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金枝打還是沒打?

作者:

1952年晉劇《打金枝》

京劇《打金枝》是一出名劇,說的是唐代宗父女和郭子儀父子之間的故事。唐代宗把女兒昇平公主嫁給了郭子儀的兒子郭曖。小倆口琴瑟不調,經常鬧意見。郭子儀過70大壽,全家都去拜壽,公主不去,說是君不拜臣。於是,兩口子鬧將起來。一個說,我爹是皇帝,一個說,皇帝有什麼了不起,我爹還不屑於做那個皇帝呢。吵到最後,郭曖打了公主一巴掌。公主回家告訴了皇帝,皇帝說,人家真的是不屑於做這個皇帝,不然,社稷怎麼會是咱們家的。郭子儀把兒子綁到皇帝那兒去請罪,唐代宗不做計較,要他們各自多做自我批評。最後小倆口重歸於好,公主做了一個孝敬公婆的好媳婦。

這齣戲,當然不止京劇有,好些劇種都有這個劇目,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正能量的好戲。在舊時代,是宣揚孝道的正劇,說明即便公主,也得孝敬公婆。過去,兒子娶媳婦,都是為爹媽娶的,替自己孝敬爹媽。現在連公主都孝敬公婆了,別的媳婦,還有什麼話說?在新時代,則搖身一變,成為處理親屬關係的典範,公主不搞特殊化,皇帝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墨索里尼,總是有理。

只是,這個故事的原版,其實沒有打金枝這回事。事出於晚唐趙璘的《因話錄》,作者家世顯貴,了解朝廷典故特多,所記一般認為是有根據的。裡面記錄公主和駙馬小倆口吵架,的確有「別看你爹是天子,我爹還不惜得做呢」這句話。公主回家告狀,皇帝也有人家的確不惜得做天子的勸慰,還讓公主趕緊回去。郭子儀把郭曖綁了來見。唐代宗說了那句傳之萬世的名言:不痴不聾,不做家翁。他們小倆口閨帷之言,我們幹嘛要當回事。於是,郭子儀杖郭曖數十,兩下和好。從頭到尾,既沒有拜壽,也沒有打金枝這回事。

當然,編戲的,得有戲劇衝突,所以,設計了拜壽的背景,然後在公主不孝的前提下,引出激烈的戲劇衝突,駙馬動手,公主挨打。然後按世俗的理解,打了金枝玉葉,而且口出狂言,自然是殺頭甚至誅九族的罪。最後顯示出皇帝的高風亮節,傳統道德在君臣和諧的氣氛下,得以高揚。

不過,跟一般人的理解不同,儘管公主下嫁之後,有的會驕橫一點,但不拜公婆,卻是不被允許的。所以,這個故事的原型,不可能有這樣事兒。但小倆口吵架,吵出那樣不敬的話來,說明在唐代宗的時代,天子和軍頭之間,原來絕對的服從關係,已經發生了倒轉。

自安史之亂發生以後,唐朝的天下,依賴於軍人的維護。所以,一方面,天子對軍頭統兵不放心,要派監軍監視。另一方面,對軍人又格外的客氣。漫說河北六鎮這種跋扈的軍頭,就是聽話的郭子儀、李光弼和李愬等人,也有非常的禮遇。公主下嫁,就是這種禮遇的一部分。這樣的禮遇,說白了,也可是說是一種賄賂。

在這種背景下,此前放肆的唐公主們的作為,當然得收斂不止一點。而唐代宗的表現,在本質上,就是有唐朝由盛轉衰的無奈在內。即使貴為天子,也得靠軍人庇護,否則,像唐德宗一樣,顛沛流離,也是能看得見的事兒。

當然,軍人本身就是雙刃劍,既可以護衛,也可以反叛,傷人,也可以自傷。只要皇權過多地依賴軍人的護佑,那麼,這個皇權就一定是不穩的。從安史之亂,到藩鎮割據,再到五代十國的驕兵悍將,實際上,是沿著一條路走過來的。在這條路上,做皇帝的,真是很辛苦。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張鳴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