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1數據微弱回升:曙光還是暴風雨前短暫安寧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六(9月9日)報告說,八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出現了0.1%的微弱增長,但生產者價格指數PPI的下滑速度有所放緩。這讓市場對中國可能會深陷通縮的擔憂有所減弱,至少這是一個通縮走勢放慢的跡象。

同比增長0.1%雖然低於路透社之前預測的增長0.2%,但與七月份下滑0.3%相比還是一個值得肯定的數字。而去掉價格變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兩大類商品之後的核心消費物價指數依然停留在七月份0.8%的水平。

中國統計局說,今年頭八個月,中國的消費物價指數每月平均增幅為0.5%。

統計局的報告顯示,生產端的物價指數PPI八月份同比下降3%,符合專家們的預期。這個數字雖然依然是負數,但與七月份的下滑4.4%相比,還是一個明顯的改善,這也是五個月來下滑幅度最小一次。

專家們對次作出了比較積極的解讀。香港證券公司國泰君安的首席經濟學家周浩說:「通脹情況有了一點改善。同時,PPI的通縮情況看樣子也在縮小,正在步入一個緩慢而溫和的恢復階段。」

周浩表示:「通脹數據,總的看來,顯示需求還很弱,(當局)需要在可預見的未來推出更多的刺激政策。」

中國統計局表示,食品價格年比下跌了1.7%,非食品價格增長了0.5%,這歸功於旅遊相關價格的上漲。

照片是2023年8月19日在北京立水橋舉辦的個徵才會。似乎廣告牌比前來應聘的人還要多。

最近中國北方產糧區爆發的洪水災害對玉米和稻米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引起人們對國內食品價格上漲的擔憂。俄烏戰爭爆發後,全球的糧食供應很不順利,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路透社引用香港華金證券經濟師羅雲峰的話說:「今年第四季度,CPI和PPI都可能出現溫和增長」。

金融時報在周六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共當局正在努力想辦法刺激需求,以扭轉需求持續疲軟的局面。自從中國去年年底突然放開疫情防控進入經濟復甦階段以來,消費需求出人意外地陷入了低迷的陷阱。原來廣泛預期的報復性消費不僅沒有出現,反而是通貨緊縮的風聲越刮越厲害。

金融時報說,占中國經濟活動1/4的房地產業,目前依然深陷債務位置,其生存還離不開輸氧維持,一個又一個大型房地產商陷入了債務危機,消費者失去了購房的興趣。雖然決策者下調了房貸利率,放寬了貸款要求和購房限制,但分析人們普遍認為,這些措施過於「支離破碎」,無法改變局面。他們呼籲當局推出更多的財政政策支持,刺激社會需求。

但是,也有一些專家指出,中國經濟走到今天的地步,根本問題不在經濟層面,而在政治方向錯了。習近平上台之後,特別是在最近幾年,不遺餘力地打壓民營企業導致數千萬個工作崗位的消失。在三年大流疫期間,習近平又背離科學原則,強力推行「清零」政策,隨意封城和隔離,給中國民眾和企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道災難。

法新社周六的一篇報導說,八月份的通脹數據雖然出現了小幅反彈,但許多分析師並不排除通縮陰影在未來幾個月里會再次抬頭。報導說,中國的主要經濟增長引擎都已熄火,失業的年輕人數量在六月份超過了20%,創出了歷史新高。這些問題都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大的改善。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冬琪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