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當老師11年工資只漲3百,我還不夠努力嗎?」

上周,穀雨發布了一次有關「努力工作」的徵集,我們收到了許多答案。穀雨的朋友們坦誠地講述了自己曾經的努力和努力背後的困惑。

過去幾年,倖存的打工人不可謂不努力,但生活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強,即使接受996、習慣大小周,行業、團隊、崗位都可能會在一夕間消失,現實的困窘支撐不起對升職加薪的嚮往。

在被問到「是否還相信認真工作可以帶來升職加薪?」

有104位朋友選擇了不相信。

部分朋友曾相信過,只是如@TRY直言「越努力越失望」,@why君經歷了數次裁員,「行業下行,一人多職,要麼失業,要麼內卷」。

有關「混的不好是因為不夠努力」的觀點在也發生變化,@Chelsie在畢業前認同,「有了好學歷,好工作+房子都會水到渠成」;工作幾年後不再相信,「影響因素太多,且大部分都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類與工作的關係,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最複雜的關係之一。「工作」既是生活的手段,也成為生活不可割捨的一部分,我們主動工作,也被迫工作,並在系統與個人的合謀下,逐漸建立起有關「工作」的神話——「努力工作,一切都會有的」。反過來,這又成為一柄壓迫於每個人頭頂的道德利劍,正是那一句:「找自己的原因,這麼多年工資漲沒漲,有沒有努力?」

即使努力工作,也可能所得甚少,許多時候這才是事實。我們還能怎麼辦呢?

©李雅

著名作家雷蒙德·卡佛常常塑造那些生活中「沉淪的個體」,在《巴黎評論》的訪談中,在被問及筆下的人物是否努力過的時候,他的回答是,「我想他們努力了,但努力和成功是兩碼事……我想我的大部分人物都希望他們的所作所為有點意義,但同時他們卻達到了這樣的地步,就像許多人那樣,他們知道這是做不到的……他們的生活,那些在他們眼前破碎的生活讓他們感到不安……此後他們只能盡力而為了。」

「盡力而為」,可能才是生活的答案。我們選取了徵集中三位朋友的故事,他們努力工作,也被工作所苦。通過他們的講述,讓我們理解身為普通人的局限與無奈,對彼此抱有更多的理解與同情。

@李雅:24歲,後期修圖6年,工資卻下降了

我覺得我不能算努力,只能說是拼命在工作。努力總得有個方向,或者說做著點喜歡的事,但我工作只是為了能交上下個月的房租。今年上半年,我沒有一天不在加班,每晚11點多走出公司,第二天9點前又要回來,遲到幾次就沒有全勤獎了。我們不允許請假,每周三是固定的休息日,如果周四休假,全勤就沒了,還要倒扣100,雖然全勤也就多100。如果我上個月沒提出離職,現在不可能有時間來聊這些的。我真的熬不住了。

與客人工作溝通截圖©李雅

我在2021年來到這家長沙的寫真館,工作說來簡單,就是做後期p圖,精細到眼睛怎麼改、睫毛需不需要密一點、嘴角的弧度。但因為每天去對接不同的客戶,溝通要求,需要很繁重的情緒勞動,重複機械又瑣碎,比如聊天必須特別多語氣助詞,類似淘寶客服那種吧,有時候遇到比較糾結的,拖了整整一年多才結束。我不是沒有想過離開,但我上一家公司更爛,強制加班,不到十二點不可以下班,而且疫情期間又擔心自己找不到工作,就一直忍著沒辭職。

p圖要求©李雅

至於為什麼幹這行呢?因為門檻低啊。我高中畢業就出來打工了,現在已經快6年,原因也很簡單,真的讀不起了。我家是農村的,父親就在周邊務農,還有個妹妹,之前高中每月我倆一起回家時,我媽的臉色肉眼可見耷拉著,不高興,因為這意味著「又要給生活費了」。我爸的錢都會給我媽管,我也很能理解我媽,家裡真的沒有錢,我每次開口都很愧疚,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會這麼困難,他們都很努力,那為什麼連生活費都要靠借呢?

