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拜登被忽視的大動作

作者:

七國集團2023年度峰會由於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突然「加入」而被搶了風頭,整場峰會的核心臨時轉換到烏克蘭戰爭議題,導致美國及東道主日本原本希望在此次峰會上重點討論的問題受到淡化。

就更談不上峰會期間舉行的一場會晤及通過這場會晤所要達到的下一階段目標了。

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韓國總統尹錫悅在七國集團峰會的間隙,舉行了三方會晤。

美日韓三國首腦在這次會晤中「討論了如何將三邊合作推向新高度」,但缺乏細節,重要的是,拜登在會議中向日韓領導人發出邀請,前往華盛頓進行「正式的三方會談」。

言下之意很明顯,此次會晤及之前的三方會晤具有「非正式性質」。

這個動作搞得有點大。可以說是美國正式確定大國競爭戰略,並推行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以來所要舉行的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

根據韓方消息,美日韓三國首腦首次「正式會議」最早將在今年7月舉行。

此次會議之重要,關鍵在於它的三個重要背景:

首先是美國的對外戰略從反恐向大國競爭轉型,並將中俄認定為主要戰略對手,而俄烏戰爭的進行迫使俄羅斯提前「出局」,變成「現實威脅」,而中國被描述為美國的長期「挑戰」。

其次是韓日進行了歷史性和解。尹錫悅當局在歷史問題上作出決定性的讓步促成了韓日關係根本改善,兩國首腦兩個月內三次會談,時隔多年「穿梭外交」得以恢復。

而韓日關係的根本改善是美國所樂見並積極推動的。

美國副總統哈里斯2022年9月底在訪問韓國期間向尹錫悅強調,韓美同盟七十年來發展成為維護朝鮮半島、印太地區和全世界安全繁榮的軸心,並與後者在公開會議之外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閉門會談」。事後白宮發出聲明說,兩人討論如何應對未來的「潛在挑釁」——與朝鮮核導威脅相區別,包括通過與日本的三邊合作。

重視重振聯盟的拜登政府成立以來加緊了對韓外交,包括在2021年派遣外長布林肯和防長奧斯汀聯袂訪韓,重啟擱置達11年的雙邊「2+2」會晤。

美國防長奧斯汀在會上說得很直白:面對來自中國和朝鮮的「空前威脅」,美韓同盟比任何時期都更重要,強調美日韓安全合作對於防範朝鮮核導威脅與構築東北亞安全格局的重要性,強調韓日改善關係並促進美日韓合作以應對「共同安全威脅」的重要性。

由此可見美方推動美日韓三國機制的動機除了朝鮮核導威脅,就是大國競爭的需要。

然而這場會晤時值親朝的文在寅政府當政,美國出於特定目的對韓外交受挫,然而隨著尹錫悅入主青瓦台,問題迎刃而解。這位新總統十分重視韓美同盟,並有志於提升韓國的國際影響力,將韓美同盟推高到全球層次。

他在會見哈里斯時坦言,韓美同盟正從軍事同盟升華為經濟與技術同盟,並已跨越朝鮮半島,發展成為全球級別的同盟。他將推動同盟關係「更上一層樓」。

事實上,尹錫悅政府自覺地配合和支持美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在與哈里斯閉門會晤後加快了與日本關係正常化的步伐,直到今年在短短的兩個月里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進行了三次會晤。

第三是,美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推行大國競爭戰略缺乏有力的軍事、政治、經濟和技術的多邊同盟支柱。

川普宣布「轟轟烈烈的大國競爭時代正在來臨」以來,美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花了不少功夫,包括推動四國體制(四方安全對話,QUAD)、美國與東協的戰略合作等,但美國在這一地區缺乏可靠的同盟。

在此情況下,拜登政府神秘地與英國和澳大利亞一起組建了「澳英美同盟(AUKUS)」,甚至為此開罪了其在歐洲的傳統盟友法國——其餘波迄今仍在蕩漾,比如前不久法國總統馬克龍公開「叫板」,倡導歐洲戰略自主,拒絕充當華盛頓的「附庸」,在國際事務中堅持走自己的路。

基於上述三大背景,美日韓三國機制顯然雄心勃勃,其目標並非單純的朝鮮核導威脅,從一開始其思路,就是美國為大國競爭所進行的更深遠的戰略設計。

組建聚焦新戰略任務——大國競爭——的美日韓三國機制的重要意義是,它是美國在AUKUS以後在印度-太平洋地區推進的首個「本土化」的戰略同盟,這一同盟的成員均是其在地區可靠的夥伴。相比較而言,澳英美同盟(AUKUS)的主要成員英國是域外國家,而澳大利亞從軍事體量到地緣地位都不能與韓日相提並論。

從根本上來說,美日韓三國機制的形成為美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建立更廣泛的以軍事政治為核心的軸心同盟開闢了道路。這一機制將成為美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實現宏大願景的最初一步。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亞歐視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