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熱帖:問題太複雜!恆大的錢都去哪了?

鹽角兒文章:買一塊地皮需要10塊錢,恆大掏了。

建房子需要5塊錢,恆大沒掏。

他不但沒掏,竟還拿著地皮抵押給銀行,獲得了貸款10元。於是蓋房子的錢就有了。

拿了銀行的錢後,恆大又搞了個預售制,讓老百姓交錢,成功收了20元。

此時此刻,恆大如果把銀行欠款還上並蓋好房子,那他應該能賺5塊錢。

可是恆大並沒有這麼做。

他拿著銀行借的10元+預售的20元,去投資了另外三座城市。在買了三塊地皮後,恆大把同樣的步驟操作了一遍,於是就有了90元。

這90元恆大依舊沒蓋房,而是繼續投資了九座城……

並且在這個空擋,他還把花不盡的錢拿去做汽車、礦泉水、足球、影視等行業。

不然你以為這些產業的錢哪兒來的?

當然了,房子還是要蓋的。可恆大又不想掏錢,怎麼辦呢?那就只能讓工頭兒墊錢了。

於是工頭兒墊了5塊錢,把房子蓋起來了。

可是……當要蓋的房子越來越多,工頭兒錢不夠了,最要命的是銀行開始催債了。這時候恆大一看微信餘額快變負數了頓時一臉慘白,「MD我錢呢?」

錢去哪兒了?地皮買太多,都還沒回款呢。

沒辦法,恆大為了還錢,只能先把部分沒工頭肯墊資的工地停掉,並寄希望於銀行繼續貸款。

這個決策是沒問題的,就是集中優勢兵力先解決大的麻煩。

可你停掉的工地,想復工哪有那麼簡單。一時半會復工不了,那就只能爛尾了。

你爛尾的消息一傳,追帳的就如雨後春筍冒出來了;

你爛尾的消息一傳,其他預售的房子也就不好賣了;

你爛尾的消息一傳,銀行肯定就不敢再給你貸款了。

於是就爆雷了。

高人一看這形式,恆大要完啊!

於是趕緊約恆大見了個面,要他處理爛尾樓。恆大沒能力處理了,怎麼辦?高人說我來幫你吧!

高人把農村的爛尾樓拿出去,介紹給其他小公司,讓他們繼續承建,小公司們說可以。

於是小公司們拿著高人給的合同開始融資,成功解決了農村部分爛尾樓的問題。

恆大雖然賠了,但也算變相回了口血。

這也就是大家為什麼從新聞里能看到三四線小城市爛尾樓復工的原因。

高人很欣慰,又如法炮製把城市的爛尾樓拿去給其他小公司,結果不靈了。

為啥不靈了?

因為狗日的恆大原來在最初就把城市的准樓盤拿去融了。他們賺的不只是銀行的10塊錢+預售的20塊錢+工頭兒墊資的5塊錢,還有融資得來的5塊錢。

恆大為什麼投資四五線城市?該不會有人以為小縣城有發展潛力吧?我告訴大家,事實上恆大就是奔著薅羊毛來的。

當然了,沒薅乾淨,小縣城的利潤不高,願意融資的智者比較少。不過這也是好事,最起碼還能讓購房者看到交房的可能。

最慘的是一線城市的爛尾樓。價值15元的房子,欠了銀行10元、購房倒霉蛋兒20元、工頭兒5元、信託基金融資5塊,實在是救無可救。

有人問了,那恆大在一線城市房產融到資的5塊錢去哪兒了?

廢話,你看那群穿金戴銀的敗類開的什麼車不就知道了嗎?

所以你現在知道恆大的錢都去哪兒了嗎?都在一棟棟爛尾樓底壓著呢。

恆大每個樓盤的利益糾紛都互相盤根交錯著,就像互相纏繞著的耳機讓你一時間理不清怎麼拆解。可時間一耗,歌兒就唱完了。

歌都唱完了,耳機線還有必要解開嗎?

要知道:除非纏繞的這706個結全部解開,否則耳機是沒法用的。

當你發覺自己解不開這706個結,也就意味著你知道聽不了歌了。

歌都不聽了,我還解結做什麼?一個都不解了!

恆大擺爛就是如此。

明白了嗎?

