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外媒:蘋果供應鏈大分裂!接下來還有更激烈的廝殺

——外媒:蘋果供應鏈大分裂!30-50%產能或移出中國(組圖)

近日,彭博社發表了題目為《蘋果iPhone供應鏈在中美緊張局勢下分裂》的文章,文章指出,蘋果每年都會列出為其iPhone,MacBook和其他設備生產組件的主要供應商,2022年,該名單包含188家公司。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蘋果備受推崇的供應鏈的核心,該公司約80%的製造合作夥伴在中國都有業務。但隨著中美關係惡化,新的生產基地正在改變蘋果設備的製造方式,該公司從多個地方收集零件,然後在幾個地方組裝並運送到各地的客戶。報導指出,印度和越南自蘋果開始發布其供應商名單以來,已成為十年來最受歡迎的新中心。每個國家都加強了與美國的聯繫,並擁有廉價的勞動力。不過,中國仍然是一個重要的營運中心。自2012年以來,新加入供應鏈的中國製造商使蘋果在中國的合作夥伴數量幾乎保持不變。

以下是全文編譯:

越南的17號公路是通往世界最新電子產品中心之一的重要幹線,每天黎明時分就開始有卡車和大巴車爭先恐後地駛離這條公路。就在幾英里外,成群結隊的夜班工人神情疲憊地走出一家設備工廠,一名招聘人員拿著擴音器向另一家工廠外的人群發出指令。這些剛從高中畢業的學生正在蘋果最大的供應商富士康科技集團尋找工作。

「今天我們這裡有大約150到200人,幾乎所有人都會找到工作,」另一位招聘代理說。「除非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他實事求是地補充說道。

越南北寧省的動盪是席捲全球電子產業的深刻變革的副產品,尤其是蘋果公司的3萬億美元帝國,因為美國遏制中國技術崛起的運動加速了主要行業參與者向亞洲其他地區的轉移。

全球供應鏈的分裂可能會推高蘋果龐大消費者群的價格,因為生產商、運輸商和品牌都在努力在不太成熟的地區進行製造並管理多個入口和出口點。高端型號的製造成本最有可能變得更高。

彭博社彙編的370多家供應商及其工廠位置的數據顯示,蘋果的哪些製造合作夥伴正在建設新的產能,以及在哪裡建設。這些數據最清晰地展示了這家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庫比蒂諾的公司的生產商網絡在開發中國家的縱橫交錯。

越南和印度是最大的贏家,亞洲其他地區也出現了較小的生產熱點。儘管中國企業迅速加入供應商名單,但美國和日本的生產商卻減少了在中國的足跡。中國仍然是蘋果大部分設備製造工廠的所在地,並將仍然是該公司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不可否認的是,向更分散的生產網絡的轉變正在加速。

「蘋果是領頭羊,」《晶片戰爭:爭奪世界最關鍵技術》一書的作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說,「蘋果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子產品組裝商之一,這也是最賺錢的。因此,當涉及到對供應商的要求及其營運方式時,它有很大的分量。」

歷史性轉變

川普擔任美國總統期間引發的關稅戰急劇升級了蘋果公司撤出中國的進程。但在此之前,供應鏈遷移的動力已經顯露。

Recommended by

India's Reliance Industries names Mukesh Ambani's3 children to boardNikkei Asia

Malaysia: Unsold Laptops Are Being Sold For Surprising Deals(Search Here)Laptops| Search Ads

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開始推高工資時,許多公司開始尋找新的生產地點。印度、越南和其他國家的政府積極追逐他們的業務,提供投資激勵、改革工資和改善基礎設施。

蘋果和類似的企業現在向全球這些角落輸送了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2012年,印度還沒有一家與蘋果相關的供應商;而現在,印度已擁有14家供應商。新款 iPhone15將是第一款直接從印度出貨的機型,而這距離它開始離開中國的工廠僅有幾周時間。

過去十年,越南組裝蘋果產品的公司數量增加了四倍。2022年,美國的供應商數量比十年前要少,但也獲得了一些重大投資,晶片製造商台積電已承諾斥資4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設兩座先進位造工廠,第一座工廠預計將於2025年投產。

這一歷史性轉變有望在中國以外創造數百萬個就業崗位。在越南,電子行業從業人員數量於2022年6月達到130萬人,自2013年以來翻了兩番。在印度,自2018年以來,該行業已創造了多達100萬個直接和間接就業崗位。

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 Pte首席投資官Jeffrey Jaensubhakij在勾勒出行業總體圖景時表示:「供應鏈重組確實為參與這一運動的公司以及各個地區的公司提供了重大機會。」

但生產分散在多個國家,其中一些國家在基礎設施、勞動力供應和一般供應鏈專業知識方面遠遠落後於中國,這增加了運輸延誤和成本上漲的風險。

Jaensubhakij表示:「隨之而來的挑戰是,你將分割已經非常高效的供應鏈。」這將增加成本,從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繼續推高通脹。」

蘋果的新製造中心在總產量中所占的份額仍然相對較小。目前尚不清楚消費者價格將如何波動,該公司發言人拒絕發表評論。

彭博資訊的Steven Tseng表示,「蘋果產品的價格確實可能會上漲,以反映供應鏈遷移可能帶來的更高成本。但這種成本上漲可能無法完全反映在最終價格中,因為這可能會損害市場需求。」

