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布習會」位置早安排好!北京更期待與美搞好關係…

——美中會談習有「小動作」 美中關鍵分歧無解

在美中關係惡化之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訪華,周一(19日)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美中在關鍵分歧上顯示出各說各話。而此次會談時間中共遲遲不公開,分析認為,實際上習很希望穩住與美國關係,北京更需要美國。

6月19日,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左)在北京大會堂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握手。

在美中關係惡化之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訪華,周一(19日)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美中在關鍵分歧上顯示出各說各話。而此次會談時間中共遲遲不公開,分析認為,實際上習很希望穩住與美國關係,北京更需要美國。

布林肯提出的美中分歧包括貿易、台灣問題、南海問題、中港等地人權狀況、俄烏戰爭以及芬太尼在美泛濫等議題。布林肯是拜登2021年上台後首位訪華的最高外交官。他原定今年2月訪問北京,但因中共間諜氣球飛越美國而推遲。間諜氣球事件之後一系列事件令雙方關係持續惡化。

布習會位置早安排好 分析:北京更期待與美搞好關係

布林肯在訪問最後一天(19日)下午會見了習近平。但雙方官員在會談一個小時前才對外宣布這次會晤。

媒體聯訪發出的照片顯示,習近平在一個擺設了鮮花、茶具、水杯和與會者名牌齊備的會議室會見了布林肯一行,多位中方人員與美方人員相對而坐,顯示這次會談早有安排。

資深評論員王赫19日對大紀元分析,習近平耍小聰明,故意放出懸念,實際很希望穩住與美國關係,他更需要美國。此前習近平高規格接待美國科技大佬馬斯克、比爾‧蓋茨,是擔心每5年順延一次、8月底到期的《中美科技合作協定》能否延期,如果不能,將對中共打擊很大。

德國之聲周日(18日)報導,美中雙邊關係處於幾十年來最糟糕的狀態,數名熟知華府內情的官員說,政府正在就是否讓美中科技協定在今年晚些時候照常延期進行辯論。美國政界的主流觀點似乎支持延長,但反對的聲音也越來越高。

習近平於6月19日在北京與布林肯一行會談。(Leah Millis/POOL/AFP)

此外,外界發現,中方為習近平與布林肯會見的座位安排方式,與以往大不相同。今天的現場會議桌安排成「ㄇ」字型,習近平坐在橫排中央的主席位,美中官員則各由布林肯、王毅帶領分坐左右兩直排。

而以往習近平會見單一國家外賓時,若是開會,桌子多半擺成左右兩直排,習近平坐在直排居中位置;若是一般會見,則呈圓弧型擺放沙發,最前端的兩張沙發是習近平及來訪賓客中位階最高者的座位。

網友找出以往圖片對比顯示,2018年、2017年和2016年,習近平曾分別與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蒂勒森(Rex Tillerson)和克里(John Kerry)會晤。

王赫認為,這是中共黨文化作怪,習近平擺出自己老大的地位,想給布林肯壓力。但外界難認同這種不合常規的外交行為。

此外,從會議圖片上看,只有習近平和布林肯沒有戴口罩,中方官員都戴了口罩。有網友說,按中方的規矩,只能說明這次會見中,中方承認布林肯也是老大。

當天上午,布林肯還會見了中共主管外交事務的最高官員王毅。網友發現,北京會見幾乎所有領導人都站到畫面的右邊,顯得所有人都是有求於中國,普京除外。

布林肯第一天(18日)抵達北京時,只有司長級的中方官員在機場接機;布林肯下機時,停機坪也沒有紅地毯。觀察人士認為,中共領導層在羞辱美方最高層級外交官。

關鍵問題無進展台海問題各說各話

就中美會談,雖然習近平說「一些具體問題上取得進展」,但中美在關鍵議題上仍然顯示分歧。

BBC報導,布林肯周一(19日)在與習近平會後記者會上,重申美國長年以來的「一中政策」。他表示,「這項政策並未改變」,美國不想改變現狀。但他也表示,他對習近平提到了美國關切中國(中共)在台灣海峽的「挑釁行為」。

當天上午布林肯會見了王毅。美國國務院表示,布林肯與王毅會談了大約三個小時。

美國之音說,與此前的要對話不要對抗、要合作不要衝突相比,王毅所說顯得更強硬和更具挑釁性。

布林肯到訪第一天(18日)與中共外長秦剛舉行了超過7個小時的會議。不過,美中在會後發出的聲明顯示雙方在一些重要領域的深刻分歧。中方聲明稱,秦剛說「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最重大的問題,也是最突出的風險」等。

美方則聲明,「國務卿明確表示,美國將始終捍衛美國人民的利益和價值觀,並與其盟友和夥伴合作,推進我們對一個自由、開放和維護基於國際規則的秩序的世界的願景。」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時方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