

她將在今年9月正式入學北大MBA。對於不太在意「社會時鐘」的她而言,上岸全日制MBA,比起職業上的提升,她更期待回到校園,認識同質化交友圈以外的朋友,嘗試新的人生可能性。

對於未來,她也會有焦慮,擔心自己畢業後的就業市場依然緊張,依然找不到心儀的實習或工作。「但我也實在卷不起來。這兩年我就想好好玩一下,後面的事情就順其自然吧。」

嘉嘉

同樣在今年將入學的嘉嘉,對在北京的MBA生活有所期待。

跨省報考非全日制MBA,意味著工作日結束後的周末還要驅車去北京上課,但三四線小城市的圈子和日常生活實在平淡,嘉嘉對北京豐富的文娛生活早有嚮往,也計劃能夠在這座城市工作與生活,實現跳槽或者轉換賽道的想法。

潭潭

正在就讀研一以及畢業的人——潭潭也收穫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此前,潭潭的大專學歷讓他遭遇過不少職場歧視,而MBA能夠滿足他提升學歷的需求;去年就業屢屢碰壁以及生活的不順,也讓他一度陷入自我低價值感中無法自拔,但最終也在與老師和同學的交流及互動中逐漸找回自我認可與自信。

王帥

「委曲求全」讀了非全日制MBA的王帥,在略有些忙碌的工作與學習生活中收穫了些許成就感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在國企的職場環境中少有的純粹。

「在這裡大家都是平等的同學,就算在業界裡非常大牛的人,你也可以和他平淡地交流和請教。」

Aria

最初出於職業方向迷茫等原因就讀MBA的Aria,畢業之後成功轉行去了跨度較大但自己感興趣的創投領域。

她強調自己經歷的不可複製性,以及MBA在其中並未有決定性作用:藉助MBA深造的機會,她向諸多目標行業的業內人士進行了諮詢和請教,對入行有了一定的認知和準備。

之後,一個入行的機會出現在了面前。

她聯繫獵頭,最終成功入行。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鹽財經 於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