有評論說碧桂園萬科都沒事,是恆大自己把錢花了。這話真的片面。有興趣的,我跟大家說說碧桂園為啥沒爆雷,以及他們是否是業界良心。

碧桂園實行的是合伙人制,他們首先成立資本一萬元的資本管理公司,再成立有限合夥企業,對員工而言投資有限合夥企業100萬,大概能賺60萬,但是員工只有LP分紅權。投資公司當普通合伙人GP占股1%,最後再通過這個公司去投資各個項目。如果爛尾了,那首當其衝損失的是員工的錢,所以碧桂園員工拼了命的加班啊!

碧桂園開盤時間因此就短,恆大八個月的進度碧桂園四個月就能搞定,拿到款再投下一個項目。用這個方式碧桂園撬動了20億的內部融資,不僅投資管理公司100%說了算,即便爛尾了也只是需要承擔1萬元責任。這就是碧桂園玩的股權架構,融資融人融資源和小股掌權大股掌資源。

所以碧桂園沒爆雷,是人家比恆大更狠、更絕而已。

有許多房地產從業者提到了幾點質疑,比如說地皮抵押狀態是不可以預售的。

確實是的,因為土地抵押不能辦理預售許可證,除非拿到了解押手續。所以我文章開初的邏輯就有問題。

其實正常流程應該是這樣:

恆大地皮抵押。

有人預訂A棟。

恆大贖回A棟地皮。

A棟成功預售。

也就是說,土地使用權解壓是可以根據恆大銷售進度而逐棟解凍的。

問題太複雜,這段並沒有寫出來,但最終結果是一樣的,恆大依舊有沒解押的地皮、恆大依舊可以預售房子。

匿名文章:恆大的錢主要去了以下幾個地方

1:分紅,很多答主也舉了例子,最近十年分紅超過一千億,而許占了一大半股份,自然也能分到大半

2:副業燒了不少錢,包括之前的足球,還有飲用水,糧油業務,汽車也是燒錢大戶,至今沒有一款車上市,之前的投入沒有任何回報。

3:利息,包括銀行貨款和信託各種渠道弄來的資金利率都不低,恆大在海外發的美元債利率到15%不少見,甚至更高。很多美元債都是許自己在海外的錢買的,自己賺公司高利息。

4:關聯交易,很多上市公司都會把一些業務交紿自己私人公司,比如地產一般會把施工,材料,營銷之類的活外包紿別的公司,而這裡面很多別的公司就是實控人自己或者家族相關人員開的,能從裡面賺到不少上市公司的錢。

5:房產貶值,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前幾年去庫存房價大漲,很多房企買地都是建立在漲價的預期上面,比如現在旁邊的房子只有一萬,你花高價買了這塊地房子要賣到一萬二才能保本,賣到一萬三才能有一點點利潤,因為很多房企預期會漲到一萬三甚至一萬五,所以敢花高價買。結果後面的情況是過兩年這裡房價還是一萬,有的可能還掉到八九千,那麼這塊地買了之後蓋上房子到兩年後再賣是要虧錢的,更難的是房價掉了之後你還不好賣,房子賣了好歹還能還錢救急,賣不出去直接能把公司拖跨,很多地產公司就是這麼死掉的。

之所以說這條最重要,是因為地產是恆大的主業,如果這兩年房價一路向上,那麼恆大的現金流自然不成問題,別的副業燒的錢靠主業還能補回來。

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就是槓桿(電視劇)太高,一塊錢去干十塊錢的事,這是以前恆大這種企業在房價飛漲時的成功秘籍,也是他們敗於房價滯漲時的原因。

公司的錢沒了,也許會破產,但許皮帶在海外還有千億資產,如果跑出去下半輩子照樣紙醉金迷。

恆大冰泉的小故事

北京Fund文章:2014年,許家印決定做恆大冰泉,給團隊定下了10億銷售額的目標,並且強調「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沒有知名度,價格還貴,冰泉的總經理潘永卓沒能完成目標,雷厲風行的許老闆很快就把他撤了。

頂替潘永卓的,是打造出恆大足球王朝的劉永灼,聰明的劉總很了解許主席,於是在十個月時間內,狂砸十幾個億的廣告,順利完成了十億的銷售額。

果然,許老闆很滿意。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張翼飛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