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房子4萬 工資1800…第一批在這買房的開始撤了

「女子逃離大城市去鶴崗全款1.5萬買房。」

「花4萬元在鶴崗全款買下一套70平的房子。」

「90後情侶4萬元全款買房移居鶴崗。」

最近幾年,鶴崗這個以往鮮為人知的小城,經常因為低到離譜的房價衝上熱搜,無數購房者趨之若鶩。

而鶴崗真正意義上的為人所知,是在2019年。

那一年,一篇名為《流浪到鶴崗,五萬買套房》的文章,一夜之間刷爆了整個網際網路。

疲於打拼的年輕人,看著眼前動輒3、4萬一平方米的房價,心裡五味雜陳。他們蜷伏在所謂的大城市,省吃儉用,拼命工作,到頭來卻連這裡一個衛生間都買不下來。

大城市霓虹璀璨,他們終究只是過客。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逃離北上廣」,鶴崗也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理想之地」,他們想著,與其在大城市唯唯諾諾,難以安身,為什麼不在鶴崗買套房呢?

90後廣東小伙鄭前,便是最早那批定居鶴崗的人。

2019年10月,他花4萬元在鶴崗買了房。期間有過迷茫,經歷過創業的失敗,之後,他成了頗為成功的房產仲介,一天能賣六套房。

那麼,鄭前是如何來到鶴崗?又是如何做到「掙錢」在鶴崗的?如今4年過去了,他有沒有後悔呢?

在來到鶴崗之前,鄭前在廣州一家公司做銷售。

那時候,他每天的工作內容就是照著名單,挨個打電話,開發客戶。只是,實際有意向的沒幾個,他總是被各種拒絕。

當時公司給的底薪是4000塊,提成很低。鄭前記得,他最多一次拿了6000多。

為了省錢,他住在白雲區城中村的廉租房內,每月800塊。可即便如此,刨去房租,日常開銷,他每月也所剩無幾。

就是這樣的工作,身邊也有同事幹了七八年,他們偶爾需要家人的接濟,憧憬著哪天能在廣州郊區貸款買套房。

除了極個別混出頭的,這種狀況對於他們來說,再正常不過。原因很扎心,他們大多是普通家庭的孩子。

1993年,鄭前出生在南方小城湛江,地道的廣東人,父母都是普通工人。

鄭前學習成績一般,大學考了一所普通的專科學校,讀銷售專業。這樣的學校,談不上什麼學習氛圍,那時候,鄭前想的最多的就是怎麼搞錢。

讀大專的三年,他上午上課,下午就跑去學校附近的肯德基打工。為了掙錢,他幾乎從不請假,從下午三點一直干到晚上十二點,每天工作8小時,存了大幾萬。

大學一畢業,他就到處投簡歷找工作。最初在4S店實習,之後呆過理髮店,賣過奢侈品,做過酒吧營銷,因為性格內向,都沒做很久。

幾年下來,鄭前算了算帳,根本沒存下錢。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他也想買房成家,可買房遙遙無期。

當時,廣州稍微靠近城區一點的房子,基本都要3萬多元,一套60平方米的普通房子,光首付都要60萬左右。

這讓鄭前非常沮喪。

最初看到那篇《流浪到鶴崗,我五萬塊買了套房》的文章時,鄭前第一反應是懷疑:

「真的假的,騙人的吧?」

「一套房甚至還沒有廣州一平方米貴。」

然而,隨著事件持續發酵,了解的多了,鄭前逐漸開始動搖。

他想好了,與其在廣州打工,一輩子買不起房,不如搏一把,去鶴崗買套房子,然後創業。

就算失敗了,至少還有地方待。

2019年10月,懷著孤注一擲的心情,鄭前結束廣州的工作,將全部家當塞進一隻行李箱,從白雲機場出發,趕往鶴崗。

鶴崗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距離哈爾濱以北400公里,地圖中「公雞」頭上的一個小黑點。