儘管中國擁有印度在不久的將來無法匹敵的優勢,但IKDHVAJ Advisers CEO Veena Jha預計 iPhone的零售成本不會發生太大變化。

「我們可能會看到,由於零件或設計複雜,高端型號最初價格更高,」她說,「從長遠來看,應該與中國保持價格平價。」

當然,繼續嚴重依賴中國也會帶來一系列風險。

在新冠疫情時期,中國從手機到汽車等各種商品的供應受到了影響。在富士康鄭州工廠,工人去年年底的罷工導致營運中斷了數周,這可能是壓垮生產商的最後一根稻草。

拜登政府現在正在限制中國獲得晶片等美國先進技術,加劇了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競爭。這一立場得到了美國兩黨政策制定者的廣泛支持,他們擔心中國在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方面的進步對美國的軍事利益構成挑戰。

投資數十億美元

儘管富士康和和碩也計劃在印度進行重大投資,但越南是其多元化發展的早期受益者。

[page]在北江省的稻田裡,一座耗資10億美元的富士康工廠正在拔地而起,其面積相當於93個美式足球場大小,預計最終將生產MacBook。如此大規模的投資產生了經濟連鎖反應:據負責北江省工業園區的Dao Xu Cuong稱,蘋果公司的名單中包括該國25家供應商,但僅在北江省就有300多家分包商開設了工廠。

越南蘋果供應商數量

AirPods製造商歌爾股份和經營iPad組裝廠的比亞迪公司等中國公司也在越南北部擴張。這反映了中國和美國企業面臨的現實:隨著美國尋求遏制中國的技術野心,在大多不受地緣政治限制的地方建立生產基地是明智之舉。

越南通過稅收減免和免費土地租賃吸引科技製造商來到該國,省官員還對蘋果公司給予個人關注,與蘋果總部進行夜間通話,並為工廠工人宿舍提供土地。

所有這些努力正在取得預期的效果。去年,電子行業占越南出口的32%,大約是十年前的兩倍。

野村控股公司(Nomura Holdings Inc.)經濟學家索納爾·瓦爾馬(Sonal Varma)表示:「從經濟角度來看,這是一個任何國家都不能真正錯過的潛在增長動力。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只是一個開始

印度將蘋果公司置於其成為第二個中國這一雄心壯志的核心——一個擁有巨大國內市場的製造強國。

今年早些時候,蘋果CEO官蒂姆·庫克在與印度總理莫迪會面時重申了對印度進行投資的承諾。莫迪正在儘自己的努力來鼓勵這種關係,為供應商提供財政激勵,並對不在本地生產的公司徵收高額進口關稅。

目前,印度生產的iPhone約占所有iPhone的7%,是上一財年產量的兩倍。總體而言,印度電子產品出口自2018年以來翻了兩番,去年達到240億美元。

印度不斷發展的電子工業

所有跡象都表明這僅僅是開始。印度最大的企業集團塔塔集團(Tata Group)正在從緯創資通(Wistron Corp.)手中收購一家iPhone工廠,這可能是這家工業公司成為真正的電子巨頭的第一步。富士康八月份公布了在卡納塔克邦南部省設立一家生產iPhone零部件工廠的計劃。它還正在準備一座更大的工廠,最終將組裝頂級的蘋果設備。這一總體目標使其在印度的新投資超過12億美元,並可能創造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

不過,這些項目不太可能一帆風順。印度和越南的電力和水等基本服務不如中國可靠,而且蘋果自己的供應鏈生態系統也不太成熟。製造商通常希望引進經驗豐富的中國管理人員來建立新工廠,但簽證審批的速度可能會限制擴張。

儘管如此,許多觀察家仍持樂觀態度。以阿米什·沙阿(Amish Shah)為首的美國銀行分析師在6月份寫道:「印度現在正在全面解決與工業生產要素相關的所有遺留瓶頸。」他補充說,該國「正致力於提高營商便利度」。

製造巨頭

中國不會很快失去世界主要設備生產中心的地位。

供應商肯定正在減少在中國的存在,其中戴爾科技公司、惠普公司和索尼集團公司等美國和日本公司帶頭。就連像立訊精密工業有限公司(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這樣的中國公司——被認為有資格組裝iPhone的最年輕的成員現在也在國外建廠。

但與此同時,生產從顯示器、外殼到電路板和電池等各種產品的中國公司正在加入蘋果的供應商名單。由於缺乏存儲和處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半導體是中國實力不足的唯一領域。

多年來,從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到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等行業知名人士都警告稱,全球科技供應鏈面臨著中美斷層線分裂的風險。

但複製一個橫跨數千家公司、數百萬工人並連接到全球各個地點的製造業巨頭在短期內根本不可行。

像富士康iPhone城這樣的大型工廠能夠以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規模營運,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地方政府的慷慨激勵和不懈支持。《晶片戰爭》的作者、塔夫茨大學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的歷史學家米勒表示,更換這些城市規模的設施將具有挑戰性。

但最終,蘋果公司的大部分產能將位於中國境外。

這種遷移的速度和範圍尚不清楚,但總體趨勢對於遠離蘋果加州總部的許多政府人員來說是個好消息。

在越南北江省,建築工程的喧鬧聲和中文、日語和韓語課程的廣告是不可避免的變化跡象。

當地官員Dao Xuan Cuong今年訪華期間親自參觀了製造商。

「他們中的一些人告訴我,他們的目標是將30%到50%的生產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地方,」他說。

接下來,中日韓企業在東南亞汽車領域,只會展開更加激烈的「廝殺」。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飛象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