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分析:秦剛遭免職 可能影響習近平評價、美中關係

中國外交部長秦剛「消失」一個月後,今天正式被免職,有分析指出,這項任免消息可能連帶影響人們對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評價,以及美中關係暫時融冰的情況。

中國前外交部長秦剛。(網絡截圖)

中共外交部長秦剛「消失」一個月後,今天正式被免職,有分析指出,這項任免消息可能連帶影響人們對於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評價,以及美中關係暫時融冰的情況。

中國14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今天決定免去秦剛兼任的外交部長職務,任命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為外交部長。

此前數周中共當局一直三緘其口,外交部拒絕說明秦剛的下落,各界瘋狂臆測他是否在政治或個人生活鑄下大錯,抑或是生了重病。

秦剛6月25日會見俄羅斯、越南、斯里蘭卡官員後,就不曾出現在公開場合,會面行程不是被取消,就是由王毅代為出席。

美國智庫「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中國政治研究員牛犇(Neil Thomas)表示:「漫長的沉默已嚴重傷害中國的外交。…(共產)黨對於內部運作保密成癮,現正削弱國家與外在世界的合作能力。」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指出,秦剛被免職也讓美中之間暫時融冰的情況變得複雜。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上月在北京與秦剛會面時,兩人同意秦剛將回訪華府,一周後秦剛就此「消失」。

牛犇另提到,秦剛原本被欽點在外交領域運行習近平的意志,秦剛免職可能讓人對習近平的判斷力產生不好的評價。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同樣指出,秦剛突然去職也凸顯出習近平的風險。在此之前,習近平才打破前例,獲得第3個5年領導人任期。現在中國最高領導階層多半是習近平的親密盟友,這代表若政策或個人決策出錯,卸責的空間就變得更少。

研究中國菁英政治的諮詢公司Cercius Group執行長帕耶特(Alex Payette)表示:「你得把這些情況看成是其他人施壓習近平的機會。…所以這是(習近平的)雙重損失,你挑了人,然後你要承受壓力,這是錯事。」

不過也有分析家今天呼籲別妄下結論。

牛犇推文表示,秦剛「仍保有更高端的國務委員職位」,「所以不能百分之百確定這是肅清」。

印度班加羅爾(Bengaluru)「塔克夏許拉研究所」(Takshashila Institution)中國問題專家克瓦拉馬尼(Manoj Kewalramani)告訴法新社,秦剛保有國務委員職位,「可能是他與習近平很親近的結果」。

「這也可能是一種跡象,顯示這項結果不是不滿他的工作或違反任何紀律,而是健康問題讓他無法運行高強度的(外長)職務。」

中國過去不乏高官從公眾視線中消失的案例,這些人會在幾個月之後,遭中共紀律檢查機關披露被拘留調查。突然消失已成為習近平反腐打貪行動一項共同特徵。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中央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