它因豐富煤炭資源聞名,又稱煤城,曾經吸引過不少外來務工人員。

然而,伴隨著煤炭產業「黃金十年」結束,這裡煤炭資源逐漸枯竭。

對於能源型城市來說,資源枯竭,就意味著人才外流,直接導致這裡常住人口不到90萬,經濟在黑龍江省常年倒數。

世間萬物,皆有命數。

出乎所有人意料,這座無人問津的「十八線」邊陲小城,再次引人注目,竟是因為房價。

為了這趟行程,鄭前特地買了一件可以裹住腳踝的大號羽絨服,覺得還不夠,出發前兩天,他又急購了一雙厚棉靴。

他覺得,這是一個廣東人對東北的基本尊重。

出發前,鄭前做了各種設想:街道破敗,交通不便,生活枯燥……然而,當真正踏上這片土地時,他感受到的卻是莫名的親切。

10月的東北已經下起小雪,看著眼前紛飛的雪花,鄭前心裡只剩下興奮,這是他第一次看到雪。

與大多數的城市一樣,鶴崗並沒有想像的那麼落後。

一個很正常的地級市,除了沒地鐵,逛街購物、吃飯看電影的場所,應有盡有,肯德基裝修的甚至比廣州還要氣派。

鶴崗慢悠悠的生活節奏,讓鄭前感覺前所未有的放鬆,公園裡很多老年人在遛彎,就跟老家湛江差不多。

搭計程車去酒店的路上,鄭前舉目望去,幾乎所有的商品房外牆上,都掛著「成屋出售」的條幅,滿大街都是印著房源信息和聯繫方式的小廣告。

他在臨時入住的酒店前攔下一輛計程車,沖司機說:「去房價最低的小區。」

沒多久,司機把他帶到一大片小區中,那是七八個小區的「混合體」。看著門口公告欄里眼花繚亂的「白菜價」房源,鄭前心裡的石頭總算落地。他不想找仲介,就照著電話一個個打過去。

鄭前一共看了三四套房,便選定了距離市中心4公里的一套房子。

那是五樓一套61平方米的兩居室,純毛坯,原價5萬多,被他談到4萬6。

鄭前毫不猶豫地付了全款。

裝修必不可少,為此他又拿出3萬,買房加裝修一共花了不到8萬,幾乎是他的全部積蓄。

就這樣,鄭前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

住進新家,鄭前感覺像做夢一樣不真實,為了再三確認,他對著家裡的東西摸了又摸。

對於此時的鄭前來說,並不確定是否最終會在這裡定居,僅僅是為有了一套房子而激動。

不曾想,他這一呆就是4年,從此再沒回去。

有了房子,如同卸掉了壓在心頭的巨石,鄭前整個人都鬆弛了下來,宅在家裡打了半個月的遊戲。

然而,危機也接踵而來。

買房幾乎掏空了鄭前的錢包,眼看銀行卡里的餘額逐漸見底,鄭前知道要開始做點什麼了。

儘管本就是抱著創業的打算來的,但真正開始做的時候,鄭前卻完全不知道該從何下手。

眼看直播比較火,鄭前便嘗試起了直播帶貨。

可讓他完全沒想到的是,直播了一個多月,櫥窗里掛了很多連結,可最終只成交了一單,賣了一隻洗腳桶。

一籌莫展之際,鄭前忽然想到了當年在廣州做電商的經歷,沒什麼猶豫,他第一時間開通了網店。

然而,現實再次給了他沉重一擊。網店既講究成熟貨源,又需要長期口碑積累,談何容易!

