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華日:中國經濟報告數據光鮮 實際形勢嚴峻

美國《華爾街日報》17日發文,從多方面透視中國經濟的嚴峻形勢。文章說,雖然中國今年報告的經濟增長總體上穩健,但在許多中國人看來,感覺更像是「經濟陷入了衰退」。

中國公布了第二季度GDP,增長6.3%。圖為北京中央商業區6月13日下班時間的通勤人潮。美聯社資料圖片

美國《華爾街日報》17日發文,從多方面透視中國經濟的嚴峻形勢。文章說,雖然中國今年報告的經濟增長總體上穩健,但在許多中國人看來,感覺更像是「經濟陷入了衰退」。

文章談到,中國剛剛公布了第二季度GDP,增長6.3%。然而,這一數字並不能反映中國經濟的實際情況,因為這一增速主要是由於上年同期比較基數偏低。

文章指出,從目前多項指標來看,中國經濟都境況不佳。首先,中國正處於陷入通貨緊縮的邊緣,6月份工廠出廠價格以七年多來最快的速度下降,而消費者通脹基本沒有上升。青年失業率也觸及歷史新高,每五名16至24歲青年人中就有一人失業。

此外,中國樓市在2023年初似乎出現復甦苗頭,但現在已現再度滑坡之勢。6月份,百強房企的全口徑銷售金額同比下降28%。民營企業投資今年前五個月已出現下滑。這也是除了2020年疫情初期外,數十年來中國民間投資首次出現持續負成長。

文章認為,中國的經濟問題是「自身造成的創傷和不可避免的挑戰」共同作用的結果。西方國家的消費品需求疲軟,令中國經濟受到打擊,同時,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加劇也導致外商在華投資下降。

文章還指,中國政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採取大規模刺激措施,只是採取了小幅降息及其他有限度的舉措。有經濟學家稱,其中部分原因在於,官方希望將國家的政策重心從不惜一切代價實現快速增長,轉向採取措施為未來可能與更加敵對的世界發生衝突做好準備。

文章還談到,今年上半年,中國家庭新增儲蓄約1.7萬億美元,新增規模較2022年同期增長15%。但中國家庭對新貸款的需求持續疲軟。消費者信心指數仍遠低於新冠疫情前的水平。同時,民營部門是中國經濟最薄弱的環節之一。最近,官方試圖安撫民營部門投資者的擔憂並敦促他們進行投資,但說服他們相信中國存在良好的投資機會已經越來越難。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