我不是沒有相信過努力有回報。剛入行,我去當學徒,每個月給1000,我挺滿足了,甚至幻想著未來有一天我能夠修喜歡的演員的照片,更多的人會看見我的能力。我很努力地去精進技術。但逐漸發現這沒有意義啊,你上不去。我們是按照量算錢,接的數量越多,錢就越多。第一年,我基本能准6點下班,月工資穩定6k左右,八個月賺四萬多;第二整年,加班到七八點,賺四萬多;今年,過年前後四個月都3k,我也不想算了。但是為什麼寫真價格上漲了,單量上增了,員工的工資下降了?

我對客人沒有意見,她們會誇我修的好,還有的會指定我去修,甚至之前還有一個姐妹為了感謝我請喝奶茶。我只是不滿這套制度。你知道嗎,最開始我只是覺得工作很累很不舒服,但直到通過網絡接觸了一些知識,我記得有篇文章叫《困在系統中的騎手》,我看見了自己的影子——我不也在無形的系統里嗎?後來又聽過播客《打工談》,我慢慢意識到公司實際上是違反了勞動法,這樣是不對的。弱者沒有更多的選擇和權利,問題在制度的保障。意識到這些很痛苦,真的,因為改變不了什麼,但我也不後悔,就是不想被欺騙,那句話怎麼說的,「寧要痛苦不要麻木」。

©李雅

我一直沒有什麼選擇,我已經是很努力才活到了現在這樣。直到現在,尤其這兩年,我最慶幸的仍然是——我沒有早早地去結婚生子,這種情況在我們那兒太常見了。如果有了孩子,我不敢想像現在的生活。不過我也偶爾想過未來,難道一輩子就在這裡修圖,拿著年年降薪的工資嗎?30歲以後怎麼辦呢?35歲呢?誰又說得清這個行業能存在多久?會不會遭遇其他困難?我不知道。我也拿這些問題去問過同行,沒有人知道,大家都緊巴巴地過著日子,那乾脆算了吧,反正幹著服務行業,總歸是餓不死吧,服務什麼不是服務呢?

@楊琳:34歲,高中教師11年,工資迄今漲了320

我的故事說簡單也很簡單,在河南縣市的一所高中,做了11年的高中語文教師,3年的班主任,剛剛帶完上一輪高三,現在又開始帶高一。有時候也會想,我是不是命中注定就要成為一名高中教師?我07年進入師範學校,選專業不知道喜歡什麼,聽從父母的意見讀了漢語言文學,畢業後順其自然地留在本地最好的高中教書。那一屆競爭已經相當激烈了,5個學科一共招12個人,7000多人競爭,不敢相信,在這場考試中,我考到了人生中唯一一次的第一名。說來好笑,我之前既不喜歡老師,也不喜歡語文,因為高考語文成績是我最差的一門,誰能想到現在呢?

和學生一起跑操©楊琳

說實話,我去做班主任主要是為了職稱的晉升。河南的中小學教師有四級,分為二級、一級、高級和正高四級,每一級晉升都需要付出很多年的努力。比如今年,在做完了三整年班主任,擁有優質課題、優秀獎項等基礎後,我終於從二級晉升到了一級,工資也終於從過去那麼多年漲了320元,平常我也真不好意思告訴別人。我是有點沮喪的,就感覺這麼累又真的沒什麼回報,如果沒有一些定期額外的補助比如「高考獎」,日常生活真的會有點困難。

我們會按照成績排名來評獎,比如綜合班級的期中期末考試,排名前三的班級老師獲獎。但能左右成績排名的因素太多,學生的性格、家長的配合度,之前有科任老師上課前3分鐘打電話告訴我來不了,我只能幹著急——也是在教學中逐漸明白,這都不是我努力就能解決的事。

剛當上班主任那會兒我特別焦慮,我得對學生們負責啊,這裡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成績,要在殘酷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付出全部。那會兒我就特別努力,往哪兒發力呢,在時間管理上。我們這裡的周末很特殊,第一周周六休息3小時,從四點到七點;第二周周六放半天周日放半天(以此循環)。這塊時間就被我占領了,一些成績退步、違紀遲到多的學生不可以走,我也不休息,陪著他們耗。我一語文老師,要檢查6科作業和筆記,看他們都整沒整理錯題,記了筆記沒有;還會去找物理老師要題目,複印了發下去,全部寫對的同學就可以走,寫不出來就相互討論,最瘋狂的一次,三個小時休息,我留了他們兩個小時。現在想想真的很累,這種超高強度的工作都不知道當時怎麼堅持下來的,只是為了成績。

