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紐約時報》起訴OpenAI和微軟使用其文章訓練AI工具

科技公司使用從網絡上抓取的資訊,來訓練人工智慧產品,已引發法律糾紛。

最近,《紐約時報》,加入了反對科技業在未付費、或未經許可的情況下,使用創意作品的浪潮。

據多家媒體報導,周三(12月27日),《紐約時報》對OpenAI微軟提起聯邦訴訟,指控這兩家科技公司,使用其受版權保護的文章,來訓練人工智慧技術產品。

該報律師在曼哈頓聯邦法院提交的訴狀中寫道,OpenAI和微軟使用「數百萬」《紐約時報》的文章,來幫助開發他們的技術,這些技術現在獲利豐厚,並且與《紐約時報》自己的服務,直接競爭。

訴訟還表示,「幾個月來,《紐約時報》一直試圖透過談判達成協議」,「但是,這些談判尚未達成解決方案」。

人工智慧公司搜集網絡上可用的信息,包括新聞機構發表的文章,以訓練生成式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大型語言模型也接受了大量其它人類書寫材料的訓練,這有助於它們建立對語言和語法的強大掌握,並正確回答問題。

科技公司表示,使用從網絡上抓取的資訊,來訓練人工智慧算法,屬於「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是版權法中的一個概念,允許人們在對他人的作品,進行重大改變的情況下使用它。

周三提起的訴訟,列舉了OpenAI的GPT-4吐出《紐約時報》新聞文章的例子,其中包括一項針對紐約市計程車行業的獲獎調查,該調查歷時18個月才完成。它還列舉了Bing Chat(現稱為Copilot)的輸出結果,其中包括對《紐約時報》文章的逐字摘錄。

在《紐約時報》提出訴訟之際,針對OpenAI侵犯版權的訴訟數量不斷增加。很多藝術家、作家、音樂家、電影製作人和其他創意專業人士也在反擊,稱富有的科技公司,正在利用創作者的成果來建立工具,這些工具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破壞了創作者的工作。

其中,包括喬治·R·R·馬丁(George R·R·Martin)、喬迪·皮考特(Jodi Picoult)、喬納森·弗蘭岑(Jonathan Franzen)和喬治·桑德斯(George Saunders)等暢銷書作家,已經起訴了OpenAI。

6月,超過4,000名作家,簽署了一封致OpenAI和其他科技公司執行長的信,指責他們在建立聊天機器人方面,存在剝削行為。

自8月以來,包括《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路透社在內的至少583家新聞機構,在其網站上安裝了攔截器,以阻止科技公司抓取其文章。

法律專家表示,如果原告能夠證明,人工智慧工具直接複製受版權保護的作品,而不是轉述其中的訊息,他們將有更有力的證據,證人工智能工具侵犯了版權。

《紐約時報》沒有列出其尋求的具體損害賠償,但表示,這項法律行動「旨在讓他們對複製和使用其作品所欠的數十億美元的法定和實際損害負責」。它還要求法院命令科技公司,銷毀包含其工作成果的人工智慧模型或數據集。

代表2,200多家新聞機構的貿易組織——新聞/媒體聯盟(News/Media Alliance),對《紐約時報》周三的行動表示讚賞。◇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