接連的打擊,讓鄭前空前的焦慮。

那時候,鄭前偶爾也會拍拍短視頻,最初也沒有明確的方向,只是拍一些南北差異的東西,想著用一些熱梗來吸流量。

轉折始於一則短視頻。

有一天,他拍了一條在雪地里潑水成冰的視頻發布到網上,沒想到竟意外爆火。短時間內播放量高達3000多萬,一夜之間帳號漲了幾萬粉絲。

這意外之舉,也讓鄭前成了稍有點名氣的小網紅。

但流量上去了,帶貨效果卻並沒如預期一樣增加。

反而,在直播的時候,很多粉絲跑來問:「你不是廣東人嗎?怎麼跑來鶴崗呆著?」

隨著了解的越多,粉絲們幾乎都把關注點落在一個話題上,「鶴崗房子真的那麼便宜麼?」「你這是不是幾萬塊錢一套房的那個鶴崗?」

後來,慢慢有人開始加鄭前微信,他們想了解這邊買房的情況,甚至有一些人希望鄭前能夠幫忙代看房、買房。

有些當地仲介知道了消息,也找過來,想拉鄭前合作,幫他們賣房子。

一開始,鄭前是堅決拒絕的:「我本來就做銷售的,我不願意做銷售才來這裡,怎麼還做銷售?」

沒想到,過了兩個月對方又找了過來,這一次他們承諾,賣一套,給2000塊的服務費。飯都快吃不上的鄭前動了心,想著要不去試一試。

最開始的幾個月里,鄭前幾乎每個月都能賣2套,這讓鄭前看到了希望,為了賺更多錢,他慢慢跟當地更多開發商和仲介有了合作。

為吸引更多諮詢,鄭前把短視頻的內容慢慢轉向了房產類,分享當地房源信息和買房經驗。

2020年3月開始,找他買房的人明顯多了起來。

在鄭前的微信上,幾乎每天都有幾十人慕名而來,申請加好友。兩三個月的時間,經他出手的房子將近百套。

然而,對鄭前來說,這只是開始。

2021年4月,鄭前與人合夥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仲介公司,他用自己的名字給公司命名「鄭前房產」。

從一無所有,到擁有自己的門店,鄭前用了一年半的時間。

此後,鄭前房產一直保持著每年100多套房的銷售業績。

他的客戶大多來自外地,在線上辦妥手續後,房屋所有權狀和鑰匙,通過快遞發往全國各地。

鄭前總結了一下,找他買房的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上班族。

他們知道,如果要在自己工作的城市買房,無異於痴人說夢。

鶴崗滿足了他們「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的夢想。

無論如何,先買來放著,畢竟,這裡的房價實在太低了。

鄭前經手過最便宜的房子是1萬8一套,新房,6樓頂樓,那個小區他們大概賣了20來套。

購房者很多是90後、00後,女生也尤其多。

鄭前覺得,之所以年輕女性居多,可能是因為現在離婚率相對很高,萬一以後離了婚,娘家也不好回去,這裡有房子,至少還有條後路。

同樣1993年出生的湛江人小豪,也帶著湖南女友在鶴崗安了家。

來之前小豪在杭州工作,壓力實在太大,為了節省房租,他不得不頻繁搬家,這讓小豪苦不堪言。

認識女友後,有一個安定住所的念頭更加強烈,2020年底,兩人瞞著父母,花了4萬多元,在這裡買下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如今,小豪和來這裡的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從事自媒體工作,每月1000元左右的開支,但冬天的暖氣費讓他頭大,有時候他和女友都捨不得開暖氣。

小豪說:「其實對年輕人來說,4萬元並不算什麼,但對我卻是換了種生活。」

然而,這種情況只是少數。

事實上,十個買房者,最終能定居下來的不過其中一二,更多的人,即便真過來住了,也根本留不下,很快又會離開。

2021年,溫州人陳靜和老公來鶴崗旅遊,待了幾天,他們完全被這裡熱情豪爽的風土人情,和愜意的生活感染。為此,他們停掉了義烏的電商生意,搬來鶴崗。

後來,他們還在這裡開了一家火鍋店,但不久後還是選擇了離開。

陳靜表示,自己在鶴崗其實很充實,離開有很多原因,不太好說,他們的房子至今還在。

真正能像鄭前這樣,一呆就是幾年的,幾乎沒有。

現在,鄭前在鶴崗又全款買了第二套房,將近12萬,又仔仔細細地裝修了一遍,裝修風格完全根據他自己的喜好。

目前,鄭前主要運作兩個短視頻帳號,六七個微信號,每個微信中都有近5000好友。

在鄭前看來,鶴崗的「白菜房價」仍然是他的流量密碼,他要抓住這樣的機會。

鄭前對未來20年的規劃,都在鶴崗,自己在這個城市已經可以立足,他想一直在這邊發展下去。

相對於以前,鄭前很滿意:「走到這裡了,我也看的更遠。」

「我看到你在鶴崗過得挺好的,我也想像你這樣,花幾萬塊錢在鶴崗買套房子躺平。」

這是鄭前聽到的最多的說法。

在鄭前看來,鶴崗這種小城市,生活壓力會小很多是真的,在這裡,做任何事情都不會像在北上廣深競爭那麼大,也沒有那麼強的壓迫感。

但無論如何:

「鶴崗不應該是一個逃離了北上廣再來的鶴崗,來鶴崗同樣也是不能躺平的,你不是來到這裡什麼壓力都沒有的,你依然會面臨衣食住行的壓力,你依然還是要解決收入的問題。」

說到底,鶴崗為在城市拼搏又無法安定的人,提供了一個可供選擇的人生路徑。

至於說,它能不能承載足夠真實的人生理想,成為年輕人嚮往的烏托邦,還要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生活的答案,只能靠自己來寫。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冬琪

來源:李砍柴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