楊琳給自己立的flag©楊琳

我經常會很心痛,河南的高考分數太高了,一個年級有2000多人,我帶的班73個人,學生們太苦,老師也陪著苦。就單說作息吧,早上五點五十,學生開始早讀和跑操,我準點到班,隨後七點三十(早課)、十二點三十(午餐)、下午一點二十(上課)、六點一十(晚課),五個時刻,我的一天基本就被鎖死了。比如十二點半,我就必須在班裡維持秩序,他們吃完飯回來不可以講話,要開始練字,過會兒趴著午睡。如果我不在崗,就會被在班主任群里通報批評。每周七天每天14個小時,我大概都在學校里(沒有陪自己孩子的時間,也是我很愧疚的事)。壓力大,又不能隨意發泄,我只能轉向飲食,靠吃來緩解情緒,三餐吃飽了也繼續吃,偏好辣,過勞肥直接胖了20斤。

平時早晨5點多就要到學校©楊琳

5、6個月之前,我們還傳出了降薪的風聲。不知道誰從哪裡傳的,但壞事傳千里,沒一會兒大家全知道了。況且也不是沒有徵兆,過去十多年,我們工資一直都是每月16號發,從未逾期,近三個月都是月底才能見到工資,九月的也還沒發,如果過兩天到帳真減少,我也不意外——我們都已經接受這個傳聞。

因為地方經濟問題,之前我們市的各級教師工資都要比臨近的市區低,即便之後真降工資,普通人也沒什麼辦法。目前我唯一能在職業規劃上期待的,是一級上面的高級職稱,薪酬、其他待遇都會升一個台階。其實也歸於運氣,今年一個分量很重的獎,對評職稱有很大幫助,排在我前面的人都資格不符,因為要求做夠三年班主任並且仍在崗,我不可能不心動——這意味著五六年後,40歲,我很有可能評上高級;放在同齡女教師中,有的可能40歲還沒到一級。但這一切仍然未知。

我一直覺得努力是一個特別玄的詞彙,對老師、學生都是,這裡的誰不努力呢?它的成果量化又前所未有地簡單,分數考了多少?至於內心健康,人格成長,在面對更重要的選擇前,成績主導一切。但我有時會疑惑,督促學生們不放假去做題就會有成果嗎?我的kpi就能升高嗎?引入衡水模式就會有成效嗎?沒有人回答我的問題。

想想也確實會感覺害怕,人生一輩子就能望到頭——一個普通的高中語文教師。但11年過去了,我好像更喜歡這個行業,因為有了許多可愛的學生。有畢業了的學生會在大學參加辯論會前和我特意預告,一個畢業4年的學生會給我發來消息「你的工作好重要」,還有學生在大學和朋友吵架,來問我「有沒有什麼主意?」這些珍貴的「被需要」時刻支撐著我繼續走這條路。我沒有什麼很遠大的理想,能通過努力,獲得一點對生活的掌控感,就是很不錯的感覺了。

@尹文珍,37歲,平面設計師15年,每年調薪200

我08年大專畢業就入職了這家公司,一直干到去年被辭退。它是我們這個城市僅有的三家上市公司之一,做電子行業。可能只是我的偏見,但在前司工作14年,唯一教會我的就是努力工作真的沒有結果,最後都得靠關係。民營家庭企業的用人就很有問題,親朋好友全往裡塞,升職加薪的永遠都是同一批——領導的親戚。我們每年也都象徵性地調薪,但一次200,有時還不給,我唯一一次多拿了點錢,還是因為大學自學攝影,去兼職了企業宣傳崗。

前公司的酒文化非常嚴重,每年公司年會都有抽獎,最高的特等獎有1w的獎金,大概是我們這兒幾個月的工資,但是要領獎,一等獎一杯白酒,特等獎三杯白酒,領導就觀察哪些人特別會喝酒。平時部門聚餐時也一樣,一定要勸酒,我親眼見過董事長勸秘書喝酒,即使懷孕五個月,最後也被逼著喝了一滿杯紅酒。我的酒量一直中庸,所以你知道哪些人能夠升職加薪了嗎?

