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東南亞變得偏好中國?最新民調答案並非涇渭分明

東協成員國旗幟在印尼巴淡島舉行2023年東協團結演習的海軍基地上飄揚。(2023年9月20日)

華盛頓—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一家智庫最近所做的一項年度民調顯示,在過去五年所做的民調中,今年首次出現東南亞聯盟(ASEAN)國家的民眾在美中之間選邊站時,選擇中國的比率超過選擇美國的狀況。但是專家們警告說,在美中競爭日益加劇的情況下,此次民調的結果並不意味著東南亞民意的集體轉向。

據《時代》周刊(Time)星期二(4月2日)發表的一篇報導,新加坡智庫東南亞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曾向東協十國大約2000名受訪者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東協被迫要在美中這兩個戰略對手中做一選擇,應該選擇誰?」

今年的答案與去年相比,東協十個成員國中有七個國家,即汶萊、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和泰國的民眾選擇中國的比率2024年相較於2023年有所上升,其中選擇中國民眾增幅最大的國家是寮國和馬來西亞,增幅分別為29.5%和20.3%。但同時,其他三個東協國家,即菲律賓、新加坡和越南選擇中國的受訪民眾出現了下降。

東協十國受訪民眾2023年選擇中國的整體比率是38.9%,今年升至50.5%,其中這一趨勢最明顯的國家是馬來西亞的受訪者,為75.1%、印尼為73.2%、寮國是70.6%、泰國為52.2%。

同時,這十國民眾整體選擇美國的比率從2023年的61.1%下降至今年的49.5%。

不過,在東協十國具體國家上,2024年仍有五個國家的民眾選擇美國的比率多於選擇中國的,其中菲律賓選擇美國的比率為83.3%、越南為79%、新加坡是61.5%、緬甸是57.7%、柬埔寨是55%。另外,在菲律賓,選擇美國的比率從2023年的78.8%升至83.3%。

東南亞研究所在計算民調結果的總分時,因為考慮到十個成員國人口數量差距很大,所以對每個國家的民調結果得分做了10%的加權處理。比如說,東協最小成員國汶萊的人口不到50萬,而最大成員國印尼的人口卻高達2.8億。

此次民調報告首席作者、東南亞研究所東協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佘麗蓮(Sharon Seah)向時代周刊表示,民調計分之所以採取這一辦法,「是因為東協通過共識做成決定的程序是基於各國平等原則的」。

此次民調的受訪者來自五個類別:學術界和智庫、私營機構、公民社會或非政府組織或媒體、政府官員,以及地區或國際組織。

時代周刊表示,儘管東南亞國家民眾棄美親中的大標題很能博人眼球,但是許多專家,包括佘麗蓮本人都認為,這次民調結果其實真正反映的是作為一個分裂成性的聯盟,東協在對待美中戰略競爭時採取團結一致立場的難度。

「每一個國家都在美中二分法中維持自己的機構和看法,因此我們難以確定該地區維持一個對中國或美國統一的看法,」佘麗蓮對時代周刊說。「各個國家都對他們與每個超級大國的雙邊關係進行不同的算計。」

日本關西外國語大學和平與衝突研究系副教授馬克·科根(Mark Cogan)向時代周刊表示,最新民調的結果其實並不令人意外,因為「東協作為一個機構在面對美中關係時經常分裂而且行為各異」。

很多東協國家一般都通過貿易和發展投資維持與中國密切的經濟關係,與此同時又通過維持與美國的防衛合作關係來提防北京影響力和領土主權擴張的企圖。

時代周刊表示,印尼當選總統普拉博沃·蘇比延多(Prabowo Subianto)剛剛結束對中國的訪問就很能說明問題。蘇比延多星期一剛剛在北京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會晤,雙方表示要提升雙邊戰略夥伴關係的話音剛落,他已經前往東京會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防衛大臣木原稔了。

由於中國在南中國海與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汶萊和印尼存在領土主權爭議,而且北京在爭議海域的表現越來越強勢,東南亞國家都紛紛希望從美國得到防衛支持。有趣的是,雖然菲律賓與中國在南中國爭議海域的對峙和摩擦有越來越惡化之勢,北京多年來仍然是菲律賓最大的貿易夥伴。

與以往的民調一樣,大約有一半的受訪者在此次民調中當被問及東協應該如何應對美中角逐時表示,東協應該「提升自己的韌性和團結,以抵禦來自兩個大國的施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