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家庭淨存款四年達58萬億  學者:民間投資萎縮求資金安全

——中國家庭淨存款四年達58萬億,是喜?是憂?

數據顯示,從2020年初到2024年1月,中國住戶存款共增加58.24萬億元。

根據中國央行的數據,中國六家最大規模的銀行控制著58萬億人民幣的存款,而中小銀行的存款總額則為27萬億人民幣,這一現象引發熱議。學者認為,三年疫情導致民間投資萎縮,許多家庭將錢轉移至大型銀行以求資金安全。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從2020年初到2024年1月,住戶存款共增加58.24萬億元,其中82%是定期存款,這四年新增存款總額相當於2009年到2019年總和。興業證券研報1月11日發布的《居民存款增加的資產配置啟示》顯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中國居民有7.5萬億元超額存款。以信貸收支表當中的居民存款衡量,2022年11月以來,居民部門超額存款(相對趨勢值)明顯走高。

重慶學者張女士本周一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說,由於國際國內形勢,多數富裕家庭在疫情期間決定停止投資,而更多的普通家庭因收入減少,為節省消費,決定把錢存在銀行賺取利息。她說:「對於有錢的階級,那當然是收回他們之前的投資,存入銀行,那是因為經濟走勢不看好。這一部分的貢獻恐怕是最大的。比如說把房子和一些資產賣了。而沒錢的普通階層他們人口比例較大,他們加大儲蓄力度,節衣縮食是為了對抗已經看得到的失業等各種危機將對家庭形成的衝擊。前者求資產安全,後者求生活安全。」

三年疫情封控措施影響投資意願

據南都周刊網站報導,近日,一組金融數據上了熱搜:4年間,中國家庭往銀行帳戶里約淨存超58萬億元。報導說,人們為什麼在最近幾年熱衷於存款?興業證券認為,居民存款超趨勢增長並非是「居民少消費、多儲蓄」帶來的,更多源自其投資行為的變化。興業證券測算發現,截至2023年三季度,居民消費下降對超額存款的影響已經由正轉負。超額存款的增長主要來自居民部分購房下降和理財增加,分別增加5.7萬億元和4.5萬億元存款。

該報導還說,2月22日,「中國人四年存了58.24萬億元」話題衝上熱搜。在社交媒體平台上以「存款」為關鍵詞檢索,社交媒體上坐標為不同城市的網友分享著自己的存款攻略,消費者們除了要搶大額存單,也更關心哪家銀行存款利率高。

對此,微博網民評論說,四年居民存款58.4萬億,這是嚴重拖國家發展的後腿,特別是戴口罩三年,基本上是在花老本,還把錢存到銀行,那是做夢吧。還有的說,我哪裡有錢?誰把我的錢存銀行了。不少網民質疑官方公布的居民家庭存款數據,認為他們許多家庭根本就沒有錢去存銀行。

資深財經評論人士鄭旭光接受本台採訪時說,過去四年,中國多家大型商業銀行客戶存款突然大增與經濟環境和政治環境息息相關。他說:「不是有三年抗疫嗎,動態清零期間的居民消費基本上沒動靜。另外就是投資,當時除了已經有訂單的外向型企業,其他的企業,得到的教訓是千萬別投資。因為,房產在貶值、股市在下跌,民間資本投資大幅度萎縮。」

高額存款背後銀行房貸壓力增大

高額存款背後,「如何找錢」成為金融機構費盡心思研究的事情。此前南都·灣財社曾報導,2024年「開門紅」期間,有中小銀行客戶經理反映,其貸款指標逐年增加,讓他們倍感壓力。以陳杰所在的網點為例,2024年整個網點的貸款投放指標在3000萬左右,陳杰一個人就要承擔1500萬貸款量。

鄭旭光說,海外訂單減少以及基建投資規模快速萎縮,自然導致銀行放貸量減少:「2023年外需不足,歐美國家都在加息,大家覺得錢還是存入銀行保險。但賺息差的銀行貸款放不出去,就沒有收益。另外,政府負債纍纍,房地產市場價格下降,民眾不敢買房,不貸款。」

去年在中共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當局強調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並首次提出「金融強國」建設目標。不過,今年1月初開始,中國的股市出現大幅度下跌,最終導致中國證監會主席易人。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冬琪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