加班後拍的夜色©尹文珍

我畢業那年拿到了全市的優秀畢業生,那時真意氣風發啊,我真的對設計寄予厚望,覺得自己是最閃亮的設計崽,會做出特別棒的設計。所以進公司那會兒,我特別努力,想著只要把工作任務完成,一定會被看見和重視,領導會覺得「哎呀小姑娘設計做的真不錯,獎金多傾斜一點呀」。當然,現實毫不留情擊碎了幻想。我逐漸領悟了一個重要規則,越努力工作要乾的活就越多,但是錢沒有變多,獎金也沒有我的份。

甚至因為這個我還被穿過小鞋。做設計要拿出幾個方案給領導選嘛,有一次領導選了我的方案,但獎金最後發給另一個同事,因為領導和她關係近。我非常生氣,先去找領導擺證據,對方不在意。我不想忍,就找更上一級領導反饋,領導就道歉,也把錢給回來了。但自此之後,我所有的獎金都比別人低一級,比如別人1000,我600。我當時申訴時有想過後果,但是我沒有想到會這麼明目張胆。

況且幹了這麼多年設計,即便多喜歡,也會職業倦怠。審美這個東西是很私人的,沒有固定答案,我已經習慣了設計改到第七版最後用第一版這回事;有的客戶設計要求只有「高大上」,但改了四五版沒有結果,筋疲力盡;有的客戶喜歡不留空隙,要用文字圖片塞滿包裝紙,我看著都很窒息,但甲方是神……我對設計已經「木」了。而且更痛苦的是什麼呢,前司的很多項目都是無意義的,只是因為別的公司做了,只是領導要求,我們就要加班加點弄出來,雖然心裡知道落不了地,但沒辦法,果然做完就落在那兒了,交不到客戶手上——你知道嗎,這對一個設計師而言有多沮喪?

我不是沒有想過離開,但年齡一到,周圍似乎所有人都在告訴我,「你該結婚了,你要生孩子了」,那時太年輕,長輩給的壓力大,我稀里糊塗地踏入婚姻。痛苦地生了一胎,是女兒,家人們都默認我要生二胎,陰差陽錯地又懷了。正是因為職場對女性生育的不友好,我不敢輕易離職,我想起二胎的時候領導半開玩笑問我,「你不是非法生子吧?」在結構性的歧視上,個體的努力微不足道。我表現的更好就會有用嗎?沒有意義。公司只會覺得產假哺乳假是負擔。所以我再對這裡工作不舒服,也要忍著。這不是努力就能解決的。

後來兩個孩子上了學,一出什麼問題,老師就只會給我打電話,大概是默認媽媽必須貼身管,我沒辦法只能請假。也不敢請事假,領導會甩臉色,我每次都請年假,還好因為工作年限久,有了近十天。說實話,如果當初再晚幾年,我可能不會結婚了。遇到現在職場年輕的女孩子,我也會同她們說慎重考慮生育。

離職的緣由也是直到去年,疫情的重創下,公司終於撐不住了,裁掉了所有自主產品的團隊,電子結構工程師基本全被辭退,只留下幾個有關係的老員工。我本就沒多少留念,談判拿了比N/2多一點的賠償就直接走了。我唯一慶幸的是,留下了一個錨點——2017年時過得太渾渾噩噩(回憶了一下那時在結婚生子,哈哈),我重新拿起了畫筆,上一次觸碰好像還在大一的基礎繪畫課上。網上有很多課程,許多畫的虛實都特別逼真,色彩也很豐富,比如那種「五彩斑斕的白色」,我照著去學彩鉛、丙烯以及板繪,先臨摹,再寫生,喜歡畫小貓小狗,還有漂亮的花,後來還順便考了個美術教師資格證——想考就去了。

離職後自學了繪畫©尹文珍

畫畫的地方是我的一方小天地,就在兒子臥室靠窗的地方,擺了張小桌,豎著木質畫板,桌上全是畫具,還擺放著我斥巨資(一千多)購買的進口彩鉛。前幾年的五一假期,我每天都要畫一幅,因為單純喜歡,還能進入一種很強的「心流」的狀態。當然也是只有在畫畫中,我才能逃離工作和家庭的密不透風,沉浸在色彩和線條構造的世界,我才是我自己。前些天去面試一個設計師工作室,我掏出自己的繪畫本,對方明顯很驚訝,大概沒想到小城市還有人會手繪,怎麼說呢,被欣賞的感覺真好。活了這麼多年,我已經不相信很多東西,但能努力經營自己的生活,已經很不錯了吧?

(註: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穀雨實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